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學論文範文

  兒科醫學已成為獨具特色的醫學學科,其病種繁多,跨年齡階段大,亞科分類多,工作量大。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醫學模擬教學在兒科領域的應用

  [摘要]在兒科學臨床教學中應用模擬教學,使醫學生在接觸病人前就得到充分的實踐培訓,為理論學習與在病人身上的實踐操作之間做了一個過渡的鋪墊,可以促進醫學生成長,減少醫療事故和糾紛在臨床實踐中的發生。

  [關鍵詞]醫學模擬教學兒科學我國的醫學教學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由最初的家傳、師徒式的教學模式,發展到班級式的講授教學和背誦式教學,但由於醫療行業的特殊性,傳統教學中不可避免的醫療風險始終存在於醫學教育之中。現代模擬醫學教學以高科技為基礎,以模擬臨床實際情況為前提,以實踐教學、情景教學和個體化教學為特徵,以其有醫療環境而無醫療風險為突出優點,配合遠端教學、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必將在醫學教學方法上再次掀起一場革命。

  一、什麼是醫學模擬教學

  醫學模擬教學就是利用各種模擬手段,再現臨床醫學的工作場景,為學習者提供一個無風險的學習臨床知識和技能的條件與環境。[1]醫學模擬教學利用更加科學的、人性化的教學和考核手段培養醫學生敏捷正確的臨床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的臨床綜合診斷能力及各項臨床操作技能,從而有效減少醫療事故和糾紛在臨床實踐中的發生。

  醫學模擬教學發展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2] 1.基礎解剖模型,這是醫學模擬教學的早期階段,能夠給學生直觀印象;2.區域性功能型模型,相對於前者的示教功能,區域性功能型模型能起到更多培訓功能,學生可以對區域性模型反覆進行技能練習; 3.計算機輔助訓練模型,通過計算機軟體將具有各種醫學操作和人體體徵的模型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對操作的反饋;4.生理驅動型模擬系統,和上一代相比,可以集更多的生理學功能、病理生理學功能、 藥理學功能以及廣泛的治療方法於一體,讓模型人能夠實時自動模擬出真實人體的各種症狀、體徵和對各種操作的反應,創造了一個全功能的臨床模擬教學環境,提供給學生全新的實踐體驗;5.虛擬培訓系統,在生理驅動型模擬系統基礎上,對團隊進行模擬訓練,真實再現病人診治過程和方法。醫學模擬實驗室包括基礎技能培訓實驗室、專科技能培訓實驗室、醫學模擬中心及模擬醫院。全球已建立1000 所以上的模擬培訓中心, 目前1/3以上美國醫學院擁有模擬訓練中心。[3]

  二、醫學模擬教學在兒科的應用

  兒童不是縮小版的成人,在解剖、生理、病理生理等方面有其自身特點,因此在臨床病例特點、查體治療以及臨床操作上也具有特殊性,加之患兒家長對患兒的關心,使很多學生沒有臨床練習的機會。同時,在醫療環境和醫學道德的因素下,教學時讓學生在不熟悉的情況下直接接觸病人甚至處理危急重症是不安全的。而以往傳統的教學中,我們應用各種基礎解剖模型和多媒體課件授課,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論知識,但對於操作能力的培養卻收效甚微。更多的臨床技能訓練是在接觸病人後獲得的,而現在我們有了模擬人作為教學工具,可以讓學生在結束理論學習之後到臨床技能中心訓練。目前國際流行的模擬培訓模式就是採用“簡短理論講授+分項技術練習”及“綜合模擬演練+錄影分析總結”的方式。演練過程全程錄影、 錄音, 演練完成後回放錄影,指導教師進行錯誤分析和問題解答,然後可再次從模型上進行演練,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訓練,[4]加深學生的理解,促進醫學生的成長。

  以新生兒窒息復甦的教學為例,窒息復甦需要在儘量短的時間內建立新生兒的生命體徵,這對於新生兒科醫生來說是極其重要的,而且是必須掌握的技能。如果一個初學者沒經過足夠的訓練就直接面對窒息患兒實施操作,如果因為操作不夠熟練延誤最佳復甦時間或者出現操作的失誤,其後果將是極其嚴重的。但是每個醫務人員又都是從初學者開始的,如何讓初學者有更多、更安全的操作機會?模擬教學就能助初學者一臂之力。教師在講授新生兒窒息復甦的內容之後,可以利用模擬人設定特定環境,將模擬病兒交給學生處理。

