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在 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起主導作用。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樂學,願學。以下是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在 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起主導作用。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樂學,願學。但在五彩繽紛的世界裡,面對社會上眾多的誘惑,再加上沉重的課業負擔,學生要做到樂學、好學似乎很難。所以,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一方面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另一方面要因時因地因人採取適宜的方法和技術。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技巧一、利用反饋資訊,獎懲得當

  反饋就是讓學生及時瞭解自己的學習結果。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的反饋要清晰,具體。曾聽到過一個低年級的新教師上課,課上他激情滿懷,不管學生怎樣回答,他總是說:“你做得很好。”一堂課下來,這句話使用頻率頗高,而他關於為什麼“好”的理由卻一句也沒有,很多學生都是一頭霧水,似懂非懂。這樣千篇一律,純粹為了評價而評價的毫無意義的反饋結果使學生很被動,不知下一步該做什麼,只能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所以,這堂表面上熱鬧非凡的課給所有聽課者的感覺就是在“做秀”,沒有真正的實用價值。

  除此之外,及時、經常的反饋也是必要的。特別是學生的作業,如果不及時批改,等學生開始遺忘的時候再講評,就只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這樣的反饋也不能激發學生進一步努力的願望。在小學階段,教師如能夠提供正確的反饋資訊,再加上適當的評價,效果相當的好。心理學研究表明,表揚與獎勵比批評和指責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記得有一次學校智力競賽,由於我們班“一號種子”手摺了無法參賽,名額一時多出了一個。經過反覆思考,我決定派一個全班都不看好的搗蛋鬼小剛參賽,他漲紅著臉不敢看我,因為除了一點小聰明是優點外,他幾乎天天被同學舉報,不是拉女同學的小辮子,就是給別人取外號,要不然就是為了一個小問題跟人家爭論不休,各個科任老師都對他非常反感。可有一次家訪,我卻發現他的課外讀物特別的豐富,其中不乏一些科普讀物。面對同學們疑惑的眼神,我只笑著說了一句:“士別三日,說不定當刮目相看喔。”比賽結果是他得了一個鼓勵獎,但是沒有獎品。我用自己的錢悄悄給他買了一個漂亮的文具盒,他原先那個已經很破舊了。我在班上說:“小剛真的很有潛力,離真正的成功只有一步之遙了。如果他能先把課內知識掌握了,再去攝取課外讀物,成績就遠不止於此。但是,如果把智慧用在一些無聊的地方,那……” 小剛低著頭,摸著有生以來第一份獎品,激動地說:“老師,我…其實…等我的好訊息。”後來這學生真的發憤圖強,現在正在一所重點大學讀物理系一年級呢。至今,他也不知這文具盒的來歷,但它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它只是作為一種獎勵來吸引該學生的注意力,使他的內部學習動機轉化為外部學習動機罷了。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技巧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創設問題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成功的教學情境應不斷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激發學習的內部動機。這種方法要求教師要熟悉教材,掌握新舊知識的聯絡,還要充分了解學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如教課文‹五彩池›時,可以先讓學生預習,然後老師置疑:“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池水是五彩的嗎?”然後讓學生討論,根據討論結果,教師再做歸納,學生就會對答案有較深刻的印象。再如,‹董存瑞捨身炸暗堡›這一課,面對他大義凜然的選擇,可讓學生討論,除了犧牲自己,別無它法了嗎?經過一番激烈的論證,權衡一下厲害得失,以及當時的時間和條件限制,董存瑞最後還是得為解放隆化而獻身。這種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對烈士的崇高精神有了進一步的感悟。還有,上實驗課‹ 摩擦 ›時,先讓學生用尺子、橡皮、玻璃棒等物分別在衣服、頭髮、毛皮上摩擦,然後再用發熱的一端去吸碎紙屑等物,就可以看到有的能把碎紙屑吸起,有的不能。對這種結果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問題情境就產生了。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技巧三、指導積極歸因,提高成功率。

  指導學生對學習結果進行合理歸因,就是要讓學生樹立這樣一種信念:只有努力才有可能成功,不努力註定要失敗。對於不同的學生,教師要幫助他們瞭解自己的優缺點,併為他們制定確實可行的目標。曾遇到過這樣一個懶惰的學生,每次考試,不管成績多麼糟糕,他都無動於衷,甚至常大言不慚地說:“我都會做,只是忘了看題目。”起先我還非常相信,次數多了,難免起疑。有一次,他又考了全班倒數第二,看到他那麼不爭氣的樣子,我決心跟他好好談談。我問他:“怎麼又考這種成績,按理你應該不至於如此的。”他說:“對呀,這次我按您的指導,很認真的看題了,可是天太熱了,我坐得難受,就考不好了。“就這個原因嗎?”他不解地點點頭,我立刻拿出試卷讓他重新做,結果還是一團糟。“現在天氣不熱呀,你怎麼……”他低下了頭,還想找藉口。我制止他說:“你這些藉口都很有理由,但都是客觀原因,主觀原因在於你自己。是你自己太懶了,成天想著玩,功課不好好做,不努力去爭取,天上會掉餡餅嗎?”他臉紅到了脖子上。這個學生就是對自己的成敗進行了錯誤的歸因。針對他這一弱點,我制定了一套適合他的計劃,並對他進行定時檢查。兩個月後,我再對他進行不定時抽查。一個學期後,這個懶惰但是智商並不低的學生變成了一個勤學上進的人,後來還被選到學校“紅領巾督導隊”。所以說,在教學中,教師能對學生進行歸因訓練,解決學生的問題,改變學生原有的錯誤認識,就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技巧四、發揮主導作用,因材施教

  教學活動是教師指導學生努力完成學習任務的活動過程。早在幾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張,這一主張在教育改革大潮中依舊適用。教師要深入瞭解學生,關心學生的所思所想所好,才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一些家長不顧孩子的喜好,而純粹為了迎合社會的潮流,讓自己的子女成天學這學那,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是扼殺了孩子的天性,也把他們某一方面的潛能消失殆盡。作為經受過專業訓練的老師,我們千萬別重蹈覆轍。除此之外,創設一個安全、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援的學習氛圍,對每個學生表現出真誠的關注和接納,切忌出言不遜,或不顧學生水平差異,拔苗助長。記得前幾年看過一篇報道,某校一個教五年級的老師知識很淵博,也很努力為學生講課,他指導的學生也多次獲獎。但是年終評議上,學生卻聯名上書,要求換掉該老師。原因出乎意料,全班大部分學生認為這個老師要求太高了,對他提出的要求稍有偏差,他就厲聲呵斥。哪怕是再精彩的內容,學生上起他的課都是戰戰兢兢,唯恐哪裡不小心出錯了,他又當著大家的面惡言相向。有一個家長抱怨說,她的女兒文娛方面非常優秀,但學習成績中上。女兒自尊心很強,怕學不好,每晚在家都要複習到深夜,看到女兒已經那麼盡力了,她們也很滿足了。可女兒在校卻多次被該老師指責:“跳舞有什麼用?你考試能得第一嗎?”,後來她發展到不敢去上學的地步。這樣的老師根本不顧學生的感受,學生哪裡還有學習的激情呢?所以說,教師對不同水平學生的指導、評價要恰當,合理,多用鼓勵性語言,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這也有助於創設良好的心理氛圍,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願望,也即學習動機。

  教法教法,貴在得法。總而言之,教師不管採用哪種方法教學,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如果能巧用一切策略,就能如魚得水地馳騁於教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