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的節日有哪些

  女性古往今來都被稱為美的化身,讚美她們的詩歌字畫數不勝數。你知道關於婦女的節日都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婦女的一些節日,希望能幫到你。

  中國民間女性節日

  古代的婦女節

  我國古代的婦女節有兩個:一個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另一個是農曆七月七日乞巧節。明、清時代把端午節稱為“女兒節”,那時每到五月初一至初五,不僅小閨女被打扮得花枝招展,就連出嫁了的女子也在這幾天回孃家看望雙親。七月初七,傳說是牛郎和織女相會的日子。特別是黃河流域,民間的風俗一直把這一天稱做“女節”。婦女們在這一天夜晚,在院子裡擺設一些果品等,向織女祈禱,同時進行女紅比賽以示“乞巧”。

  四川廣元女兒節

  四川的廣元,唐代稱利川,是一代女皇武則天的故鄉。利川婦女歷年都要在武則天生日那天集會,祈求全家平安幸福。1988年,經廣元市人大批准,正式將每年農曆的九月二十一日定為廣元女兒節。

  苗族的姐妹節

  在貴州省東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農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為苗家“姐妹節”。節日裡,苗家按傳統風俗都要吃“姐妹飯”。這種飯是用姑娘們在山上採集的野花和葉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後蒸成的。節日裡還有熱鬧的鬥牛場面和“遊方”活動。

  怒族的仙女節

  雲南怒江州的怒族群眾信奉仙女,每年農曆三月十五都要為仙女過節。節前,先選幾個鐘乳石的石灰岩洞作為仙女洞。到節日這天,人們上山採杜鵑花,帶上祭品和酒器到仙女洞中祭祀,興高采烈地度過節日。

  侗族的姑娘節

  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是湘黔桂侗族婦女的節日。相傳,這個習俗來自侗族的楊姓家族。節日這天,凡出嫁的姑娘都要回到孃家與自己的姐妹做烏飯、烏飯餈粑,唱歌說笑歡度節日。節後,這些出嫁的姑娘回夫家時還要帶些烏飯餈粑,分送給親友,共享節日佳餚。

  壯族的婭拜節

  廣西者寧、索烏的壯族每年4月屬兔的那天,都要殺一頭牛、一口豬、兩隻雞和48條魚,到婭拜山上祭奠壯族傳說中的婦女婭拜,禮儀十分隆重。相傳,婭拜是壯族山寨的頭領,她率領百姓與壓迫他們的官兵打仗,失敗後被殘殺。眾人把她埋在高山之巔,並將此山定名婭拜山。每年到她遇難那一天,壯家人都要祭奠她,表達懷念之情。

  藏族的女兒節

  甘肅文縣的藏族,每年農曆五月初四、初五,是他們的“女兒節”。節日期間,姑娘們由自己的胞兄陪同,穿上豔麗的服裝,帶上美味可口的佳餚,上山採茶對歌,和小夥子互相敬酒,祈祝吉祥。

  水族的婦幼節

  婦幼節是水族婦女兒童的民間節日,時間在農曆十二月丑日。節日中,人們對婦女兒童異常尊重,祭奠由婦女主持,其用意就是保佑婦女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康福。

  卡多人的母親節

  每逢農曆二月第一個屬牛日,便是雲南哈尼族支系卡多人的“母親節”。傳說很久以前,有一位卡多母親含辛茹苦,將兒子養大成人。兒子長大後反而打罵母親,致使母親羞憤投河自殺。後來這個年輕人為了表達自己的悔恨之情,使把母親去世這天定為紀念母親的“母親節”,一直沿襲至今,成為一種傳統性的節日。

  摩梭人的女神節

  雲南永寧納西族摩梭人把每年7月25日定為祭祀女神的節日。期間,成年男女,特別是青壯男女,一個個打扮得齊齊整整,到祭祀地點舉行隆重的儀式。人們供上蜂蜜、鮮花、酥油、奶渣等祭品、燒上一堆松毛火。祭祀女神後,大夥闔家而坐,吃著豐盛的野餐。青年男女則要繞山走一圈,載歌載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