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九課獻給守林人的女兒

  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九課《獻給守林人的女兒》的人文素養承載於語言文字中,教學中力圖從兩性整合、三維統一的角度去發展學生的語言素養。小編在此整理了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九課《獻給守林人的女兒》資料,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九課《獻給守林人的女兒》

  守林人的女兒達格妮梳著金色的長辮,淡綠色的眼睛閃著美麗的光芒。當她18歲的時候,第一次離開家鄉的大森林來到這個城市。

  今天,姑父帶她參加一個在公園舉行的露天音樂會。菩提樹上的彩燈,莊嚴華麗的舞臺,交響樂的美妙旋律,使她陶醉了。

  忽然,她坐直了身子,睜大了眼睛,她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因為,臺上的報幕人分明在向觀眾報告:“下一個節目是音樂大師愛德華·葛利格的得意作品:《獻給守林人的女兒達格妮——當她年滿18歲的時候》。”

  “是給我的嗎?這是怎麼回事?這麼偉大的音樂家怎麼會將一支樂曲獻給我呢?”由於激動,她起初無法靜聽音樂。可音樂的旋律是那樣的美,她不由自主地沉浸到樂曲中去。她聽到了森林的喧譁,大海的咆哮,小鳥的歌唱,牧童的笛聲……這一切是那麼熟悉,那麼親切,啊,她明白了,她想起了10年前的一件事……

  那時,她還是個8歲的小姑娘。秋天,她提著籃子到森林中去撿樅果。在鋪滿金色落葉的林間小道上,她遇到了一個正在散步的高個兒先生。他頭髮斑白,非常和氣。他們愉快地交談起來。她告訴他今天是她的生日,還告訴他許多關於她爺爺、守林人小屋、玻璃帆船和洋娃娃的事。最後,高個兒先生幫她提著裝滿了野果的籃子,送她回家。

  先生微笑著說:“咳,真糟,今天是你的生日,可我沒有什麼禮物送給你。我口袋裡連一根絲帶也沒有,更不要說會唱歌的洋娃娃……”

  達格妮打斷他的話說:“謝謝您。今天我很快樂,我不要您再送什麼禮物了。”

  “我一定要送的,但不是現在。”高個兒先生神祕地眨眨眼,微笑著說。

  現在,她知道了,那個曾提著樅果籃子送她回家的人就是富有魔力的大音樂家愛德華·葛利格。他信守了10年前的諾言,而且用這樣奇妙的方式來傳送這份禮物——他的樂曲會傳遍四方,也就將禮物送給了她!這是最好的禮物,是比華美的衣服、漂亮的項鍊更珍貴的禮物。

  音樂在空中流淌,達格妮彷彿又看到了她的森林,她的高山。她彷彿聽到了玻璃船在水中掀起波浪的聲音,聽到了百合花在風中搖動著愉快的小鈴鐺,還有兒時遊戲時的歡笑……

  達格妮聽完樂曲,眼淚流滿了雙頰。她竭力抑制住嗚咽,把臉埋在雙手裡。她從音樂的旋律裡聽到了音樂家對她的祝福:你是黎明的曙光,願幸福陪伴著你。

  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九課《獻給守林人的女兒》教材分析

  教學要求

  1. 自主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相關詞語的意思。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中蘊含的美,抄寫並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 瞭解課文內容,發現課文在敘述上的特點,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準備

  教師:選取幾段音樂,最好是愛德華·葛利格的作品。

  學生:聽愛德華·葛利格的作品,蒐集有關巴烏斯托夫斯基的資料。

  教學建議

  本文作者善於在生活中去捕捉美和發現美。《獻給守林人的女兒》一文使我們的心靈輕輕顫動,使我們在愉悅的心情中認識生活的美,感受心靈的美,激發了對生活的愛。

  課文先寫了達格妮18歲的時候,得到了意外的生日禮物——挪威音樂大師愛德華·葛利格獻給她的樂曲。達格妮不敢相信這份珍貴而偉大的作品屬於她,儘管心潮澎湃,可美妙的音樂仍使她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樂曲喚起了她的記憶,往事歷歷在目。

  課文接著插敘了達格妮對往事的回憶,清楚地交代了樂曲創作的緣由。

  然後講達格妮知道了10年前的允諾實現了,音樂家愛德華·葛利格信守了10年前的諾言,用奇特的方式,將最美好的禮物送給了長大成人的達格妮。為了使年輕人熱愛生活,音樂家心裡具有對生活的愛,他敏銳地聽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音響。他愛著勤勞的人們——包括這個提著一籃子沉甸甸樅果的小姑娘,愛那些平凡的人——即使她只是一個8歲的守林人的女兒,愛那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他的音樂送給無數個像達格妮這樣對未來有美好憧憬的年輕人。

  課文最後寫達格妮接受了禮物,她更從音樂的旋律中聽到了最深情、最美好的祝福:“你是黎明的曙光,願幸福陪伴著你。”

  本課教學要求教師能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結合重點詞句,感受文中蘊含的美,感悟心靈的美,激發對生活的愛;要引導學生去發現課文采用的插敘方式,並初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建議本課用1~2課時。

↓↓點選下一頁檢視《獻給守林人的女兒》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