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醫學論文範文大全

  骨科醫學又稱矯形外科學,是醫學的一個專業或學科。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骨科護理工作

  【摘要】為了提高骨科護理的質量,進一步凸現護理工作的重要性,我院骨科病房特開設了以人性化為護理主題的相關工作,並在工作中紮實推進,對護理工作的人性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顯示了在骨科病房開展人性化護理服務的必要性。也為我院更好的佔領市場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骨科護理人性化

  隨著醫學模式由生物模式轉向生物―社會―心理模式轉變的時候,護理的理念和重要性也在改變,近年來,人性化的概念正在深入護理的工作中,以病人為中心的指導思想正深深地滲入治療和護理工作者的心中。

  1 人性化護理理念的推進與教育

  要進行人性化護理服務,首先要理解人性化服務的理念,只有充分了解什麼是人性化護理及服務,才能在骨科的護理工作中正確地開展人性化護理。為此,我院特別開設了人文關懷以及人性化護理相關的課程培訓,讓每個護理人員充分了解先進的護理髮展趨勢,瞭解人性化護理服務的理念和要求,為在病房開展人性化護理工作打下理論基礎。同時,還注重在實際工作的護理實效點品工作,加強人性化護理行為和語言培訓,制定詳細的行為規範標準。並在工作中加以落實和推廣。

  2 人性化護理在骨科病房的體現

  2.1 入院時人性化護理

  骨傷專科醫院收治的患者多數有骨折,嚴重時伴有生命危險。初入院時,患者常承受著劇烈疼痛的折磨,加之對治療工作的陌生,***家屬***患者時常擔心是否有生命危險以及後遺症等等。有些患者入院後就進行骨牽引或石膏、夾板外固定,嚴重時會直接進入手術室,這些治療行為會增加患者***家屬***的恐懼感。

  因此,護理人員要主動關心和安慰患者***家屬***,視患者如親人,做到換位思考,設身為患者利益著想,用親切、熱情的語言向患者詳細介紹住院環境、主管醫生、主管護士等工作,做好住院期間的生活安排工作,並讓患者***家屬***瞭解到主管醫生有豐富臨床經驗,一定能幫助其解除病痛,減輕思想負擔,產生並增強他們對醫療服務的信任感,安心地接受治療。患者常主訴疼痛,護理人員要主動安慰患者,注意疼痛的性質、部位及進展,患肢腫脹、末端血運、指***趾***活動、感覺情況。耐心地向患者解釋疼痛的原因、規律性。讓他們心情放鬆、注意力轉移,增強戰勝疼痛的信心。

  2.2 圍手術期的人性化護理

  2.2.1 術前護理

  在手術之前,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和克服術前的恐懼感是非常必要的。使患者更快更好地掌握健康知識,穩定情緒,可以增強對手術治療的信心。要求護士耐心、詳細地向他們介紹將要進行手術的情況,儘量用簡明易懂的語言,讓患者獲得信心和治療知識,同時可以根據醫囑適當運用鎮靜藥物來幫助他們渡過術前恐懼時期。主管護士向患者做好術前宣教安慰工作,解釋術前做好面板準備的重要性,術中如何配合醫生和護士的工作及術後的注意事項。同時在做術前準備時,動作儘量輕柔,避免術前準備工作引起的不適導致患者情緒的波動,增加治療的難度。

  2.2.2 術後護理

  手術之後,患者麻醉清醒後回到病房,護士要及時到床邊,跟麻醉師做好交班。主動跟患者及其家屬溝通,說明手術已做好了,讓患者及其家屬知道手術是成功的。瞭解患者的心理及情緒變化,儘量滿足他們的需要。始終保持微笑,以端莊的儀表,關懷性的語言,熱情、誠懇的態度,來緩解患者手術帶來的痛苦;通過關心、尊重患者來達到減輕痛楚和增強康復的信心;通過細心的觀察,及時向醫生反映患者的情況,配合醫生掌握第一手資料,及時加減藥物,以達到治療和康復的最佳效果。

