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寫作能力的遊戲有哪些

  其實,寫作就像一棵樹:“觀察、想象”是樹根,“結構”是枝幹,“遣詞、造句”是花葉,我們看見的是枝幹和花葉,但它們的營養來自於樹根,根深才能葉茂。寫作文無非需要這五個項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邏輯能力、用詞能力、表達能力。這些能力提升了,作文自然搞定。

  今天,小編就分享幾個小妙招,讓孩子在家裡就能輕鬆提高寫作能力。

  提高寫作能力遊戲

  抓逃犯遊戲——培養觀察能力

  明明的爸爸是一名刑警,平時工作很忙,只要爸爸在家,他一定纏著爸爸做遊戲。

  有一天,爸爸要跟和他玩做“抓逃犯”的遊戲。爸爸先拿出幾張照片,指著其中一張,對明明說:“昨天,有一個搶劫犯從監獄裡逃出來了,這是逃犯的肖像。請你認真觀察一分鐘,爭取記住他的長相。”

  明明才十多秒,就拍拍小胸脯,“我記住了!”

  爸爸把畫像都收起來,說:“現在,你就是一個目擊證人了,請你根據自己的記憶,寫清楚這個逃犯的樣貌。如果你能讓媽媽從這幾張畫像中認出逃犯,那麼案子就告破啦!”

  明明立刻動起筆來:他的臉很長,一頭小卷發,鼻子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很快,明明寫好了。當他把媽媽叫來,爸爸已經把5張畫像依次擺在桌上。

  “這位女警官,請你根據明明的描述,找出逃犯吧!”

  媽媽讀了又讀,又看,無奈地說:“怎麼每個人都是臉很長,一頭小卷發,鼻子大大……”明明在一旁乾著急:“不一樣!那個人右邊眼角有顆痣,而且還有招風耳,鬍子也好像沒刮乾淨……”

  這下,媽媽一下就把“逃犯”找出來了。

  爸爸笑著說:“你瞧,要是早一些把這些細節寫進去,逃犯不是很快就被抓住了嗎?你別小看這個遊戲,爸爸在刑警學院的考核中就做過類似的題目,就是為了訓練細緻入微的觀察能力。”

  小錦囊:

  寫作文時沒內容可寫,問題往往出在感覺遲鈍,對周遭的事物視而不見。如果能夠細心觀察,就能收集很多的資訊和寫作材料,才能寫出與眾不同的作文。家長平時多引導孩子觀察身邊的事物,經常向他提些問題,也可以在家裡玩一玩“抓逃犯遊戲”,讓細心觀察成為一種本能。

  故事留白法——培養想象能力

  大詩人歌德,他的母親講故事的方式有點特別,比如今天,她要講一個有點離奇的故事:

  很久以前,一個貧窮的農家有個小孩誕生了,小孩長得很漂亮,可是他“不太正常”。他剛落地就會走路,會說話,但是他說的話沒人能聽懂。

  更奇怪的是,這個孩子每天早出晚歸,自己悄悄出去,到了晚上又乖乖回到家。無論大人怎麼問,他也不說話,只是徑直走進房間,好像藏著什麼不可洩露的“天機”。鎮上的巫婆說他是個妖怪,也有人說他是神的化身,但沒人能真正弄清他的來頭。

  有個好奇的年輕人決定跟蹤他,一探究竟。於是這天,年輕人偷偷跟在孩子的後邊出去了,可是當天晚上,兩個人都沒有回來!

  故事講到最離奇的環節時,歌德的母親卻突然停住了。她轉向年幼的小歌德:

  “你覺得這個孩子究竟是什麼人?”

  “他去哪兒?做什麼了?”

  “跟蹤他的年輕人怎麼樣了?”

  “後面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

  小歌德便開始發揮想象,有時還跑去跟奶奶認真商量,直到第二天,母親才會把接下來的故事情節公佈。在母親的啟發下,小歌德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斷得到提升,最終成為德國著名的詩人,在音樂、繪畫、科學多方面有廣泛的研究成就。

  小錦囊:

  孩子寫作文時,不拘泥於現有的生活,多些合理想象,才不會平淡無味。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光靠強迫是沒用的,吊住了孩子的味口,孩子才有動力去想象。同樣地,在看電視、動畫、電影的時候,家長也可以停下來問孩子:“故事接下來會怎樣發展?”“故事留白法”能夠有效鍛鍊孩子的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

  荒唐故事法——培養邏輯能力

  每到週末,小楊的同學都喜歡去他家裡玩。小楊的媽媽是全職主婦,卻總能開發出一些有趣的益智遊戲,今天,她準備帶領孩子們玩一個叫“荒唐故事大集合”的遊戲。

  媽媽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四個盒子,說:“現在,請每個人都先寫一件事,按照‘人物’、‘時間’、‘地點’、‘做什麼’,寫下四個不同的詞語,分類放進這四個盒子裡。等一下每個人從每個盒子裡隨便抽出一張,組合成一件新的事情。如果組合出來的事情很荒唐,就請你發揮想象,從‘起因’、‘經過’和‘結果’這幾個方面下功夫,看看能不能使一個荒唐的故事變得合理。”

  大家馬上都饒有興致地寫起來,紛紛將紙條分類放到了四個盒子裡。

  小怡從四個盒子裡抽到的詞語是——“100年前/奶奶/在飛機上/玩過山車”。

  大家聽了,都哈哈大笑。薔薔說:“奶奶怎麼可能到飛機上玩過山車呢?再說飛機上怎麼會有過山車?”

  小怡想了想,說:“因為這是一個超級棒的奶奶,100年以前,奶奶是一個會飛的仙女,她學的第一個魔法就是到飛機上去玩過山車。”

  小錦囊:

  把一件事情寫清楚,不外乎把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寫出來,而事情,又包含著起因、經過和結果。表面看起來非常荒唐的句子,經過對某一元素或是幾個元素的補充,大家很容易就明白了。這個看似荒誕的遊戲可謂一舉多得,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整合能力,還能鼓勵孩子突發奇想,引導孩子追求與眾不同、新穎的、獨特的答案,還能鍛鍊聯想能力和創造力。

  4 猜詞遊戲法——培養用詞能力

  上了四年級以後,課文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成語,可是浩浩總是記不下來。看過很多綜藝節目的媽媽,想出了一個“猜詞遊戲”,打算用遊戲來幫助他記詞。

  遊戲規則是這樣的:把成語分別寫在白紙上,由媽媽出題,浩浩看過成語後,只能通過肢體語言的表演讓爸爸猜出這個成語,不能說話。

  媽媽給出的第一個詞語是“手舞足蹈”。浩浩動動手,動動腳,爸爸一下就猜中了。

  媽媽又給出了第二個詞語“金雞獨立”。浩浩單腳站立,用一隻手比出雞頭,爸爸猜“獨樹一幟”、“鶴立雞群”都不對,浩浩靈機一動,指著牆上過年貼的金雞福字,爸爸脫口而出:“金雞獨立!”

  小錦囊:

  作文用詞需要積累,而詞語的積累要首先理解詞語的意思。有的孩子記不住詞,是因為根本沒有理解詞語的意思。通過猜詞遊戲的表演,可以讓孩子對這個詞語的理解更透徹,記憶更深刻。最重要的是,遊戲可以不斷重複,但詞語需要不斷更新,如此一來,就能讓孩子記住更多的詞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