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寓言故事的諷刺作品

  寓言是帶有諷刺或勸解性的故事,寓言通常把深刻的道理寄予簡單的故事中。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屙金子的石牛

  從前,四川的西部有個叫作蜀國的國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很是富庶。離它不遠的秦國早就對這塊富饒的土地垂涎三尺,想要把它劃歸自己所有。可是通往蜀國的道路非常險峻,有陡峭的懸崖絕壁和萬丈深谷隔在路途上,一跌下去就會摔個粉身碎骨,進軍的路線無法暢通,任憑秦國虎視眈眈,可一時也無可奈何。

  蜀國的國君生性貪婪,總是大肆搜刮民間財富來滿足自己對金錢的貪慾,有時甚至不惜一切代價。秦國的國王秦惠王從派去探聽訊息的人口中得知了蜀王的性情,覺得有機可乘。苦苦思索了很久以後,秦惠王終於想出了一條計策。

  秦惠王命令工匠打造雕刻了一頭巨大的石牛,在石牛的屁股後面放了好多金銀綢緞,放出訊息說這頭石牛會屙金子。

  蜀國的探子把關於這頭屙金子的名牛的奇聞告訴了蜀王,蜀王聽了羨慕得不得了,暗道:要是我有這麼一頭石牛,天天給我屙金子,那該有多好啊!正在這時候,秦國的使者來了,他向蜀王說,秦惠王為了表示秦蜀友好的誠意,決定把會屙金子的石牛送給蜀王。

  蜀王大喜過望,他聽使者說石牛的身形巨大,要從秦國運到蜀國來恐怕很不方便,急忙保證說:“這個不成問題,貴國國君既然肯把石牛迭給我,我哪裡有不想辦法把它運到我國來的道理呢,就請你們的國君放心好了。”

  蜀王也不顧大臣們的極力反對,在國內徵調了大量民工,把懸崖挖開了,把深谷也填平了,為了能讓石牛順利到達,把通向蜀國的險徑都修成了平坦大道。然後他派了五個大力士到秦國去迎接石牛。

  貪心的蜀王哪裡料得到,秦惠王早已派遣軍隊悄悄跟在石牛後面,隨著石牛蜂擁而入,一舉滅掉了蜀國。

  蜀王為貪一點小便宜反而吃了大虧,失掉了整個國家,被天下人恥笑。我們要從中吸取教訓,把眼光放得長遠些,以免為了眼前的一點小利而利令智昏,損害了整體的利益。

  篇2:飛蛾投火

  一天夜裡,林子和客人一起坐在院子裡乘涼,天很黑,四周十分安靜,只有一隻蠟燭在閃著亮,林子同客人一起談古論今,大家都對人生感嘆不已。

  這時,一隻蛾蟲撲打著粉紅的翅膀,繞著燭光飛來飛去,還發出細小的嘶嘶聲,林子用扇子驅趕飛蛾,它便飛走了。可是剛過一會兒,它又飛過來了,林子又用扇子趕走蛾蟲,它飛走不一會又飛回來,而且一個勁地朝蠟燭火不顧一切地撲過去,這樣趕走又飛來,趕走又飛來,反覆七八次了。終於,蛾蟲的翅膀被燭火燎焦了,它再也飛不動了,落在地上,焦頭爛額,還在不甘心地掙扎著那已經烤得殘破的翅膀,直到沒有了一絲氣息為止。

  看了飛蛾的這般情景,林子感慨地對客人說:“你看這飛蛾撲火該多愚蠢啊!火本來是燒身的,可是它偏偏要不顧死活地去撲火,落得這般下場!”

  客人也有同感地嘆道:“誰說不是呢?可是,人比飛蛾更甚啊!”

  林子說:“是的,世上的聲色利慾,引得人們拼命去爭奪追逐,何止像這飛蛾撲火?那些循此道路而不懷疑、毀滅了身軀而不後悔的人,豈不是也像這蛾蟲一樣可悲可憐又落人譏笑嗎?”

  人們追名逐利,正如飛蛾投火一般。飛蛾投火被人們笑其愚蠢;而那些追名逐利以至於身敗名裂的人,不是更加可笑嗎?

  篇3:愚公谷

  有一次,齊桓公在出外打獵時忽然看到一隻鹿從前面飛快地跑過,於是他策馬緊追不捨,一直追進了一個山谷裡。齊桓公正不知此山谷為何處,恰好遇一老者齊桓公就問老者:

  “這裡叫什麼谷?”

  老者回答說:“這裡叫愚公谷。”

  齊桓公又問:“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老者說:“這是用我的名字來命名的。”

  齊桓公朝老者仔細看了看,疑惑不解地問:

  “我看你的相貌,毫無愚蠢之狀,為什麼說是用你的名字來命名的呢?”

  老者回答說:“讓我把事情的原委告訴您吧。我曾經餵養了一頭母牛,母牛下了一頭小牛。後來小牛慢慢長大了,我便賣了牛買了一匹小馬。一個年輕後生看到我牽著一匹小馬,上前便喝斥道:‘你養的是一頭牛,牛是不能生馬的,你這馬是哪來的?莫不是偷來的!’於是強行把我的馬牽走了。後來鄉鄰們知道了這件事,都說我真愚蠢。他們把我叫做愚公,而把我住的這個山谷就叫做愚公谷。”

  桓公聽後也說:“依我看,你也的確愚蠢。既然那小馬是你用辛勤餵養的牛換來的,你為什麼要讓那個年輕人把它牽走呢?”說完,齊桓公不去繼續追趕鹿,調轉馬頭回宮去了。

  第二天上朝時,齊桓公把這件事講給他的相國管仲聽了。管仲一聽,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鄭重地整了整自己的衣襟,向齊桓公兩次下拜請罪說:

  “在君王的屬土之內竟然出現這樣的事情,應該算做我的過錯啊!假如是堯帝時候,皋陶為掌管刑獄的官員,哪裡還會有人膽敢強搶人家的馬駒子呢?即使有這樣的情況,那被欺凌的老者也決不會輕易撒手,而是要找地方跟搶馬的人評理的。如今那老者知道處理訴訟案件不公正,遇到巧取豪奪的人,惹不起、躲得起,只好把小馬給他算了。看來,這不是一個老頭愚蠢的問題,而是社會治理不力的問題。回頭讓我好好整頓一番吧。”

  齊桓公十分贊成管仲的意見,支援他放手整頓法治,懲治邪惡,伸張正義。

  這篇故事告訴我們,愚公在年輕人以強凌弱的情況下捨棄利益求得平安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要想根本改變社會的治安狀況和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關鍵還在於領導的嚴於律己、認真治理和萬眾一心的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