離心現象教學設計及反思

  物理教案的優與劣,關係到一節課的成功與否,為了幫助高中物理教師做好備課,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高中物理,供大家參考。

  離心現象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離心運動及其產生的原因.

  2、知道離心現象的一些應用和可能帶來的危害.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用理論解釋實際問題的能力與習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分析了離心現象發生的條件和離心運動的定義,接著從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中說明離心運動的應用和危害,充分體現了學以致用的思想.

  教法建議

  學習離心運動的概念時,通過充分討論,讓學生明確幾點:

  第一:做圓周運動的物體,一旦失去向心力或向心力不足,都不能再滿足把物體約束在原來的圓周上運動的條件,這時會出現物體遠離圓心而去的現象.

  第二:可補充加上提供的向心力F大於物體所需向心力

  時,******,表現為向心的趨勢***離圓心越來越近***這對學生全面理解“外力必須等於

  時,物體才可做勻速圓周運動”有好處.

  第三:離心運動是物體具有慣性的表現,而不是物體受到“離心力”作用的結果.有些學生可能提出,“離心力”的問題,教師可以說明那是在另一參照系***非慣性系***中引入的概念,在中學階段不予研究.

  關於離心運動的應用和防止,可引導同學討論完成.

  教學設計方案

  離心現象及其應用

  教學重點:離心運動產生的條件

  教學主要設計:

  一、離心運動

  ***一***討論: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細繩系一個小球,使其在桌面上做勻速圓周運動.若細繩突然斷了,小球將如何運動?若拉繩的力變小了,小球如何運動?若拉繩的力變大了,小球如何運動?

  ***二***展示“魔盤”娛樂設施的動畫資料

  討論:“魔盤”上的人所需向心力由什麼力提供?為什麼轉速一定時,有的人能隨之一塊做圓周運動,而有的人逐漸向邊緣滑去?

  ***三***用提供的力與需要的向心力的關係角度解釋上述現象,得到離心運動的條件和概念.***配合課件1***

  二、離心運動的應用和防止:

  可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討論解決:如:

  ***1***洗衣機的脫水筒中的衣物上的水滴,在脫水筒工作時,水滴需要的向心力由什麼決定?提供的向心力由什麼決定?什麼情況下,水滴將被甩出?

  ***2***在公路轉彎處,為什麼車輛行駛不允許超過規定的速度?

  ***3***為什麼砂輪、飛輪等都不得超過允許的最大轉速?等等

  探究活動

  觀察並思考:

  1、汽車、自行車等在水平面上轉彎時,為什麼速度不能過大?

  2、滑冰運動員及摩托車運動員在彎道處的姿勢,並分析其受力情況?

  離心現象教學反思:

  離心現象:當提供的向心力小於所需向心力時,物體將遠離原來的軌道的現象.

  從力的角度分析物體的運動***實際提供的向心力F供與需要的向心力 之間的關係***:

  ①圓周運動:

  ②離心運動:

  因線速度不能突變,故r變大,做離心運動.

  ③向心運動:

  因線速度不能突變,故r變小,做向心運動.

  離心現象在萬有引力與航天中應用較多,這裡是知識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