  以一個窒息復甦的操作為例,教師告訴學生,假設現有一位經產婦足月妊娠,進入分娩前期,入院後不久即破羊水,羊水中有黏稠的胎糞,類似“豌豆湯”,胎心監視顯示偶有晚期減速,判斷應該可以陰道分娩。嬰兒完全降生後,肌張力差,呼吸微弱,中心性紫紺,教師將模擬窒息的模擬人交給學生處理,學生按照窒息復甦指南進行以下操作:在經大孔吸引管清理口咽內的胎糞後,置於輻射暖臺,從氣管插入氣管導管,接上胎糞吸引管一邊退管一邊吸引,這時教師提示吸引管內無胎糞吸出,嬰兒呼吸仍微弱,於是學生進行下一步操作,包括用溫毛巾擦乾嬰兒,輕拍腳底誘發呼吸,同時重新擺正頭位以保持呼吸道通暢,應用面罩緊貼其臉給予通氣支援,10分鐘後,教師提示嬰兒呼吸規律,心率達到150次/min,未吸氧狀態下面板粉紅,於是學生考慮逐漸停止正壓通氣,經過觀察後,將新生兒放在母親胸前。至此整個模擬復甦過程結束,教師點評學生在操作中的表現,並可以適時給予指導糾正。這樣的窒息復甦病例,可以給練習者反覆多次的訓練強化,甚至增加病例的難度,從而提高其窒息復甦水平,讓其在真正面對類似情況時能夠駕輕就熟地操作。可以想象,如果沒有模擬人,讓練習者直接對現實的病人進行復蘇,不僅無法實現訓練的重複性,更不能有效保證病人安全。

  實施模擬教學當然離不開模擬人,美國METI公司***Medical education technologies Incorporation***在1999年研製出兒童綜合模擬人,在2004年研製出新生兒智慧化綜合模擬系統,可真實模擬急診時兒童和新生兒的所有相關體徵,如瞳孔狀態、動脈搏動、心律、心肺聽診等,並可使用臨床急救措施如CPR、藥物治療等。智慧化模擬病人,會根據操作者的不同施救措施,表現出不同的生命體徵變化。通過模擬人開發的病例編輯功能,教師可根據臨床實際或教學需要自主編輯所需的急診病例,供學生訓練使用。通過模擬人網路互動功能能完成全體教學,教師可隨時獲取學生的操作資料,及時糾正或指導。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相信會有更多更先進的模擬人被研製出來,造福人類。

  三、醫學模擬教學的意義

  醫學模擬教學可以加深學生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操作能力,讓學生提前接觸臨床操作,大大加速了學生的成長,當他們實際操作時就不再是一個完全的新手了。客觀來講,在當前實際醫療環境中讓一個毫無操作經驗的學生在病人身上進行有風險的侵入性操作,當然也是無奈的選擇。但如果通過模擬教學,學生在模擬人身上進行過反覆訓練,可以讓學生在有一定操作經驗的基礎上轉向在病人身上操作,這無疑會更加安全,對病人更是多了一份人性化的照顧。這不僅反映著醫學技術進步,而且標誌著醫學道德進步,更高層次上實現了對人的尊重,[5]同時也提高了實習生第一次實際操作的成功率,對於樹立他們的信心,促進醫學生成長是很有利的。特別是如今,隨著患者自身保護意識的增強,醫患糾紛呈現上升趨勢,模擬教學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緩解這些問題。

  [參考文獻]

  [1]孫靜,萬學紅.現代醫學模擬教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6***1***.

  [2]萬學紅,姚巡,卿平.現代醫學模擬教學的發展及其對醫學教育的影響[J].中國循證醫學雜誌,2008***6***:413-415.

  [3]Akaike M, Fukutomi M, Nagamune M, Fujimoto A, Tsuji A, Ishida K, Iwata T.Simulation-based medical education in clinical skills laboratory.J Med Invest.2012;59***1-2***:28-35.

