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歷史學科,學生戲稱為“副科”,學不學都沒用,沒有興趣,難於保證教學質量,那麼教師應該怎樣改變這種情況呢?一起來看看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生動講解,激發情趣

  為了激發學生學歷史的情趣,教學語言要適當加工,使其生活化,趣味化。以通俗形象的語言誘發學生的想象力,使抽象的歷史事件鮮活起來,使人物形象更為豐滿,從而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例如學習《美國的誕生》一課時,依據教材內容用帶點“評書味”的方法,我給學生講了華盛頓童年時,砍掉櫻桃樹的故事,並故意說:“父親為什麼沒有責備華盛頓?因為他手裡拿著斧子。”學生在笑聲中,體味著做人的道理。有效激發了學生對這一課的學習情趣。

  二、走入歷史,提高興趣

  所謂"走入歷史"就是"進入歷史角色",提高學生參與程度。要創設特定的課堂氛圍,再現歷史情境。教學中我經常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表演歷史小話劇,使學生深入歷史情境,通過角色轉換,培養其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例如在學習《紅軍不怕遠征難》一課時,我們組織學生表演話劇《草地親情》,班長演老炊事員,面對扮演傷員的同學大喊:“我是炊事員,聽我的,你們先吃……”學生如身臨其境,深受感動,有效的達成了教學目標,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三、以生為本,體驗樂趣

  “以生為本”就是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喚起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能動性,讓他們在課堂探究提問、獨立思考、質疑問難。相互合作、相互討論、共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中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體驗成功中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心理學家蓋茲說過:“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強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麼東西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更能引發學生的求知慾。”

  在教學實踐中,我給每個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對學生髮現的問題***質疑問難***給予表揚和肯定,並引導他們自己解決,把成功交給學生。例如在學習《鴉片戰爭》一課,考查《南京條約》的內容時,學生答不好。我給學生機會,讓大家討論,尋找記憶方法。學生提出了“檢索記憶方法”:即把“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簡記為“廣、廈、福、寧、上”五個字。學習《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一課時,學生把最早加入蘇聯的“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聯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四個加盟國,採用“諧音記憶法”記為“白鵝的外邊有黑鵝”。我及時對學生這些好方法給予肯定和激勵。學生也邊學習邊露出了濃濃的笑意。

  歷史活動中,對每一個善於展示自我的學生,或能參與的學生,不管結果如何,我都要從他們閃光的地方加以表揚,不足之處提出友善的建議。這樣長此以往,學生學習歷史處處有自信、處處有喜悅,體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堅持培養學生的興趣,讓歷史課堂不斷響起笑聲,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學。

  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的方法

  1.巧設懸念,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慾望是一種傾向於認識、研究、獲得某種事物的心理特徵。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巧設懸念,使學生對某種知識產生一種急於瞭解的心理,這樣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

  2.引起認知衝突,引起學生的注意

  認知衝突是人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與所面臨的情境之間的衝突或差異。這種認知衝突會引起學生的新奇和驚訝,並引起學生的注意和關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3.給予成功的滿足

  興趣是帶有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在學習中,學生如果獲得成功,就會產生愉快的心情。這種情緒反覆發生,學習和愉快的情緒就會建立起較為穩定的聯絡,學生對學習就有了一定的興趣。

  正如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

  4.進行情感交流,增強學習興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於情”,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作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那麼學生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喜愛你所教的數學學科上了。達到“尊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另一個方面是:教師通過數學或數學史學的故事等,來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演變及其作用,瞭解數學家們是如何發現數學原理及他們的治學態度等。

  5.適當開展競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適當開展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爭取優異成績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競賽,學生的好勝心和求知慾更加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會大大加強,所以在課堂上,尤其是活動課上一般採取競賽的形式來組織教學。

  6.及時反饋,不斷深化學習動機

  從資訊理論和控制論角度看,沒有資訊反饋就沒有控制。學生學習的情況怎樣,這需要教師給予恰當地評價,以深化學生已有的學習動機,矯正學習中的偏差。教師既要注意課堂上的及時反饋,也要注意及時對作業、測試、活動等情況給予反饋。

  使反饋與評價相結合,使評價與指導相結合,充分發揮資訊反饋的診斷作用、導向作用和激勵作用,深化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

  當通過反饋,瞭解到一個小的教學目標已達到後,要再次“立障”、“設疑”深化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始終充滿了學習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