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夏至吃什麼

  夏至,節氣的名字總是這麼美。夏至也是流傳已久的節日,各地都有不同的風俗。每個地方都吃不一樣的食物,?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在中國一些地方還有在夏至日吃狗肉的習俗,並留下“好吃不過夏至狗”,“夏至狗,沒啶走***無處藏身***”等有趣的諺語。

  2、廣東人素有喜吃狗肉之習,陽江地區尤甚。而據有關資料記載,夏至殺狗補身,相傳源於戰國時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熱,疫癘流行。秦德公便按“狗為陽畜,能闢不祥”之說,命令臣民殺狗避邪,後來形成夏至殺狗的習俗。“立夏日,吃補食”的民謠,也說明補食從立夏就開始了。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嶺南一帶的人以借名想吃的“專利”。

  3、據說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熱,有“冬至魚生夏至狗”之說,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習慣延續到今民間有“夏至狗,沒路走”的俗語,意思是夏至這天,許多狗被殺掉,沒路可逃。民間說法是,狗肉性溫,大補元氣,屬性燥熱,僅適宜秋冬季節食用,夏天吃狗肉會上火,外熱加上內熱,對身體不利。但夏至這天例外,夏至這天吃了狗肉,不但不會熱氣,不會對身體引起不適,反而會對身體有益。大概是相生相剋的道理吧。

  4、當然,夏至吃狗肉,也應適可而止,不要吃得太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等腸胃病。夏至吃狗肉何以如此熱衷?當地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稱夏至這天吃狗肉能祛邪補身,抵禦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正是基於這一良好願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唯一與民間傳統不同的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家戶戶在夏至日殺狗的景緻今天已不復存在。然而,家家戶戶吃狗肉的習慣依然如故,區別只在於買吃的比殺吃的多。

  5、夏至這天,在陽江的一些鎮上的農貿市場,往日的豬肉攤檔,大部分掛起了狗肉,只有小部分攤檔豬肉狗肉一起賣。當地市場管理人員稱,平日裡這個農貿市場能銷售四十頭以上的豬肉,而今天是夏至日,作為主要肉食的豬肉上攤只有十多頭,上午還沒看到牛肉上攤,原因是當地群眾每年夏至吃狗肉已成相傳成習。“掛豬頭,賣狗肉”,成為夏至廣東陽江地區肉菜市場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6、在廣東省開平市也有夏至吃狗肉的風俗。據瞭解,開平狗肉製作以“炆狗肉”、“五香狗肉”、“狗肉煲”、“狗肉飯”等為主,其中振華狗肉不加別物,取其原味;赤坎等地蒸狗,喜歡放進油炸過的腐竹、黑豆等,與狗肉同煮,亦別有風味。此外,開平人雖喜食狗肉,但禁忌在家裡蒸狗,甚至裝過狗肉的器皿都不準放上灶頭,認為“狗不上灶頭。”

  7、開平人夏至吃狗肉的習俗流傳至今,一方面有避邪等迷信的原因,也有一些市民認為“夏至吃狗肉可以精神旺運氣旺”,“可以升官發財”;另一方面是因為狗肉滋補、暖胃,夏至過後,農民要收割和耕種,體力消耗非常大,吃狗肉能增強體力。狗肉屬熱性食物,所以現在不少人只是象徵性地淺嘗,許多人會在吃狗肉前後喝一碗涼茶。

  其他地方夏至習俗

  1、西北有些地區夏至吃粽子在西北地區如陝西,此日食粽,並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

  2、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驗肥瘦。農家擀麵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後食用或贈送親友。

  3、有些地區,此日多有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孃舅家吃飯,舅家必備莧菜和葫蘆做菜,俗說吃了莧菜,不會發痧,吃了葫蘆,腿就有力氣。也有的到外婆家吃醃臘肉,說是吃了就不會疰夏。

  夏至日是我國最早的節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禮記》中也記載了自然界有關夏至節氣的明顯現象:“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說明一年的這一時節鹿角開始脫落,蟬兒開始鳴叫,半夏、木槿兩種植物逐漸繁盛開花。從中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長”字。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