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學論文

  兒科是全面研究小兒時期身心發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綜合醫學科學。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醫學生在兒科實習過程中的素質教育

  摘要:臨床實習是醫學生由學生轉變為一個準醫務工作者的關鍵時期。兒科面對的是患兒及其家屬這一特殊群體,醫療環境相對複雜,兒科實習除了注重醫學生的臨床知識與技能培養外,還必須注重素質的培養。

  關鍵詞:醫學生;實習;兒科;素質教育

  臨床實習是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絡實際、培養職業道德和臨床技能的關鍵時期。近年來隨著法律、法規的逐步健全,以及患者自我保護意識、維權意識的不斷增強,對醫生的要求越來越高。新形勢下如何讓醫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鍛鍊,為以後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如何培養合格臨床人才,這就對臨床帶教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兒科的實習是醫學生實習的重要階段之一。兒科面對的是患兒及其家屬這一特殊群體。除了應注重醫學生的臨床知識與臨床技能的培養外,還必須注重職業道德、溝通能力及法制觀念等綜合素質的培養。下面就臨床醫學生應具備的素質淺談如下。

  一、應具備較強的責任心、愛心和耐心

  責任心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責任心是做人的基本品質,是做好事的基本保證。作為一名醫務人員,我們面對的是生命,病人把最寶貴的生命託付給我們,我們應意識到這沉甸甸的份量和治病救人這一職業的崇高神聖。尤其是作為一名兒科醫生,我們面對的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受到各種疾病的傷害,如何為社會培養出一個心智和體格健全的、對社會有用的人,兒科醫生的責任重大。在工作中,我們要秉著對病人生命、健康絕對負責的態度,力爭做一名讓病人信任並願意託付生命的好醫生。愛心,即同情、憐憫之心。做醫生首先要有愛心,要時刻為病人著想。尤其是兒科醫生,總是和孩子們在一起,他們對孩子的愛,應不遜於孩子家長,看到孩子們生病,他們也很難受,他們總是小心翼翼地呵護、幫助患兒,儘量減輕患兒的痛苦。他們付出很多,即使常常不為家長所理解,他們也無怨無悔。特別是對於新生兒,見到他們那麼弱小,還要和病痛做著頑強的抗爭,會使我們醫務工作者悠然產生無限的憐憫和母愛之心。我們經常說,病兒們除了需要補充維生素A、B、C、D外,還需要一種更高階的必需維生素――I***愛***,對於他們的一聲呻吟、一聲哭叫,醫護人員都應以母愛之心給予迴應,給予安撫。這樣才能使疾病更快地去除。一個富有愛心的醫生才是一個受歡迎的醫生,才是一個負責任的醫生。而這對兒科醫生來說,卻是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所謂耐心,是指不急躁,不厭煩,能堅持完成一件可能十分煩瑣的事情。由於兒科實習中,面對的患者大多數是不能清楚表達自己痛楚的幼兒及過度緊張患兒病情的家長,這就要求醫生在病史採集中一定要耐心傾聽,並快速、準確地收集患兒的起病因素、病情進展、診療經過及治療效果等資訊,做到心中有數。有時因患兒家屬過度緊張,會提供一些與病情無關的資訊,這就要求醫生應迅速而巧妙地引導家長,切忌粗暴的打斷。在兒科,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幕:面對哭鬧的小病患們,兒科醫生從來沒有絲毫厭煩,他們一邊給孩子聽診,一邊輕聲細語地安慰他們,有時候還拿起桌面上的小玩具給孩子們玩,讓他們能夠轉移注意力,方便自己看病。在臨床實習中,必須教育學生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性化服務理念,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貼心服務。心存仁愛之心,以強烈的責任感及無私的愛心去治療每一位患者。

  二、良好的溝通能力

  當前醫患關係日趨緊張,醫患矛盾益發突出,加之某些媒體不切實際的報道,醫務工作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醫患關係不協調,使得醫患雙方產生了嚴重的信任危機,而信任危機產生的實質就是缺乏溝通。如何引導醫患雙方走向良好的發展軌道,重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配合的醫患關係,是當前迫切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因此,加強醫學生與患兒及其家屬溝通與合作的能力,也是醫學生臨床實踐的重要內容之一。如何培養醫學生的溝通能力,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認清醫療形勢,改變服務觀念

  隨著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的轉變,醫患溝通在整個醫療活動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近年來醫療執業環境每況愈下,醫患之間缺乏信任,醫療糾紛不斷,醫患矛盾惡化,這不僅影響了患者的切身利益,影響了廣大工作者的積極性,還影響到正常的醫療秩序和醫療質量,甚至影響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長此以往,不利於醫療事業的長足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目前,隨著醫療體制的改革,醫患之間的關係已變成一種契約、合同及法律關係。在當前醫療體制下,患者從以前的被動就醫,到現在的主動擇醫,患者似乎成為醫方的衣食父母,鑑於這種特殊關係,對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打造良好的職業形象

