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職教育與電大開放教育接軌論文

  中職教育的發展一直是國家和地方教育部門關注的重點,特別在可持續發展方面,人們一直不斷地探索,但始終沒有一種比較合適的模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談中職教育與電大開放教育接軌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談中職教育與電大開放教育接軌全文如下:

  摘要:在國家提出要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將人口大國建設成為人力資源強國的大背景下,中職教育不是終點。文章提出中職與電大開放教育以學分制為核心,通過兩個階段進行有效接軌。著重在修訂教學計劃、制定管理模式、加強學籍管理和強化實訓等方面做好設計,使中職教育與電大開放教育之間真正搭建直通立交橋。

  中職教育屬於高中階段教育,學制一般為三年,一、二年級在學校學習基礎和專業知識,三年級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主要培養技能型應用人才。這個階段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勢必需要接受更高層次的繼續教育來滿足學習需求。電大開放教育面向成人開展本、專科學歷繼續教育,電大免試入學、遠端開放、採取學分制等優勢為中職學生搭建了一個向更高層次邁進的直通立交橋。

  一、現狀分析

  國家大力提倡和發展中職教育,《青海省中等職業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2009―2020年***》中對我省中職教育發展的總體目標及重點工作做了部署:2013年―2020年,招生規模達到4.5萬人以上;2015年―2020年,全省中職教育在校生人數保持在11萬人。在此期間,我省將建設一批示範性中職學校。建成11所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9所省級重點中職學校;組建10個具有集聚優勢和發展活力的職業教育集團,推動我省職業教育向規模化、集團化、連鎖化方向發展。未來中職教育的發展勢頭迅猛,如何滿足中職學生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如何搭建中職教育與電大開放教育的直通立交橋,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教育部在《關於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在確保學生實習總量的前提下,學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集中或分階段安排實習時間;積極推行彈性學習制度,繼續推動以學分制為核心的教學制度改革,建立“學分銀行”。根據以上政策,結合我校實際情況,下面就搭建中職―開放教育以學分制為基礎直通立交橋的思路談談看法,探索中職教育與電大開放教育的溝通和融合。

  二、搭建中職―開放教育立交橋的基本涵義

  1.學分制為核心。搭建中職―開放教育立交橋的核心是學分制,組織電大專業責任教師和中職教師等相關人員研究中職、大專兩個階段的課程,對相近和一致的教學課程進行整合,統一採用學分制進行教學過程管理。對教材等資源整合,相關課程內容互相融合,避免課程內容重複,為中職學生查漏補缺,減少資源浪費。同時,對實踐教學環節統籌安排,體現中職有大專,大專有中職的實訓實習特色。

  2.兩個階段。目前,中職學生主要生源是初中畢業生,學制一般為3年,需修滿170個學分。為初中畢業生量身定做中職、大專連讀模式包括兩個階段:中職階段和大專階段。中職階段:學制為2-5年,在此期間學生每學期可以選修一門電大專科課程。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如果在兩年內通過四門電大專科課程考核,修滿150學分,可獲得中職畢業證書,進入電大開放教育大專階段學習。如果學生在兩年內未能通過四門電大專科課程考核或未能修滿150學分,則需繼續中職學習,直到修滿中職最低畢業學分170學分,獲得中職畢業證書後才能進入大專階段學習。大專階段:電大開放教育專科學制為2.5-8年,此階段承認學生在中職階段修讀的電大專科課程學分。學生修滿76學分,最短2.5年可獲得由國家開放大學頒發的大專畢業證書。

  三、探索搭建中職―開放教育立交橋

  1.修訂教學計劃。首先選定可以搭建立交橋的專業,然後根據中職教育政策、國家開放大學最新教學計劃和大專課程可代替中專課程就高的原則,組織相關專業教師對搭建立交橋專業的教學計劃進行修訂,修訂時應注重中職階段和大專階段課程的有效銜接,注重課程設定的科學合理。其次在中職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管理上與大專加強接軌步伐,使各專業的教學實際與大專課程的銜接更自然,保證中職生更順利搭上立交橋。最後還要充分考慮到大部分學生的接受程度,也應考慮到個體差異化的需求。同時,要強化學生技能培訓,注重把課程與技能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相結合,把學歷證書、技能證書、職業資格證書三證結合起來,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搭上立交橋帶來的實惠。

  2.制定管理模式。一手抓教學管理,制定教學規章制度,使教學工作規範化、制度化、有序化,最終實現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一手抓德育管理,建立穩定的德育管理體系,從而優化育人環境,創造良好的社會聲譽。

  3.加強學籍管理。為了更好的管理搭上中職―開放教育專科立交橋的學生學籍管理,需開發一套基於學分制模式下的教務管理系統。包括繳費註冊管理、學生學號管理、學籍異動管理、休學復學退學、成績管理、畢業管理等子系統。

  4.強化實訓。中職主要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大專主要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可以利用中職的實訓基地強化實驗實訓,彌補開放教育實訓不足的情況。

  四、搭建立交橋的意義

  1.中職―開放教育大專學分互認,通過電大組織的相關課程的考試,同時承認中職和大專課程學分,這樣就避免了重複上一門課或近似一門課,節約了時間,降低了各方成本。

  2.節約時間和成本。學分互認後中職階段畢業學分將減少,減少的學分為互認部分,所以學生最快2年就能修夠中職規定畢業學分,提前拿到中專畢業證書進入到開放教育專科的學習,

  3.實習時間整合。頂崗實習是中職教育的基本教學制度,根據有關規定,中職學生頂崗實習時間不得少於一年,因此,第三學年一般為全年頂崗實習。為了使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在兩年內修完規定的課程學分和實踐學分,在確保學生實習總量的前提下,學校根據實際需要,集中或分階段安排頂崗實習時間。整合要突出“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教育特色,建立教學實習―頂崗實習―專業見習―綜合實訓―就業一體化模式,通過理論―實踐―理論―實踐螺旋式上升培養方式,真正貫徹落實頂崗實習制度,使學生成為兼具職業技能和專業素養的複合型人才。比如第一至第四學期,每學期安排兩週教學實習;利用第三、四學期寒暑假組織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利用第五、六學期寒暑假安排學生參加專業見習;第七、八、九學期安排學生參加大專階段的專業見習和綜合實訓。

  4.學生能力提高。中職接軌電大開放教育學分制培養模式,依託國家開放大學多媒體資源等多方面的學習支援體系,學生在中職階段就可以享受到這些資源,通過兩年半的專業學習,與普通的中職生比較,中職接軌電大開放教育模式對於學生拓展知識廣度和深度,提高個人專業素養有著明顯的幫助。進入開放教育專科階段學習的學生素質相應提高,為進一步培養優質人才奠定了基礎。

  中職接軌電大開放教育培養模式為中職學生的自我完善與發展提供了一個平臺,是構築終身教育體系、建立學習型社會的新型教育模式。也是符合黨十七大、提出要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將人口大國建設成為人力資源強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