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雞飼養管理技術_土雞飼養技術

  土雞的肉蛋品質和口感好,營養價值高,符合當今人們的飲食需求,因而市場走俏,價格上揚,效益好於良種雞,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土雞飼養管理技術,一起來看看。

  土雞飼養管理技術

  雛雞飼養

  土雞1日齡~40日齡時為雛雞階段,其生長髮育迅速,新陳代謝旺盛,體溫調節機能不健全,消化能力差,難以適應外界溫度變化,對疫病抵抗力弱。因此,在飼養上應做到以下幾點:

  雛雞運輸雛雞運輸途中要注意通風保溫,不要擁擠。

  及時飲水雛雞入舍後應及時飲水。開始可喂些0.1%的高錳酸鉀溫開水或5%的葡萄糖水,以增強體質,緩解應激,便於胎糞排出。以後每天供足飲水。

  開食喂料雛雞進入育雛舍後即可喂碎米加熟蛋黃***每100只雛雞喂3個蛋黃***,每隔2小時喂1次。第2天開始,改喂配合飼料。參考配方:玉米粉53.2%、麩皮8%、豆餅粉20%、菜籽餅粉8%、魚粉6%、骨粉2%、貝殼粉2%、微量元素0.1%、多維素0.4%、食鹽0.3%,每天喂6次,放於條狀料槽內飼餵,喂量不限,任其吃飽。

  溫度、溼度與光照調節1日齡~7日齡33℃~31℃,8日齡~14日齡31℃~29℃,15日齡~21日齡29℃~27℃,22日齡~40日齡27℃~25℃,如舍溫達不到上述要求,則應人工增溫,在增溫過程中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舍內相對溼度60%~65%。從1日齡開始,每天堅持20小時~23小時光照,15天后減至13小時~15小時,30天后採用自然光照。光照燈距地面2米,每平方米1.5瓦~2瓦。

  青年雞飼養

  41日齡~120日齡的青年雞應雌雄分養,以便管理。

  小公雞的飼養小公雞100日齡~120日齡體重達1.25公斤~1.5公斤即可上市。為使其按時達到出欄體重,除放養外,要供給全價飼料,任其採食。參考配方:玉米粉60%、麩皮10%、豆餅粉10%、菜籽餅粉10%、魚粉3%、骨粉1%、貝殼粉5.2%、微量元素0.1%、多維素0.5%、食鹽0.2%。土雞從70日齡到上市要求生長快、長肉多,要做到吃飽、吃好、少動、多睡,促其催肥長膘。

  小母雞的飼養商品雞則按小公雞的方法飼養。產蛋雞則採用限制飼養,適當降低蛋白質及能量的比例。參考配方:玉米粉52%、麩皮16%、米糠14.5%、豆餅粉5%、菜籽餅粉5%、骨粉1%、貝殼粉5.2%、微量元素0.1%、多維素0.5%、食鹽0.2%。每天喂料2次~3次,早上少喂,讓其在林地、荒坡山地多活動,多食天然飼草、飼料及蟲子,中午少喂甚至不喂,晚上入舍前餵飽。

  產蛋雞飼養

  增加飼料營養,科學配料,提高飼料中的蛋白質水平,是提高土雞產蛋量的一條重要措施。參考配方:玉米粉62%、小麥粉17%、豆餅粉6%、菜籽餅粉6%、魚粉4%、骨粉1%、貝殼粉3%、生長素0.1%、多維素0.5%、食鹽0.4%。當產蛋率達50%~60%時,每天每隻雞夏天補料50克~75克、冬天補喂料75克~100克,產蛋率在80%以上時,應讓雞不限量採食。具體做法是:每天早上不宜餵飽,把雞放在林地、荒坡山地自由活動,採食天然飼草、飼料及蟲子,中午在棚下備足料和水,讓雞採食,太陽下山時將雞收回雞舍並餵飽。

