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強八年級學生閱讀能力

  導語:八年級是中學階段的轉折時期,在這個轉折時期我們怎樣才能學好八年級語文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八年級語文學習的方法,希望您喜歡閱讀:

  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人們的閱讀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閱讀教學的任務也越來越艱鉅。因為閱讀教學中的閱讀,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學習理解語言,掌握閱讀方法,汲取知識,提高認識,發展思維,豐富思想感情的過程。所以閱讀教學既擔負著上述重任,又還要學生喜歡閱讀、輕鬆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下面就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西方也有類似的論述:“掌握了正確的方法等於成功了一半。”浩如煙海的資料文獻,教師是永遠也講不完的,只有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閱讀的能力、自學能力,讓他們藉助一定的工具,自己去探索、辨析、歷練才能得益。引導閱讀的方法和途徑很多:

  1、教給閱讀的方法,培養閱讀能力

  在推薦好書的同時,應加強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閱讀的方法主要有:

  A、朗讀,《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加強朗讀,而且貫穿於各學段的目標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感情朗讀。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語文課的時間指導朗讀,讓學生在琅琅的書聲中開始嶄新的每一天,在書聲琅琅中度過愉快的每一天。

  B、默讀,默讀是大腦對文字的反映,只運用眼睛和大腦兩個器官,從而理解文字的意義,整個活動在人腦內部默默進行,省去了口的發聲和耳朵的監聽,因而速度就快得多。默讀時也忌脣讀,因為脣讀雖然不發出聲音,但同樣也會影響閱讀速度,默讀時,可以邊讀邊思考。

  C、精讀,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裡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元程端禮說:“每句先逐字訓之,然後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連作去,明理演文,一舉兩得”這是傳統的三步精讀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引經據典,情節生動,教師可以用這些作品為材料,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D、略讀,不要求對讀物逐句逐詞地進行閱讀,而是著眼於關鍵段和重點句,以求迅速地掌握讀物的思想脈絡、觀點見解。往往採取跳讀的方式,由段首掃視段尾,以求迅速把握段落的中心句,進而把握全文主旨。這種閱讀的目的,是為通覽全篇,取其精華。

  對於略讀這種閱讀方式,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曾有論述:“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正確掌握略讀的方法,可以極大地提高獵取知識的效率,是學習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讀書方法。

  E、瀏覽,瀏覽就是對全書的“內容提要”、“目錄”做一個大致的瀏覽,瞭解全書梗概,以便確定是讀全書,還是選擇部分章節學習。

  F、跳讀,在閱讀過程中,可根據實際需要或自己的興趣,把不想讀的內容跳過去。

  G、速讀,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資訊處理和消化。我國古代有“好古敏求”“讀書十行俱下”之說,可見早就提倡速讀能力。利用速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儘量多的資訊。當今科學突飛猛進,生活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節奏也隨之加快,這必然要求我們的工作講質量講時效。如果我們的學生只會字斟句酌地讀書,很難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求。因此教會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需要,採用速讀法不失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H、摘記,對好詞好句可摘記在卡片上,過一個階段再作歸類整理。

  I、旁註,如果是自己買的書。可把自己的讀書心得注在書上。可以就詞句、段作批註,也可以在文末就全書的心得作注。

  人們常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但如果學生掌握了閱讀的方法,學會了閱讀,就不再是“苦作舟”,而是“樂作舟”,就會把讀書當成了一種樂趣,就會孜孜以求、不辭勞苦地奮力攀登巍巍書山,如痴如醉地徜徉於知識的海洋。

  2、上好閱讀課***講讀課***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課堂還給閱讀,讓語文閱讀課成為名副其實的讀書課,應該指導學生好好地去讀,美美地去讀,從讀中理解,從讀中品味,從讀中欣賞。要以讀代講、以讀代問,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思考中閱讀,在思考中發現、發現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樂趣中成長。例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階段,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再讀課文,質疑問難階段,學貴有疑,問題是思維的鑰匙,因此,要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篩選問題,重點研讀階段,重在指導學生自能讀懂課文,自能通過閱讀解決問題;整體回顧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領悟思想、昇華感情、感情朗讀課文。在學生理解了課文的內容,體會了文中的情感,感受了文章的美妙之處後,他們會主動地投入,激發起濃厚的閱讀興趣,這時需要的就是盡情地朗讀,在朗讀中充分地品味吟誦。因此,我們應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欣賞地讀,陶醉地讀,美美地讀,自由自在地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精彩,最終達到語言的內化、語感的培養、情感的昇華、審美能力的提高及思想境界的飛躍。各個階段,都要以尊重學生閱讀過程中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情感為宗旨,總之,教師在40分鐘的課堂裡,多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的平臺,給他們發現的機會,鼓勵他們大膽質疑,提倡在質疑中“標新立異”,發現自己獨特的見解。

  3.引導學生學會思考

  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更重要的還要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人類的思維活動是在語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的,沒有語言就不能夠進行思維,所以思維訓練總是和語言訓練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教師要善於發掘課文中潛在的智慧因素,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使學生學會獨立讀書,獨立思考,獨立理解,獨立品評,培養閱讀能力,感受閱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