  個人形象也就是一個人的外表或容貌,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視窗。舉止得體、衣冠整潔、溫文爾雅,體現了一個實習醫師的良好精神風貌、道德修養和職業形象。提倡使用禮貌性、安慰性和鼓勵性語言。希臘醫學先驅希波克拉底曾說過,醫生有三件法寶――語言、藥物、手術刀,可見語言交流在與病患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另外,雅觀自然的姿勢、輕柔嫻熟的動作配合友好、和善的表情,都會令患兒及其家屬感到親切、舒心。以良好的形象面對病人,會增強病人對醫院的親切感、信任感,這樣也才能在患者中樹立醫療行業的良好形象。

  ***三***學會傾聽,把握技巧

  傾聽,是發展良好的醫患關係中最重要的一步。在兒科,面對的更多的是過度著急、緊張的父母,因此,學會傾聽就變得極為重要。多聽家長說幾句,瞭解患兒的病情、治療、檢查、醫療費用情況和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及對患兒病情的認知程度,這不僅是診治患兒的第一步,更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醫患關係的重要時機。當然,在傾聽中一定要把握技巧,努力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三、培養法制觀念

  隨著社會的發展,法律法規逐步健全,病人的法律意識也逐步增強,體現在醫患關係方面就是醫療糾紛越來越多。兒科面對的是患兒及其家屬這一群體,且兒科病情變化快,家屬關注度很高,很多家屬過分緊張、著急,醫患溝通中如果缺乏耐心,很容易引起醫療糾紛,作為兒科醫生,更應該增強法制觀念,在臨床工作中自覺遵守規章制度、法律法規,努力使自己的行為更加嚴謹、規範。作為教學醫院,應加強管理,通過教學、講座、學習競賽、臨床帶教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強化醫學實習生的法律意識。自覺遵紀守法,尊重病人的權利,維護患者的利益,一切以病人為中心,塑造臨床實習醫師的良好形象。

  總之,醫生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包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奉獻精神,一絲不苟的責任心,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的同情心,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以及業務技術上紮實的基本理論、基本操作、基本技能,還有工作時嚴肅的態度、嚴格的要求、嚴謹的作風等。對於兒科醫生來說,更需要我們有母親般的愛心、耐心和細心。同時,新的形勢要求醫生必須轉變服務觀念,講究服務藝術,特別是善於為患者著想,將親切、和藹、寬容的態度和規範的語言融會在診療服務中,贏得患者的理解和信賴,樹立良好的形象。目前,醫學教育已進入到以培養能力為目的的階段,因此,培養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合格醫學人才,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促進醫學人才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樂,周英.淺談新生兒科臨床實習的教學體會[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09,32***1***:98-99.

  [2]閻櫻.關於兒科臨床實習教學的思考[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2,26***5***:589-591.

  [3]徐美玉,趙建美.加強兒科實習醫師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的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08,24***15***:2370-2372.

  [4]許佩群,許雙虹,羅堅,等.如何培養實習醫生與病人溝通的能力[J].中華中西醫雜誌,2004,5***3***:

  [5]熊暉,陳永紅,王玉燕,等.兒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問題與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雜誌,2010,30***6***:907-909.

  篇2

  淺談兒科臨床醫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摘 要]要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醫學教育的關鍵在於提高醫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在兒科臨床教學過程中,通過理論到實踐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醫學生綜合能力, 為其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兒科;臨床醫學生;綜合能力;培養

  兒科學是一門涉及多系統、綜合多病種的臨床學科。兒科醫學已成為獨具特色的醫學學科,其病種繁多,跨年齡階段大,亞科分類多,工作量大;病兒不能表述主觀體驗,家長護子心切,容易激動等特點使兒科臨床醫學生無所適從,這對兒科臨床醫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兒科臨床教學中,不僅僅是培養醫學生的臨床能力,更是綜合能力的培養。

  1 打好臨床基礎知識

  知識是培養能力的基礎,沒有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為基礎,談不上提高學生臨床綜合能力、兒科教學中強調學生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學習,採用各種現代教學手段和方法將書本上的知識系統地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對專業知識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學生有了紮實的臨床專業理論知識,可結合文獻檢索、計算機應用、外語等現代知識學習的工具和手段,培養自身探索前沿科學知識的能力,並提高綜合素質。舉辦兒科臨床基本技能操作比賽等,提高和強化學生的兒科醫學知識掌握,以達到培養有牢固的醫學基礎,有創造和開拓的能力,有對實際工作較強適應能力,並具備一定綜合科研素質的綜合型醫學人才之目的。

