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口腔醫學畢業論文

  醫學生實習期是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和臨床技能的重要時期,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因此,必須重視對實習階段的臨床帶教工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口腔醫學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口腔醫學畢業論文範文一:應用型口腔醫學人才培養探討

  【摘要】當前高等教育中培養出的口腔醫學人才最大的缺點就是實踐能力不強,雖然掌握紮實的理論知識,但是學習過程中實踐操作的機會較少,實驗教學內容和形式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實際需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加強口腔醫學專業的實驗教學改革,為社會培養出應用型口腔醫學人才,本文主要對口腔醫學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路徑進行探索。

  【關鍵詞】應用型;口腔醫學人才;培養;實驗教學改革

  口腔醫學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要求專業人才掌握醫學、美容學等理論知識,同時具備較強的操作能力,可以將理論應用於實踐中。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口腔醫療保健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為了滿足這種需要,口腔醫學人才在培養過程中就必須重視實踐性,高等教育口腔醫學專業實驗教學改革已經成為一種必然選擇。

  一、加大實驗基礎設施的投入

  調查研究表明,當前高校對口腔醫學專業實驗基礎設施的投入明顯不足,實驗室面積小,管理機制不完善。學生實驗機會不多,且實驗過程存在流於形式問題,導致學生的應用能力不強。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採取以下措施:

  ***一***引進先進的實驗裝置

  先進裝置的引進和使用是開展實驗教學改革的第一步,除了建設基礎實驗室以外,還要加大投入力度,積極建設治療實驗室、修復工藝實驗室、口腔門診等,同時還要引進治療椅、技工桌等,為實驗操作提供基本支援。還可以引進模擬模擬系統,為學生營造一種真實的操作環境,模擬人的頭部可以像正常人一樣隨意轉動,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合理安排實驗,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進行實踐操作,紮實理論知識,提升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完善基礎設施、將實驗室分開設定有兩個優點:一是保證學生實驗操作與理論學習的同步性,學習完理論知識馬上進入實驗操作,保證實驗操作的連續性;二是可以將裝置資源的利用率達到最大,避免裝置閒置。近幾年口腔醫學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各類先進裝置逐漸投入使用,為了滿足臨床需求,學校要積極引進這些裝置,為實驗教學提供支援[1]。

  ***二***完善實驗教學管理機制

  高校要完善實驗教學管理機制,一方面是對裝置進行科學管理,加強維修與養護,避免裝置損壞;另一方面是要根據口腔醫學專業人數、理論課程設定情況合理安排實驗時間,進一步提高裝置資源利用率,避免出現沒有滿足學生實踐需要或者是裝置資源閒置問題。要對建設實驗室以及採購實驗裝置過程進行統一管理,避免出現重複購置問題。實驗室及裝置的使用都要遵循制度規定,要求管理人員定期對裝置進行檢查,發現問題以後及時處理,避免影響學生的實驗程序[2]。

  二、豐富教學內容、靈活使用教學手段

  ***一***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教師綜合能力會對實驗教學水平產生重要影響,因此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實驗教師最好具備臨床經驗,可以到醫院聘請一些口腔醫學專家對學生的實驗操作進行指導。缺乏臨床經驗的博士生、碩士生任教之前需要集中培訓,最好在口腔醫院實習半年左右再回校任教。教師在指導學生做實驗時,要改變以往演示———模仿的模式,注重激發學生的操作興趣,主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學生操作出現困難時進行指導和演示。學生真正對實驗過程進行思考,才能達到理論聯絡實際目標,避免實驗流於形式。

  ***二***靈活使用實驗手段

  以往口腔醫學專業實驗教學中,教師習慣採用集中演示方式,存在以下缺點:首先,演示速度不好控制,導致學生理解和記憶之間存在矛盾,有可能當時明白了怎麼回事,但是過後又忘了;其次,集中演示時一個班級的學生擠在一起,秩序混亂,部分學生濫竽充數,沒有認真觀察演示過程。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將多媒體演示與分小組演示結合起來使用,多媒體演示雖然不是對裝置進行直接操作,但是可以控制演示速度,對於一些難以理解的操作環節可以放緩演示速度,讓學生一般理解一邊記憶。分小組演示則有助於教師掌控課堂紀律,保證演示效率。另外,可以組織一些類似“口腔組織病理學小報設計”比賽,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收集整理資料,自己動手繪圖,提升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同時強化對病理學知識的理解[3]。