  [4]McGaghie WC, Issenberg SB, Cohen ER, Barsuk JH, Wayne DB. Does simulation-based medical education with deliberate practice yield better results than traditional clinical education? A meta-analytic comparative review of the evidence.Acad Med.2011 Jun;86***6***:706-11.

  [5]Ziv A, Wolpe PR, Small SD, Glick S.Simulation-based medical education: an ethical imperative.Acad Med.2003 Aug;78***8***:783-8.

  篇2

  循證醫學在兒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循證醫學不但給臨床醫生提供了科學的思維方法,而且在教學中引入並實施循證醫學,可促使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主動醫學實踐,激發內在興趣,培養臨床思維能力。

  關鍵詞:循證醫學;兒科;臨床實習教學 隨著人類的疾病譜的變化,單因性疾病向多因性疾病改變,其相應的治療也就變成了綜合性治療。同時,相應的醫學教育事業也隨之發生著變化。循證醫學是近年來普及最快的醫學術語。循證醫學在現今兒科實習教學中應該發揮著怎樣的作用,是值得兒科教學工作者探討的問題。

  一、循證醫學的定義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最好的臨床研究證據與臨床實踐***臨床經驗、臨床決策***以及患者價值觀***關注,期望,需求***的結合[1]。它運用最新、最有力的科研資訊,指導臨床醫生採用最適宜的診斷方法、最精確的預後估計和最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來治療病人,並且強調醫師應認真地深思熟慮地將目前所得到的最佳證據,用於對每一個病人進行健康服務時的決策,使我們提供的醫療服務建立在目前所能獲得的證據基礎上。

  衛生部中國循證醫學中心主任李幼平教授提出,在循證醫學實踐過程中存在著不可或缺的“兩核心、三要素、四原則”。[2]兩核心包括“證據要分級,推薦有級別”,以及循證醫學的證據要不斷地“與時俱進***updating***”。“三要素”則包括:***1***參考當前所能得到的最好的臨床研究證據;***2***參照醫師自己的臨床經驗和在檢查病人過程中所得到的第一手臨床資料;***3***尊重病人的選擇,將病人的意願提到很高的程度上。“四原則”即基於問題***臨床關注的問題或重大的科學問題***的研究,參考當前最好的證據決策,關注實踐的效果,後效評價、止於至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地發展循證醫學。

  二、循證醫學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

  傳統醫學是以經驗醫學為主,即根據醫師的經驗直覺或病理生理等來處理病人,根據經驗和生物學知識閱讀教科書請教專家或閱讀雜誌。現代醫學模式是在經驗醫學的同時強調循證醫學在仔細採集病史和體格檢查基礎上,要求臨床醫師進行有效的文獻檢索,運用評價臨床文獻的正規方法,發現最有關和正確的資訊,最有效地應用文獻即證據,根據證據解決臨床問題,制定疾病的預防措施和治療措施。

  循證醫學不但給臨床醫生提供了科學的思維方法,對疾病的診治更準確、更有效、更安全,而且也有利於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教學中引入並實施循證醫學,實質可促使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主動醫學實踐,激發內在興趣,避免了填鴨式的被動接受知識的舊模式,並培養了臨床思維能力,使舊的醫學教育體系發生改變。另一方面,它還有利於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促進多學科的交叉結合,如計算機、英語與醫學結合,避免了資源的浪費。因此,循證醫學有利於教育創新。

  面對目前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的激烈競爭,如何提高學生素質是醫學院把學生推向醫療一線的關鍵。循證醫學教育的開展有利於醫學生的培養,正是提高學生質量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利於多學科體系資源的利用,兩者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它反映了現代醫學的發展趨勢,代表了現代醫學的前進方向。

  從醫學教育的角度看,循證醫學教育是一種新型的醫學教育方法。因此,臨床醫學教育應按照循證醫學教育的基本思想,促進醫學教育觀念的更新,推進醫學教育模式的改革。我國醫學教育一直過分偏重知識及技術的傳授,以培養知識型人才為目標,教學內容陳舊、無創意,束縛了學生的思路。由此所培養的學生創造能力不足。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固然能夠為在校生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但已無法適應醫學科學發展的需要。因此,必須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把循證醫學知識貫穿到教學當中去,使醫學教育在學生專業結構、課程體系、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等方面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因此,我們可以相信,循證醫學可以促使醫學教育從終結性教育轉變為終身教育,促使醫學人才由知識型人才向創新型人才轉變。

