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美術教育論文

  美術教育的定義是將人類在視覺藝術方面創造的理論,技法及成果,按照教育規律再創造成適合不同物件的教學材料,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來培養公民對美的認識、判斷、創造能力的教育活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談如何加強美術教育》

  【摘 要】美術教育的定義是將人類在視覺藝術方面創造的理論,技法及成果,按照教育規律再創造成適合不同物件的教學材料,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來培養公民對美的認識、判斷、創造能力的教育活動。可見美術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公民的素質,也是立足於提高學生的文化層次,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上。

  【關鍵詞】美術教育;教學;策略

  美術課堂教學是傳授美術知識和技能,實施藝術素質教育的主要場所。美術課堂教學是教師根據美術的教學內容和相應的教材安排,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和素質教育活動,美術課堂的教學活動方式主要有:教師的講述,提問,師生之間互動中的交流與討論,技能訓練,課堂展示等。

  1. 對教材要有充分的認識,注重基礎教育

  教師不僅要有能力找出教材中每件作品所有的美點,而且能準確抓住一兩個最為突出的美點,以此設計教學。美術教學法切忌千篇一律,應著重引導學生髮現每件作品最突出最本質最感人的美點,並能對其深刻分析,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發揮創造和想象,逐漸培養他們的藝術修養和創造性審美能力。美術課教學首先要注重基礎教育。比如素描是基礎教育課之一,而素描作品中線的運用是基礎的基礎。線上的表現中,有哀婉、敏感、粗獷、嫻靜等等。使學生認識到線在素描中運用的天地是廣闊的。我們首先要在觀念上懂得線的重要性,從素描的練習中用心靈感受線的魅力,提高對線的運用能力,在長期的心靈感悟中錘鍊出自己的個性,創造性地表現出各自的藝術天地。

  2. 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指在人腦中對以往形成的若干表現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能力。想象是記憶為原材料的智力活動,想象力與創造性的關係密切,想象力越豐富,創造力越強。在美術教學中,首先要尊重學生神奇的想象,挖掘這審美的奧妙,進行一些能引起學生聯想、發揮想象的創造活動,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它在創造性活動中具有加速器和催化劑的作用。可以啟發學生為兒歌配畫、講故事配畫、記憶畫、命題畫等等。愛因斯坦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例如,看羅中立的油畫《父親》,會使人想到中華民族勤勞勇敢、敦厚儉樸的傳統美德。聽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會使人想到中國人民不畏強暴、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總之,無論是讓學生領略自然美,還是欣賞藝術美,都能夠激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進而全面開發和提高他們的智力。

  3. 調動一切手段,提高學生美術能力

  青年學生的藝術發展,應視為是個體身心素質繼續發展的過程隨著青年學生生活經驗的不斷豐富,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藝術閱歷的逐漸提升,他們的藝術創作也會自然向前發展,美術教育的目的仍以素質教育為準則,全面體現素質教育的價值取向,即提高審美修養,培養創造精神和能力,發展多元美術文化。一直以來,許多教師都把美術教育重點放在解決專業寫實技能方面,把教育研究的重心放在解決專業素描學習問題上,其結果導致美術教育的路子越來越窄,對學生成長也並無益處。學生藝術造型能力是依靠視知覺進行的美術創造活動,他們依據切身體驗去表現感受,因此,美術學習中的觀察不單純只是視覺記錄,而是一種視覺的認識,推理等判斷過程,可以說“看”和“觀察”,是兩個層面的認識,觀察需要喚起視覺記憶進行比較,類推與判斷,觀察形成的知覺認識與看一看的印象,在造型表現中結果是不同的。知覺具有主動探索,選擇、補充、組織、構成、判斷作用,是人的創造思維活動,學生的美術創造主要依靠感覺和情感進行表現,如果美術教育在觀察中注意培養知覺能力,他們視覺的主動性,選擇性,組織性就會得到充分發展。學生的藝術轉型主要體現為認識上的主觀與客觀的統一,他們的審美因素的表現,如節奏、平衡、對比、和諧等,反映他們對形式美的敏感性,這種傾向如果能在教育中,有意識的加以保護和引導,就會使他們的創作由無意識表現向有意識的主動創造發展。

  4. 發揮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運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創作

  美術創作能充分體現出一個人的想象力。美術作品不是簡單的臨摹,也不是簡單的相片,而是添加了作者對某一景物、某一事件感情的藝術作品,這部作品既能反映現實,又能體現出作者的思想,這樣的創作過程既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基本功,又需要學生積極主動發揮想象力,去創作,去嘗試。在這個過程中,作為美術教師,要教給學生一定的方法,鼓勵他們去創作、去探索。

  5. 讓學生聯絡學校生活學習美術

  美術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取觀察、感悟、描繪和表現的素材,使他們感受到美術的樂趣與作用,從而對美術產生親近感,體會到美術就在身邊。生活雖然是學生每天都能見到的,但是要真正反映和表達生活時,他們往往會感到無從下手,課堂上會出現“我不會畫、我不知道畫什麼”的現象,這是因為學生還停留在無意識的狀態中。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關心身邊的人和事,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生活,用自己感興趣的方式去研究與表達生活。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舞臺,在學校裡學生是太陽,教育的一切措施應該圍繞他們轉動,學校應為他們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6. 結合學科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表現相同的題材

  在方法的選擇上充分遵從學生的個性,發揮其長處,取得最好效果。未來社會需要具有探究精神與創造能力的人才。通過建立在廣泛的社會、文化情景中的,以美術為主體並聯合其他學科部分內容的學習,引導學生學會在新情景中探究、發現與美術有關的問題。在尋找解決問題方法時,主動地融會不同學科內容,使各種知識與技能相互融通、彼此聯絡,使他們真正獲得探究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求得和諧平衡。使身心得到健康和諧發展。

  總之,美術教育是一個還需要大家多探討,有待提高的一門學問,所以優秀的教師是超越了職業倦怠的人,他們對學生的愛從單薄到厚實,從易挫到堅韌,從抽象到具體,從個別到一般。從被動到自發,從小愛到大愛。這種超越,是因為他們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強烈的教育動機,高度的人文關懷,善良的人格特徵,也是因為他們深深體驗到:熱愛學生,既造福學生,也造福自己。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