  ***三***合理設定課程

  理論課程與實驗課程的設定也會對實驗效果產生直接影響,進而影響學生的操作能力。為了使學生更早接觸口腔醫學知識和實踐操作,要改變以往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的教育結構,從大三開始接觸《口腔組織病理學》等專業課程,一邊學習臨床醫學一邊學習口腔醫學,保證學生所學知識的連續性,相關實驗課程要與理論知識的學習一一對應,使學生更早的認識口腔醫學的臨床應用。將臨床實習時間提前,為學生留出一個學期的時間參加專題講座或者是學習一些選修課,為工作或者是考驗做出更加充足的準備[4]。

  三、加強與口腔醫院之間的合作

  開展口腔實驗教學的目的就是提升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因此口腔醫院是最好的實驗基地,學校要加強與口腔醫院之間的合作,將實際觀察和參與作為實驗教學的一部分。

  ***一***日常觀察

  實驗口腔醫學裝置的更新換代非常快,學校將這些裝置全部引進實驗室是不現實的,為了使學生了解更多先進裝置的使用方法,教師只能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具有一定的侷限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與就近的口腔醫院合作進行日常觀察實驗,每個星期選擇一節課到醫院進行參觀,一是可以請醫生為學生面對面講解這些裝置的使用方法,二是醫生在進行臨床操作時學生可以在一旁觀察。這種方式可以彌補學校實驗教學的不足,學生通過日常觀察實驗可以全面瞭解當前口腔醫學領域使用的裝置型別以及具體操作方法,工作以後可以迅速進入狀態,不需要醫院再花時間進行裝置操作培訓。

  ***二***假期實習

  寒暑假期間學校可以為學生安排短期實習,實習是一種重要的實踐操作,可以使學生將以往學習的知識、做過的實驗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路,並且可以面向真人進行一些簡單操作,如洗牙、拔智齒等。同時觀察醫生是怎樣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牙齒矯正、種植方案,實際操作是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等。可以說實習是最高階的“教學實驗”,學生可以看到實驗操作與實際操作之間的差距,學會怎樣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中,工作以後就不會出現不敢下手、無從下手問題,在短時間內找到工作狀態,滿足醫院的需要[5]。隨著口腔醫學的發展,社會對這一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為了滿足這種需要,高校應該加強口腔醫學專業實驗教學改革。一方面加大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另一方面要豐富教學內容、靈活使用教學手段,同時還要加強與口腔醫院之間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滿足社會對口腔醫學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尤婷婷,陳博.培養藥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藥理學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11***13***09:55-56+117.

  [2]朱銀玲.適應“三能”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10,10***15***24:138-139.

  [3]王慶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視閾下的高校文科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菏澤學院學報,2013,15***13***06:139-142.

  [4]王曉輝.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赤峰學院體育保健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6***14***08:260-261.

  [5]齊相薇,張湘寧.口腔專業實踐技能教學改革新模式的探索[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4,15***11***04:26-29.

  口腔醫學畢業論文範文二:口腔醫學的創新教學模式研究

  1實驗設計

  1.1教學內容的整合

  對“牙齒深齲治療”所涉及的基礎學科及臨床學科相關內容進行整合,合併為一個新的教學模組,實現基礎與臨床、診斷與治療、理論與技能的多重結合。教學團隊中相關學科教師共同參與教案設計。教案以臨床病例的形式進行整合,循序漸進地將下頜第一磨牙深齲病例所涉及的不同學科知識逐一展開。教學內容涵蓋了口腔基礎醫學部分和口腔臨床醫學部分,基礎部分著重複習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組織病理學和口腔材料學中的相關內容;臨床部分則包括口腔內科學中窩洞充填及口腔修復學中嵌體修復的理論講授與技能訓練。

  1.2教學時序的安排

  該教學模組共15學時,依據臨床疾病的診療程式與教學便利整合為3個單元,每個單元5學時***為整個半天***,間隔約周,以便學生課前預習與課後消化。第一教學單元的教學內容以口腔內科學為主,涉及下頜第一磨牙的牙體解剖特點,深齲的臨床表現、鑑別診斷及病理機制,深齲的充填治療原則與方法,充填所用材料。教師講授及操作示教約2學時,學生進行齲病的充填治療實驗操作3學時。第二教學單元的教學內容以口腔修復學為主,涉及嵌體的適應證、修復原則和製備方法,嵌體材料的選擇。教師講授及操作示教約2學時,其餘3學時為學生嵌體洞型預備與蠟型製作的實驗操作。第三教學單元的教學內容為深齲治療方法的比較與選擇,充填治療及嵌體修復的臨床併發證等。採用小組辯論模式,教師做引導,學生分為兩個小組,分別對充填治療和嵌體修復的優缺點進行比較,討論不預設答案,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與評價。目的是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科學分析和小組討論,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臨床思維方法。