  2 培養兒科臨床思維能力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兒科學作為醫學的一個分支,既有醫學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在指導學生進行臨床病例分析時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動。病例的導人和問題的設定都作了精心的安排,並使學生面對真實病人,研究病因、病理、診斷、治療。使學生們由原來的只聽、只看,變成去尋、去學、去鑽,學習變被動為主動。例如,針對嬰兒腹瀉的病例討論,首先讓學生複習課堂理論,多方面收集有關資料,明確嬰兒腹瀉的病因、發病機制及臨床表現;再讓學生到臨床檢視患兒,由學生獨立完成病史採集和體格檢查,直觀地掌握由於腹瀉導致的不同程度脫水患兒的臨床表現,並根據臨床表現制訂出科學的補液方案,使理論知識與實際病例有機結合。

  3 提高兒科臨床工作能力的培養

  注重實踐,培養正確的臨床診斷方法在臨床帶教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兒科臨床醫學生學習具備了基礎理論知識,對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診斷標準、治療方案己有所瞭解。當一位新病人人院後能迅速做出診斷,為什麼做這樣的診斷,它和臨床、基礎理論是否相符,它應與哪些疾病鑑別,給出診斷依據和下一步的治療方案。同時,要激發兒科臨床醫學生學習熱情。兒科臨床醫學生對兒科臨床醫學生學習是醫學生將在校所學過的理論在畢業學習中進一步吸收、消化、理解的過程,是為今後轉人社會、參加工作打下一個堅實、較好基礎的重要階段,是提高醫學生臨床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徑和環節。臨床實習時,帶教教師要變傳統的師生關係為民主、平等、互尊、互愛的工作夥伴關係,多與實習醫生交流,對他們的勞動成果給予肯定,充分尊重實習醫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4 尊重病人,加強醫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

  在兒科臨床教學中使學生認識到良好的醫療實踐取決於在尊重病人前提下,醫生、病人和病人家屬之間的相互理解。要得到病人的理解信任,首先要具有良好的醫德,要尊重病人。醫德是醫術發揮良好作用的基礎,是指導和支配醫護行為的靈魂,是提高醫療質量的前提岡。我們提倡學生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從病人的角度,把病人的需要作為自己工作的出發點,儘自己所能為病人解除痛苦。另外指導他們勤查房,應用人際溝通的技巧,多與病人溝通,注意傾聽。通過與病人交談,能深人瞭解病人及家屬,同時能介紹適合他們需要的資訊和保健知識,使病人及其家屬能以平等合作者的身份接受醫療方案。

  5 培養兒科臨床醫學生的交流能力,有助於培養其綜合能力

  臨床醫學生將來的服務物件是病人,而這種服務需要在與其他醫生、護士的協作中實現。因此,良好的醫生與患者交流、醫生與患者家屬交流以及醫生與其他醫生、護士的交流有助於雙方正確理解對方的意願,協調雙方的關係,保證醫療活動的順利進行。所以,在兒科臨床醫學生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的培養他們交流能力,學生必須從個人形象、行為舉止、說話技巧、傾聽技巧等人際傳播要素的各方面全面提升自己。在教授過程中要求醫學生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儘量避免使用專業術語,提高了學生的醫患交流能力。

  6 改變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循證醫學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反覆向學生強調循證醫學思維的意義和重要性。所謂循證醫學,其核心思想是醫療決策應以最新的系統研究結果為主要依據,而不能單憑醫生個人的臨床經驗或依據零星文獻上研究報告來處理病人。循證醫學不盲從經驗,也不完全排除經驗,它通過系統觀察獲得臨床經驗,並依照系統,嚴謹的研究和醫學理論指導醫療實踐,以科學依據、平均資料、安全性、有效性和預後終點來評價療效。在兒科學臨床見習教學中,向學生介紹一些醫學領域中的哲學問題,運用循證醫學的觀點,注意培養學生的循證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掌握科學的臨床思維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總體素質。在兒科臨床教學中,圍繞這幾個方面訓練學生:提出患兒需要解決的臨床問題;收集有關問題的資料;評價資料的真實性和有用性;將研究的結果指導患兒的治療。

  參考文獻

  [1] 丁宗一.兒科醫學教育的改革勢在必行[J].中華兒科雜誌,2004***3*** :161-165.

  [2] 宋豔秋,袁長吉,劉小玲.等.畢業實習中加強醫德教育的探討[J].醫學教育,2003.4:33.

  [3] 偉桂姬.規範帶教程式提高兒科臨床實習效果[J].中國高等教育.2009,2***5*** :92-93.

  [4] 劉理.祝火盛,杜華.加強醫學生臨床綜合能力培養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 12 ***3***: 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