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公務員申論範文

  申論範文閱讀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備考甘肅省公務員的考生想要在寫作上取得高分,其實很簡單,下面就由小編為了提供精選幫助你提分。

  一

  實現政府三大轉變 著力提升政府公信力

  ——從“被××”的流行到“給力”的大熱

  西方哲學家史里斯•博克說:“信任是我們必須保護的東西,因為它就像空氣和水源一樣,一旦受損,我們所居住的社會就會土崩瓦解。”如何拯救政府公信力,已成為世界性課題。“被就業”、“被小康”、“被高速”等被字句的出現,以一種更加強烈的方式,表達著民眾對政府的資料或說辭的懷疑與不信任。

  “被××”和“給力”都是近兩年大熱的網路用語,被主流媒體和廣大網民們爭相使用和模仿。這二者的出現有著相似的原因——都反映出社會公眾的一種期待和訴求;同時又揭示出一種民主的覺醒:由被動到主動,由民眾的消極抵抗到尋求政府的積極解決。正是這種覺醒、這種懷疑精神,成為扶正公權力、防範各自潛在危險的動力之源,對政府資訊的公開、權力的監督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使政府的舉措更加“給力”,各級政府應儘快轉變政府職能,著力提升政府公信力。

  轉變一:從片面追求政績到真正尊重民意。一個政府的威信來自哪裡?首先來自於實實在在地為老百姓辦實事。人民群眾對政府公信力的反應,不是聽政府怎麼說,關鍵是看政府是不是真正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一些官員為謀求升遷高位,把政績當作邀功請賞的籌碼,渾然不睬客觀事實,甚至剝奪民眾的權利,造成幹群關係的疏遠和惡化,嚴重影響了政府公信力。因而,政府要牢記發展為了人民這一根本目的,在改善教育、醫療、住房等民生事項方面加大投入,及時將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用執政為民的實際行動和具體成果,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

  轉變二:從訊息封鎖、隱瞞不報到資訊公開。F省警方在案件處理中採取“不告知”的態度,侵犯當事人家屬及其單位的知情權,不僅令民眾對公權力失去信心,也令法制建設遭到破壞。因此,提高政府公信力,第二項轉變就要加強資訊公開力度。各級政府機關要結合本部門、本單位、本系統的特點,以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項和本部門的核心權力為重點,不斷豐富政務公開的內容,提升政務公開工作的質量和水平。要對每一個行政行為和行政權力都必須明確具體內容、權責範圍、負責單位、完成時限、具體標準以及考核監督的方法和途徑,以透明促公信。

  轉變三:從資料虛假、自欺欺人到帶頭誠信。信用是信任的基石,缺乏信用的政府是無法得到群眾的信任和認可的。作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示範者、倡導者和組織者,政府的信用程度具有代表性和性。政府公信力,是用誠實守信集聚起來而放射出的一種影響力和號召力。那些冷冰冰的數字、指標,虛假的資料,不能使百姓真正的“富裕”和“幸福”。政府能不能正確行使權力,能不能遵守規則,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決定著政府公信力的狀況。

  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政府的形象和,直接關係到社會信譽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政府要不斷完善自身建設,用實際行動獲得群眾的信任;另一方面,作為一個自信的政府,應該允許公民有不信任的權利、有質疑的權利、有監督與批評政府的權利,只有這樣才能得到人民的真正信任,讓政府的建設真正“給力”起來。

  二

  評解決我國農村農民問題的兩種思路

  長期以來,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程序中的老大難問題。由於農村的長期落後,農村自身的各種建設搞不上去,無數的農民至今仍然在物質貧困和精神貧困中掙扎。顯然,這一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社會全面發展的巨大阻力。在當今經濟市場化、社會法治化的形勢下,這一問題顯得更為突出、更為嚴重。它不但關係到農村、農民的前途和命運,更關係到整個國家的發展大計。

  在解決我國農村農民問題上,有兩種思路:一種是實施勞務輸出戰略,使農村剩餘勞動力盡可能在城市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素質;另一種是著力於農村自身的經濟、政治和社會諸方面的建設,使農村朝市場化、法治化和政治、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方向邁進,以改變當前我國的城鄉二元結構。