  創造適宜環境

  實踐證明,土雞在15℃~25℃時不會影響產蛋效能,以20℃產蛋率最高,低於10℃產蛋率嚴重下降。因此,夏季要防暑降溫,搞好清潔衛生,為雞群提供充足的清潔飲水。冬季要保溫防寒,雞的飲水要適當提高溫度,忌飲冰冷水。

  光照是提高土雞產蛋量的重要條件,每天要達14小時~16小時,亮度為每平方米麵積6瓦~8瓦。光的顏色以紅光為好,其次是白光。應激是產蛋下降的重要原因,為減少應激,飼養環境要保持安靜,飼養員工作時手腳要輕,工作服顏色採用白色或藍灰色,不要使用紅色,不要隨便更換工作服顏色,外來人員不要隨便進入,要防止鳥獸等騷擾,禁止鳴放鞭炮,以免雞群受驚。此外,每4只雞要備足1個產蛋箱,產蛋箱要建在雞群活動的區域,以免產蛋時出現搶窩,擾亂雞群產蛋規律,使蛋量下降。

  適時淘汰老雞

  土雞的產蛋量是逐年下降的,老雞雖然好養,但產蛋少,長期飼養不划算。土雞一般養一個產蛋年即可出售。早春雞養到春節前已產了一批蛋,可作為肉雞出售,這時土雞售價高。雞源困難的養雞者,可在土雞產蛋一年左右進入換羽期時,實行強制換羽,提前恢復產蛋,繼續利用第二個產蛋年,然後作為老雞出售。

  防疫

  土雞在林地、荒山坡地飼養抗病力雖稍強,但仍會感染一些疫病,因此要採用綜合措施免疫預防。做法是:雛雞1日齡注射馬立克疫苗和雞新城疫弱毒活疫苗免疫,7日齡~11日齡用新城疫弱毒活疫苗+傳支H120免疫,7日齡~14日齡用H5N1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或禽流感—新城疫重組二聯活疫苗進行初免,14日齡法氏囊疫苗飲水,21日齡用H5N1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可再進行一次加強免疫,24日齡新城疫Ⅳ系+傳支H120和法氏囊疫苗2倍液飲水,84日齡用新城疫弱毒活疫苗免疫,50日齡和100日齡各注射大腸桿菌疫苗1次,120日齡注射新城疫Ⅰ系+減蛋綜合徵+法氏囊三聯苗,實施批批雞群綜合免疫,以後每隔6個月注射新城疫Ⅰ系一次,130日齡用H5N1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進行強化免疫,以後每隔4個月~6個月用H5N1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進行免疫一次。

  驅蟲

  土雞主要以驅蛔蟲和球蟲為主。3月齡以內的土雞最容易感染髮病,驅除蛔蟲按每公斤體重10毫克~20毫克鹽酸左旋咪唑拌入飼料中飼餵,連續喂6天即可;驅除球蟲用球痢靈,每100克兌水200升飲水,連續用3天~5天。

  消毒

  土雞入圈舍前用高錳酸鉀與甲醛燻蒸,進行圈舍空舍燻蒸消毒時,一般每立方米用甲醛14毫升~40毫升、高錳酸鉀7克~21克、水7毫升~21毫升,燻蒸消毒10小時~24小時。畜舍帶雞消毒應每週消毒一次,可用0.3%~0.5%的過氧乙酸噴灑。雞舍外環境消毒應每週消毒一次,可用2%的氫氧化鈉溶液噴灑。

  效益分析

  土雞生長期內,除育雛階段外,大部分時間為自然放養,僅補充一部分精料,大大降低了飼養成本。目前,市場上良種肉雞的價格為每公斤6元,而土雞價格約在每公斤14元~20元之間,飼養一隻1.5公斤重的土雞,扣除飼養成本,可淨賺14元~20元。另外,土雞蛋也是俏貨,每隻雞年產蛋125枚,每枚價格為0.5元***包裝並打出品牌後價格更高***,至少毛收入60元。如果一個農戶飼養1000只土雞,公母雞對半,一年可賺到2.5萬元。