  2.3 人性化護理與功能鍛鍊

  術後的功能鍛鍊對骨科患者的康復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日常護理課程的培訓,讓每位護士瞭解到骨科功能鍛鍊的重要性以及各種骨折後的功能正確的鍛鍊方法。同時,也要讓患者瞭解功能鍛鍊的必要性和時效性。護士要用激勵的語言來鼓勵患者克服疼痛,正確地運用功能鍛鍊的方法,來配合醫生的指導,爭取早日康復。通過具體有效的護理,加快患者康復。

  2.4 護理人員的人性化語言藝術

  護士的語言行為是心理護理的重要手段,必須注意到語言的雙向作用。溫柔、親切的笑容,鼓勵的語言能充分調動患者的積極情緒,減輕其思想負擔,起到配合治療的作用。反之,粗魯、生硬的語言則可對患者產生不良刺激,甚至導致醫源性疾病的發生。日常的護理工作中,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時,使用禮貌性的語言;當患者遇到疼痛或者缺乏自信時,運用安慰性及鼓勵性的語言;克服患者的緊張情緒,使之放鬆。避免使用生硬的語調,以免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2.5 人性化護理在患者家屬中的運用

  當患者因骨科疾病住院時,家屬同樣有急切的心情,此時需要對他們進行人性化的疏導。除加強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的同時,主管護士及時與患者家屬溝通,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如年老的臥床患者,預防三大併發症的重要性;術後患者的營養對疾病康復的重要性;骨折患者在骨折早、中、後期中醫飲食調護;並及時將治療的情況告訴家屬,讓其瞭解治療的目的。達到家屬支援、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的目的,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3 對護理人員的人性化管理

  所謂人性化管理指在管理活動中把實現以人為本的管理作為指導思想,堅持一切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和激發人的積極性、創造性為根本手段,達到提高治療效率和人的不斷髮展的目的。

  4 對護理人員實施人性化管理,並不斷深化人性化管理程序

  5 護理人員承受較大的壓力,日常工作繁重,患者與社會對護理人員工作的要求不斷提高

  人性化護理服務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尊重患者的需要。我院通過開展人性化護理,以病人為中心,調動了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也有了較大的提高,護理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屬的肯定,極大地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以護理工作為載體,不段提升我院的知名度,增加市場份額,增加了我院的經濟效益,提升了社會效應,推動了護理工作的發展。

  篇2

  髖關節置換手術老年患者的中醫護理臨床研究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骨質疏鬆容易發生骨折。老年人股頸骨折在臨床上比較常見,採取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效果明顯,但對於老年患者身體情況,術後恢復較慢。本文通過對本院59例老年股骨頸骨折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採取中醫護理干預,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118例股骨頸骨折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的老年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9例。對照組中男42例,女17例,年齡60~80歲,平均年齡***68.41±10.56***歲,摔傷35例,車禍傷15例,重物砸傷9例;骨折型別:頭下型25例,經頸型29例,基底型5例;Garden分型:Ⅱ型19例,Ⅲ型25例,Ⅳ型15例;合併高血壓15例,糖尿病13例,支氣管炎9例。觀察組中男40例,女19例,年齡61~93歲,平均年齡***66.39±11.27***歲,摔傷31例,車禍傷18例,重物砸傷10例;骨折型別:頭下型25例,經頸型27例,基底型6例;Garden分型:Ⅱ型18例,Ⅲ型24例,Ⅳ型17例;合併高血壓16例,糖尿病13例,支氣管炎9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受傷原因、型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根據患者病情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與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手術後均採取積極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採取常規的骨科術後護理,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生命體徵,定時更換體位,注意區域性血液迴圈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採取中醫護理措施,具體方法包括:

  ①中醫辨證護理。老年患者多伴有肝腎虧虛,在臨床上多表現為聽力下降,夜間小便頻繁;還有些老年患者脾胃功能差,易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全身無力等表現;部分老年患者心火旺盛,多出現口腔潰瘍、小便短赤等。因此,對老年股骨頸骨折的老年患者要進行身體的各項檢查,瞭解患者的身體體質,根據實際的情況採取對應的臨床護理措施,對於擇期手術的患者,可以根據身體狀況,內服益氣補血湯***本院協定方***、四君子湯等中藥進行調節體質。鼓勵患者多進食高維生素、高蛋白、高鈣等易消化的食物,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提高手術的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