  第一種思路在目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面貌難以得到根本改變的狀況下,不失為一種可行的策略。由於種種原因,我國絕大部分農村基本還處於自然經濟狀態,大量的剩餘勞動力無法在農村找到用武之地;而且,由於長期的落後,農村的各項事業很難完全靠自身的力量發展上去,農民的素質和能力難以在農村得到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實施勞務輸出戰略,一則能夠使農民收入在短期內有一個明顯的增長,從而為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最基本的資金保障;二則能夠使廣大農民在城市的廣闊天地施展自己的能力,並使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在各種現代化生產和實踐中得到鍛鍊、提高。這對於改變廣大務工者自身的地位和命運、發展和繁榮農村的社會經濟、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僅僅靠從外面“輸血”,是難以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的落後狀況的。所以,這一思路對於解決我國的農村農民問題來說,還是存在著很大的片面性和侷限性,只能居於輔助性的地位。

  第二種思路相對於第一種思路來說,則具有很大的優勢。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依據,事物的變化發展從根本上來說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我國農村的發展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整個農村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諸方面,其艱難性和複雜性是不言而喻的,是需要廣大農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地努力推進的。目前,我國農村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諸方面的發展狀況離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很遠,需要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一點一滴、全面、積極、協調地推進。只有這樣,才能使廣大農村朝市場化、法治化和政治、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方向邁進,最終從根本上擺脫貧窮落後的局面,成為經濟、政治和文化協調發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齊頭並進的嶄新世界。但建設這一工程需要一個艱難、漫長的過程,決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奏效,所以,這種思路也是有一定的侷限性的,尤其是在廣大農民渴望早日改變自身的處境、實現自身的價值、維護自己的尊嚴的情況下。

  可以肯定的是,上述兩種思路是互相補充、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相得益彰的,它們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統一於促進農村的發展和繁榮、實現城鄉一體化,最終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發展戰略之中。

  三

  用好智慧財產權 促進新興產業發展

  當業界還在猜測扎克伯格將以何種方式進軍中國大陸市場時,Facebook已經在中國搶注了60多個關聯商標,可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Facebook的做法被理解為借鑑了蘋果公司ipad商標糾紛的教訓。之前蘋果和唯冠糾紛引發社會上關於智慧財產權熱議的時候,不少關注此事的網友熱心地“支招”,建議蘋果棄用ipad的商標,改用Apad、Bpad、Cpad等,當他們在國家工商總局的商標網查詢時卻發現,除了B,從A到Z的每個英文字母開頭的pad都被搶注了。而Zpad商標的擁有者就是中興通訊,中興卻表示永遠不會使用這個商標。註冊的目的完全是“守株待兔”式的智慧財產權佈局——一旦有企業想使用這個商標,而它手上又有中興需要的智慧財產權時,就以交叉許可的方式跟對方博弈。中興的意圖很明顯,賬也算得精明,註冊一個商標只有幾十元錢,而開發一個專利少則十萬,多則百萬千萬,所以作為一個技術依賴型的企業,這樣的智慧財產權佈局必不可少。

  智慧財產權已經成為創新型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的競爭策略。雖然對於它是“防禦性武器”還是“進攻性武器”還存在爭議,但智慧財產權作為企業間甚至國家間競爭工具的定位已被公認。

  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要素密集,體現的是新興科技與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在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過程中,對智慧財產權創造和運用依賴強,對智慧財產權管理和保護要求高,對於構建創新鏈和產業鏈、推動創新成果產業化和市場化具有重要作用。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是提升科技創新實力,綜合表現為智慧財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的競爭。近5年來,世界範圍內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專利數量激增,發明專利申請量增速顯著加快,是同期傳統產業領域發明專利申請平均增速的3倍至4倍。然而,我國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智慧財產權發展態勢不容樂觀,一是各國非常重視在我國進行智慧財產權佈局;二是我國掌握的主要技術領域的核心技術少;三是我國相關企業比較缺乏國際佈局和參與全球競爭的意識。

  儘管在技術水平上還存在一定差距,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產業規模已居世界前列。在節能環保產業,“十一五”時期,國內申請人提交的專利申請超過2萬件,其中發明專利超過20%,年產值超過1.1萬億元;在新一代資訊科技的第三代行動通訊***3G***向第四代行動通訊演進技術***LTE***方面,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興通訊***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為公司***等中國企業佔據一定優勢;在2011年全球企業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排名中,中興通訊名列第一,華為公司名列第三,顯示出中國企業的強勁競爭力。

  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智慧財產權工作,政策的導向作用十分重要。為推動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國務院辦公廳不久前轉發國家智慧財產權局等10部門聯合制定的《關於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智慧財產權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發明專利擁有量和專利國際申請量分別比2010年增長兩倍。智慧財產權佈局決定著我國在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鏈中的位置,重視智慧財產權必須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因此,我們必須制定與全球協調的智慧財產權政策及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智慧財產權共享規則,同時更多地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把自己的利益體現在國際規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