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怎樣養生

  冬至是24節氣裡的倒數第三個節氣,這個節氣的到來代表著一個農曆年即將過去,那麼冬至要怎樣養生呢?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歡迎參閱

  冬至養生方法

  禦寒

  冬至是“數九”的開始,冬至養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做好防寒保暖。在飲食上以溫熱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大棗、桂圓、芝麻、韭菜、木耳等,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外出時注意保暖,老人在早晚氣溫較低時儘量少出門,適度保暖、適量運動。

  養藏

  冬至後,天氣寒冷、陽氣伏藏,順應這一變化,此時養生當注重於“藏”,早睡晚起,勿過度操勞;避免急躁發怒,以免擾動閉藏在內的陽氣。補養腎臟十分重要。

  補陽

  冬至時陰氣已達到極盛,陽氣開始萌芽。順應這一趨勢,冬至養生亦應適當補養陽氣,可以適當吃一些羊肉、枸杞、韭菜等藥食,注意生活規律,定時開窗換氣,常呼吸新鮮空氣適當進行室外體育鍛煉。

  益陰

  《內經》有“秋冬養陰”之說,而北方冬季氣候一般比較乾燥,常有大風天氣,因此,滋益陰精也是冬至養生的重要內容。辛辣厚味、燒烤油炸食物少吃為妙,平時多喝水、多吃水果,臥室內要適當通風並注意保持一定的溼度,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冬季養生小常識

  1、冬補以溫補為原則

  現代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不但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

  冬要溫補,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養生:因人、因地而異。

  2、越冷越喝水

  人們待在溫暖的室內,很少外出活動,但並不意味著人體消耗的水分就會減少。冬季氣候乾燥,空氣溼度小,更應補充水分。如果喝水少,血液濃稠度就高,容易出現血栓等症狀,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冬天多喝點水還能加快新陳代謝,起到抵禦寒冷的作用。

  3、喝酒不暖身,最好喝生薑紅茶

  因為面板下的微細血管因酒精而迅速擴張,血液會由於表面擴大而快速降溫,所以喝了酒之後反而容易感冒。專家建議,冬季暖身最好喝生薑紅茶。因為紅茶中的紅色色素有提高體溫的作用。生薑中的成分具有利尿、發汗的功效。

  4、11點前睡覺是最慳的補藥

  最簡單、最便宜、也最好的進補是早睡,每天不晚於11點睡覺。專家強調,夜晚之於人體就相當於冬季之於自然,大自然在冬季要休眠,人也要在夜晚睡覺,晚上11點是子時,也就是人體的冬天,睡著了陽氣才能藏入身體,醒著陽氣浮於體外,這個時候睡覺了,人體的陰、精、氣、血、陽氣都補了。

  5、早上吃“硬”,晚上喝稀

  這裡說的早吃“硬”,其實並不是指口感硬的東西,而是營養豐富、能量較高的食物。劉德泉說,早飯吃得好,才能更好地保證一天活動所需的能量。如瘦肉、穀物食品等。但消化功能較弱的老年人也得同時考慮食物是否易消化。

  晚飯後,人的活動量會減少,為了避免食物堆積,應少吃點,並選擇好消化的食物,以稀粥為好,肉類、辛辣食物等最好避免。晚餐喝粥還有養胃、安神的作用,推薦老人可以吃些山藥粥、蓮子粥、紅棗粥等。

  6、活動手腳,多慢跑

  冬季保持適當的戶外活動,有助於調節新陳代謝機能。由於立冬後,天氣漸寒冷,四肢較為僵硬,所以,鍛鍊之前一定要注意熱身。先進行慢跑使身體微微出汗後,再進行高強度的健身運動。運動時衣著以保暖防感冒為主,運動後要及時穿上衣服,以免著涼。

  鍛鍊專案的選擇也要因人而異。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不能做劇烈運動,如打球等。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應避免冷空氣的刺激,運動最好選擇在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時候,以免誘發疾病發作。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