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試卷分析

  通過試卷分析,我們可以參照試卷的難度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整體檢查自己的教學情況。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關於以供大家參考。

  ***一***

  一、命題情況分析

  縱觀本次試卷的命題可以看出試卷的命題充滿了人文關懷,關注了主體的感受,把知識引向了生活。不僅注重了課本的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並加強了課外語文的拓展,使學生在掌握了基礎知識上增添了技能。

  1、內容結構穩中求變,穩中出新。

  ①整體保持穩定 “積累運用”、“閱讀感悟”、“能力寫作”三大版塊穩定不變。②注重發展和創新,今年的試題更加註重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分析運用能力,較好地檢測了學生課外閱讀量及閱讀能力,體現了大語文觀。

  2、習作範圍寬泛,學生可自由選擇,讓習作更精彩.

  本次習作文題 寫生話中的詩歌,是個生有話可說,有感可發,文筆自然流暢。學生的作文水平得以充分發揮達到了考察的目的。

  二、成績統計及分析

  從本次六年語文考試的統計資料來看:參加考試的有34人,優秀人數10人,優秀率為12.3 %,及格率為80.3%,平均分 78.7。為了進一步搞好今後的教學,現對存在問題剖析如下。

  三、存在問題與現狀分析

  一班現有34人 差生比率較大,本學期轉入2名新生,下學期轉入2人,更加大了差生的比率,尤其是楊鈞兆和熊巍智力低下很少有及格的時候,這次值只得了58分。 ,從這些新生所得的分數上來看,他們進步是很大的。班級成績一直在向上升,有時還考到年級第一。可見我在教學上的投入是相當的大。加之有一個智力低下的學生, 每天耐心教導,成績進步很大,這次得了75分。根據學生的現狀我認為考出這個成績我是滿意的。

  語文基礎較差,班級整體學習語文興趣不濃。六年級學 生且程度很差

  加之原來的差生,給新來的老師教學上帶來很大的困難,加之教學經驗不足,課堂上教學秩序混亂,老師無法有效地完成教學,期末總複習有些任務都沒完成。造成平均分 78.7分,影響了整體成績。尤其是胡新剛嚴重的影響了整體成績。

  綜上所述 ,是學生重視語文的程度不如數學,所以與自己班分數相差無幾已經是很好的了。

  四、改進意見:

  1.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進行多方面的練習,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

  2.紮實的基本功是解決問題的前題,是學習其他新知識的基礎,如果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在以後的教學中就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

  3.另外,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不要太頻繁,教師要把主要的教育時間用在備課和批改作業上,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閱讀、去寫作,高質量地完成各科作業才能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

  一、考試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38人,本次考試人數38人。考試成績A:35人,B:2人。C:1人。學生們的辛苦複習換來了理想的成績,第二單元整體上考的不錯。

  二、發現的問題。

  ***1***個別學生詞語積累不夠。 第三題:請選擇正確的一組詞語打對號,並找出錯別字改正。本題荊祥娟本上不會改。第四題根據語境填空,班裡百分之四十的學生或多或少的出錯。這些個學生平時缺乏大量的閱讀、積累、欣賞、感悟,遇到一些較靈活的題,就感到束手無策。

  ***2***綜合能力薄弱。 本次考查的內容不僅涉及拼音、詞義、邏輯思維訓練,還考查學生對短文內容準確理解能力及平時積累詞語的能力。由於在教學中只注重教材的系統講解,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歸類、整理及對新舊知識前後滲透的訓練相對少些,導致學生對綜合性較強試題缺乏獨立分析能力,失分較多。對於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審題能力也較差。有的甚至不讀題亂寫一氣,有的沒能真正領會句子含義,更缺乏理解的深度。

  ***3***書寫不規範。 從作文方面看,學生作文內容寫得不錯,但百分之十五的學生書寫情況不容樂觀,如周福浩、李雪、朱之

  文 不夠端正,字型潦草不規範,今後要加大訓練,嚴格要求。

  三、改進措施。

  1、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檢查習慣。本次測查試卷中的很多題目其實是考查學生學習語文的態度、方法、習慣,從而教學生學會學習,在良好習慣的引領下,為其終身發展服務。

  2、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次考試卷中的閱讀題目都很靈活,需要靜下心來,讀兩到三遍方能知道出題者的用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立足課堂,立足課本,同時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3、增加閱讀量,提高寫作能力。學生沒有足夠的閱讀實踐,就無法真正做到能獨立讀懂一篇文章,也不可能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更不可能學到關於寫作的一些方法技巧。“有納能吐”,學生的知識豐富了,老師指導得當,還愁寫不出好作品來嗎?

  4、教會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會適度地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進行實踐,獲取的不僅僅是問題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