  ②心理護理。老年人的身體、心理方面對於意外損傷承受能力較差,對手術治療沒有積極性,也存在精神壓力。臨床護士要了解患者具體的情緒、心理方面,從而進行指導,多與患者交流,消除心中的顧慮,結合病情,講解一些有關知識,使患者調整良好心態,提高手術治療的積極性,增強康復的信心。

  ③疼痛護理。手術後及時詢問患者的疼痛情況,正確評估患者疼痛程度,給予合理的鎮痛方法,減輕疼痛。可以用冷、熱療法減輕區域性疼痛,也可以採用耳穴壓豆法減輕疼痛。對於疼痛嚴重的患者,可給予鎮痛藥物進行緩解。避免刺激因素,保持病房安靜與舒適,使患者得到充足的休息。

  ④術前準備與指導。伴有高血壓的患者定時行進血壓監測,糖尿病患者需要監測血糖等,完善各項檢查。指導患者練習床上排便,避免手術後出現便祕和尿瀦留[1].像手術患者使用便盆時,便盆要從身體鍵側置入,避免牽拉患病部位出現脫落假體發生;對於小便困難的患者,可以按摩中極穴位促使排尿,也可以對足三裡穴進行注射。

  ⑤術後康復護理。患者手術完成後,早期進行功能鍛鍊,使足踝關節、足趾關節、下肢肌肉進行活動。手術後第1天鼓勵患者長收縮股四頭肌和伸屈踝關節訓練;第2天至第3天開始訓練髖關節,根據術後恢復情況逐漸增加練習;第3天至第7天可以讓患者先坐起,然後貼床邊站立進行指導。7d後練習髖關節屈曲,範圍由小到大。2周後可扶雙柺或步行器下床行走練習。

  ⑥術後併發症的預防。髖關節置換手術後人工關節脫位、下肢深靜脈血栓和感染是比較常見的併發症。對於手術後的患者應早期進行踝關節運動練習,儘量不使用止血藥,防止發生下肢靜脈栓塞;注意下肢是否出現腫脹、足背動脈是否減弱等發生;多喝水,降低血液濃度,減少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對人工髖關節脫位的預防,患者手術後應平臥於床,避免內旋、外旋、盤腿,身體坐或站立時髖關節不能超過90°的屈曲,如若發生脫位應及時讓醫師進行復位。手術後注意切口的乾燥與清潔,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切口感染。

  1.3療效判斷標準

  根據髖關節功能恢復的效果,可以分為4級,優: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正常,無疼痛感;良:髖關節功能明顯改善,患肢有疼痛較輕;可:髖關節能力有改善,患肢處常伴有疼痛;差:髖關節功能沒有恢復,患肢存在持續性疼痛。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17.0統計學軟體對研究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採用χ²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59例患者中,優41例***69.49%***,良16例***27.12%***,可2例***3.39%***,差0例,優良率為96.61%,併發症發生率為0.

  對照組59例患者中,優33例***55.93%***,良11例***18.64%***,可9例***15.25%***,差6例***10.17%***,優良率為74.58%,併發症發生率為11.86%.觀察組患者治療優良率高於對照組,術後併發症發生率明顯低於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小結

  隨年齡的不斷增長,老年人骨質變得脆且比疏鬆,較輕的外傷都容易造成骨折,致使不能行走或長期臥床。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採取髖關節置換手術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恢復功能,解除疼痛。由於老年人年齡大,伴有其他病症,手術後易出現併發症,因此,對手術後進行護理及指導,對患者儘早下床、活動、功能恢復,減少併發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採取中醫辯證護理措施,結合心理、疼痛、飲食等方面的護理,減少併發症的發生率,提高手術的治療成功率,促進患肢功能康復,臨床效果滿意,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黃麗暉.髖關節置換術後老年股骨頸骨折病人的中醫護理.全科護理,2011,9***29***:2648-2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