  土雞飼養技術

  一、飼養場地的選擇

  放養地必須遠離住宅區、工礦區和主幹道路,且要求環境僻靜安寧、空氣潔淨,附近有無汙染的小溪、池塘等清潔水源。在放養區找一背風向陽的平地,搭一坐北朝南的簡易雞舍,也可搭建塑料大棚,給雞提供午休、憩息場所。雞舍可用舊房改造,也可另建雞舍。小雞舍內安裝彈性塑料網或竹編網,網眼直徑1釐米,網距地面1米左右。若是舊房改造,應前後開採光窗和地窗。採光窗距地面1.5米,地窗距地面20釐米。

  二、雛土雞的管理

  1、雞舍準備。做好進雛前的準備工作,舊房改造的雞舍,舍內四壁及頂上用濃石灰水粉刷1-2次,不論是改建還是新建雞舍,都要嚴格消毒,搞好衛生,驗證舍內調溫和通風設施。

  2、雛雞來源。為減少外來雞帶來病菌和做到品種純正,最好能自留種雞,自繁雛雞。

  種雞選擇毛色光亮、健壯、生長速度快的純土雞。母雞體重1.6公斤左右,公雞體重以1.6-2.25公斤為宜,公母比為1:10,種雞公母不宜用兄妹雞。

  農家採用母雞孵化出雛方法時,為使雛雞日齡統一,除做到喂料投放均勻,按時保質外,先孵的母雞實行空孵***雞窩內不放蛋***,但空孵時間不宜超過7天。中大規模飼養時,宜採用孵化器孵化出雛。

  3、科學管理。雛雞進入育雛室,第一週每平方米50只,且隔開為一群,彈性塑料網上或竹編網上鋪新鮮乾淨的幹稻草,鋪草厚度以雛雞糞便能從其空隙中落到地上為宜。第二週每平方米40只,撤去鋪草,使雞糞直接通過網眼落到地上。第三週每平方米30只,之後為10只。按日齡、強弱、大小、公母分群飼養雛雞。雞舍溫度第一週為32℃,以後每週降2.5℃,至自然溫度21℃時脫溫。採用1小時光照、3小時黑暗的4小時為1週期間隙光照,使雞的活動與休息適量,促進土雞的生長和提高飼料利用率,同時節約電費。光照強度參照白天採光窗的光照強度。雛雞25日齡方可放牧,這是保證成活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放養

  1、放養規模。一片林地以放養2000羽為宜,規模大不便管理,規模小效益低。晚春到中秋可放養,冬季氣溫低,蟲草減少,應停止放養。

  2、放養方法。土雞要選擇抗病力強的良種雞,3-4周齡前與普通育雛一樣,選擇保溫效能較好的房間進行人工育雛,脫溫後再轉移到山上放養。小雞剛開始放養時沒有上山覓食習慣,要加以訓練才行。一般需二人配合,一人在前邊吹哨並拋撒顆粒飼料,讓雞隨後搶食,另一人在後用樹枝驅趕,直到雞全部上山。每天中午還應在山上補哨補食1次,強化訓練,傍晚再用同樣的方法訓導雞歸舍,訓練10天左右,雞群就建立了條件反射。

  3、注意事項。開始放養的幾天為防應激,可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維生素C或複合維生素;出籠前3個月不用抗生素和驅蟲藥。

  四、預防疾病

  防病措施以預防為主,做到每天觀察雞群吃料、飲水情況。發現病雞立即隔離。清糞工作每週1次。雨雪天氣嚴禁放牧,以免打溼羽毛,使雞受涼感冒。

  對土雞危害最大、也最易流行的是雞瘟。雞瘟是由雞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毀滅性傳染病,死亡率幾乎100%。此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在炎熱的夏天流行較普遍。養殖土雞講究自然、生態,忌諱使用化學藥劑和其他激素類物品,故應採取簡便易行的土辦法來有效地防治雞瘟。

 

土雞飼養管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