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皮石斛農業種植技術

  鐵皮石斛喜陰,應採用遮陰措施以降低光照。生長期的鐵皮石斛遮陰度以60%左右為宜。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活樹附生種植

  樹上附生種植是與野生鐵皮石斛生長習性較為接近的一種種植方式。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收益就一定高。反之,由於鐵皮石斛對生長環境要求十分苛刻,強烈的光照和過量的水分會使鐵皮石斛葉片發黃、根系腐爛,從而導致植株死亡。而樹上種植鐵皮石斛,溫溼度和光照不易控制,成活率遠沒有大棚種植有保證。

  林下種植

  符合節約用地的要求,能夠合理、科學的利用每一寸土地,避免造成資源浪費,是石斛種植的一種重要模式。據悉,雲南7470萬畝的中的產林,農村人均林地面積10畝以上,相當於人均常用耕地面積的6倍。在石斛種植的最適宜區,充分利用森林資源發展林下石斛,合理來發利用山林,是石斛一種重要的栽培模式。同樣的原因,因為林下種植鐵皮石斛和活樹附生種植,在溫溼度以及鐵皮石斛需要的生長方面有侷限性,不好掌控和調節。相比而言,大棚的離地床栽則是最主要、最受種植戶歡迎的種植模式,收益也有最大限度保障。

  仿野生大棚栽種模式

  鐵皮石斛在享譽“植物界的大熊貓”這一盛名的同時,也兼具著為人類治病除疾、滋補身體的重任。由於鐵皮石斛富含多種氨基酸、各種微量元素等成分,對人體具有增強免疫力、護肝益膽、除皺美容等功效成為市場上的“寵兒”,在中藥材市場上佔據重要位置。價格的穩居不下,功效的顯著神奇,吸引了很多種植戶蠢蠢欲試。加之,種植技術的成熟,仿野生鐵皮石斛種植模式的細化,不僅保證了鐵皮石斛的生長環境,同時也節約了用地。而仿野生鐵皮石斛大棚離地床栽是種植戶最常用的種植模式。[3]

  鐵皮石斛大棚種植,更利於管理,在溫度、溼度、光照等方面的控制上佔據主動地位置。種植過程中基質不積水,由於這種種植方式是架空的,所以基質積水的問題就徹底解決了,鐵皮石斛生長過程中,如果基質積水,根就會爛掉,從而影響其成活與生長。另外還可以有效地阻隔土傳性病害,阻隔地面害蟲的危害。

  由於床栽技術所具有的優點,在相同的種植管理前提下,種植出的產量可以提高30%、甚至更多。能夠根據鐵皮石斛種苗的變化,對生長條件和鐵皮石斛生長過程中所需因素做出準確的調整。從而快速做出反應,以保證鐵皮石斛的成活率、收益和品質的優越性。鐵皮石斛種植大棚的材質選擇直接決定著投資成本,木質結構和水泥結構的大棚成本較低,鋼架結構的大棚投入較大,不過若想長期從事鐵皮石斛種植,鋼架結構的大棚壽命較長是較好的選擇。

  鐵皮石斛農業種植要點

  ***1***溫度與光照管理

  鐵皮石斛的適宜生長溫度為15~28℃,因而為營建適於其生長的溫度環境,在夏季溫度高時,設施大棚內須加強通風散熱,通過遮陰棚、噴霧降溫、通風降溫等方式調控棚內溫度在一個適宜的範圍內;在冬季氣溫低時,應將設施大棚密封好,必要時可通過各種加熱方式使得設施內溫度上升以防凍傷植株。

  鐵皮石斛喜陰,應採用遮陰措施以降低光照。生長期的鐵皮石斛遮陰度以60%左右為宜。幼苗剛定植完成時,大棚須蓋有70%遮陰度以上的遮陰網,以防強光曝晒導致幼苗萎蔫,影響成活率。高溫、高強光的夏、秋季,大棚的遮陰網須蓋好、蓋牢,因為高強光很容易讓植株提早封頂,長不高,影響產量。冬季應適當揭開陰棚以利透光,延長生長期。貼樹栽培***附主栽培***的,應在每年冬、春季節適當剪去附主植物過密的枝條。

  ***2***水分與溼度管理

  水分管理是鐵皮石斛栽培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之一。剛移栽的石斛苗對水分最敏感,此時一般應控制基質的含水量在60%~70%為宜,具體操作時以手抓基質有溼感但不滴水為宜。移栽後7天內***幼苗尚未發新根***空氣溼度保持在90%左右,7天后,植株開始發生新根,空氣溼度保持在70%~80%。

  夏秋高溫季節則儘量控制水分,以基質含水量在40%~50%為宜;進入11月以後的冬季,氣溫逐漸降低,溫度在10℃以下時鐵皮石斛基本停止生長,進入休眠狀態,此時對水分的要求很低,應控制基質含水量在30%以內。

  越冬管理

  越冬管理主要是保溫,措施有加二道膜、煙霧防凍、人工加溫等。進入冬季前要對鐵皮石斛進行抗凍鍛鍊並適當降低溼度,每15天噴1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