  三、兒科臨床教學現狀

  隨著國內醫療市場的不斷髮展和完善,病人就醫有了很大的選擇性,同時人們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也在不斷加強。因此醫院和臨床醫生在日常醫療和教學活動中必須尊重病人的選擇權、知情權和隱私權等,這給臨床教學帶來很多不利,尤其是兒科臨床教學。兒科由於患兒年齡小,相對於成年病人,這些基本功的操作需要更加細緻、輕柔,要求更加嚴格。另外,必須瞭解病人及其家屬的心理狀態。患兒表達能力差,往往不配合檢查,家屬又著急,這就需要與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友善的接觸和溝通。醫學生往往欠缺這一點。因此,在臨床教學中,不僅要注意學生基本功的鍛鍊,包括病史採集、體格檢查、病歷書寫等,而且需要重視學生在臨床實踐中的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以及突發危機事件處理能力的訓練。

  四、循證醫學在兒科臨床教學的應用前景

  目前,循證醫學在兒科臨床教學中應用經驗尚淺。中南大學湘雅附屬第二醫院[3]曾對71名進入兒科臨床學習的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學生開展循證醫學教學實踐,結果表明,實驗組學生在查閱雜誌文章,MEDLINE的運用,批判性評價,查閱中、英文資料的能力等技能均優於對照組;實驗組學生病歷書寫能力及病案分析能力也明顯優於對照組。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將循證醫學的概念引入兒科臨床教學對於兒科臨床實習是有相當的發展前景的。以病人的問題為基礎,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思維、推理、分析,老師只起嚮導作用,不直接回答學生的問題。其教學過程大致分為“提出問題→建立假說→收集資料***自學***→論證假設→總結擴充套件”5個階段。

  例如,在臨床實習過程中,教師可運用EBME***循證醫學教學***模式,針對某一臨床問題或某一疾病提出某一問題,建立假設,由學生查閱文獻尋找證據自我完成,教師亦可以酌情指定一些參考書或提出一些思考範圍,如在講授貧血的鑑別時,根據EBME模式首先提出一個主要問題,請學生為二者的鑑別收集證據。學生可根據教師的主要問題再列出相關的子問題,或教師給出相關子問題由學生自我查閱文獻資料尋找證據。師生可能列出的子問題為:

  ***1***貧血的分類;

  ***2***血紅蛋白的生成與破壞路徑;

  ***3***貧血的診斷標準;

  ***4***不明原因所致的貧血在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中有何異同的證據;

  ***5***請在實驗室檢查資料中尋找不同原因所致貧血的最有鑑別價值的證據;

  ***6***輸血治療的選擇原則;等等。

  以上問題均由學生自己蒐集證據***答案***,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如見習中***進行總結,然後再提出下一個主問題:二者在診療上當前存在哪些問題、進展情況如何,請學生再尋找證據,以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設計能力。同時,在講授內容時,教師不能平鋪直敘地講授貧血定義、發病機制和治療,而是引入EBME的新模式,用對比的方法,比較不同原因所致貧血在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及所需治療之間的共同點與差異點,加強和加深學生對貧血本質的認識,故而達到了理想的教學目的。

  由此,為了推廣循證醫學在兒科臨床實習中的作用上,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建立全面的兒科文獻檢索庫,系統地推廣循證醫學的評價系統;系統培訓兒科教師的循證醫學相關知識及應用技能;注重點面結合,循序漸進,指導學生進行文獻檢索、文獻分析,從大量的文獻資料中提取有用的資訊;充分發揮學生在臨床實踐中的主動性,引導學生設計並參與小規模臨床對照試驗,提高學生科研素質及能力;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不盲目崇拜科學;通過分析、評價、總結看待目前現有的臨床實踐,更好地掌握臨床技能,更快地更新臨床知識。

  參考文獻:

  [1]李幼平.循證醫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張彥.循證醫學是一個過程――訪衛生部中國循證醫學中心主任李幼平教授[N].中國醫學論壇報,2005,***9***.

  [3]黨西強,易著文,等.兒科開展循證醫學教學實踐的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1,***6***: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