  1.3教學方法的組合

  教學設計中涉及多種教學方法,如課前自學,理論授課,實驗操作,小組討論,網路教學等,可在不同階段單獨或組合應用。自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但需要教師提供指導。課前一週將該教學模組的大綱提要發給學生,明確教學重點及目標,並提供參考書目、教學幻燈片、相關文獻等輔助資料,要求學生就相關內容進行自學,使其建立“深齲治療”的初步知識框架。自學過程依託了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的口腔修復學和口腔內科學精品課程教學網站這一教學平臺,提高了自學效率。傳統的教師課堂講授可系統而快捷地傳授理論知識,學生實驗操作能掌握基本技能,二者仍是本教學模組中主要的教學方法,不可或缺。在前兩個教學單元中,教師先用患齲的離體牙進行理論講解,再利用模擬頭模的情景化教學,進行充填治療和嵌體修復的實驗操作,既節約了教學時數,又強化了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團隊協作學習是第三教學單元最主要的教學方法。小組學習有助於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5名學生一組,合作分工,檢索文獻,分析綜合,最後形成小組結論;辯論則是對立雙方通過蒐集的論據,以辯證的思維來論證己方的合理性與他方的缺陷,以此不斷加深理解,並最終形成科學的臨床思維習慣。

  1.4考核手段

  教學考核是評價教學成效的重要手段,主要考查學生對各項技能及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考核在整個教學模組教學結束後進行,包括理論考核、實踐技能考核和問卷調查。理論考核主要通過試卷考查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臨床技能考核則是針對實驗操作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問卷調查則就該課程模式與傳統課程模式的優劣對比進行調查。

  2結果

  實驗組理論考核平均成績為97分,臨床技能考核***充填治療和嵌體修復***平均成績為87分;對照組理論考核平均成績為88分,臨床技能考核平均成績為86分。經統計學分析,兩組理論考核成績差異有顯著性,而臨床技能考核成績差異無顯著性。問卷調查顯示,85%的實驗組學生喜歡模組化課程模式,認為該模式更能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學習目的性比較明確,教學形式比較活潑,理論與實踐聯絡較為緊密。而大多數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的缺點是花費時間太多,干擾了技能操作訓練的專注性,由於缺乏臨床經歷,所以無法進行深入的專業討論。

  3討論

  模組化口腔醫學教學模式在遵循口腔醫學基本規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基於問題的課程模式的優勢———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3],收到良好的教學成效,具有以下特點。

  3.1符合口腔醫學教學規律

  該教學模式以具體問題為切入點,通過一個問題的解決步驟———探求原因、發現機制、確定解決方案及臨床操作等,使知識點逐步展開,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其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地探索知識。通過問題的提出與解決,將原先獨立而割裂的不同學科知識點組合到一起,強化了學科之間的聯絡,使學生對該專題建立了系統而直觀的認識,既符合人類的認知規律,也符合臨床診療思維的養成規律。但該教學模式侷限於臨床問題,缺乏學科的整體框架。

  3.2利於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學生的綜合素養不僅包括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還包括創新能力,如知識更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而後者正是現代醫學人才培養的重點。該教學模式通過引導、激勵和鞭策等手段來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在課程開始前,提供相應的教學提綱和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獨立完成文獻的收集整理、資料的綜合歸納,以此培養學生自我更新能力;通過具體問題的提出、小組內合作與小組間辯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團隊意識;通過考核施加一定的學習壓力,強化學生學習的責任感。但是,該模式耗時較多,學生在對該學科尚無基本認識的前提下,對於專題的重點以及文獻結論的可靠性等不易把握,因此教師在前期的教學設計及準備工作中應進一步細化自學提綱和進行專業指導。

  3.3創新教學模組設計

  課程模組的設計是整個教學改革的核心,對於有代表性的臨床問題的選擇,不同學科知識點的整合,教學模組實施的細則等,均需要學院在學期開始前進行詳細而周密的規劃。一般而言,對於臨床常見病、重點個論,特別是合併有實驗操作的具體章節,只要有顯著的學科交叉特點,就符合模組化教學設計的要求。例如本研究選取了深齲充填治療和嵌體修復,既有相對獨立的知識要點和技能要求,又有較強關聯性的內容。創新之處就在於充分融合了基礎與臨床,涵蓋了理論與技能。

  3.4促進教學團隊的建設

  該模式涉及基礎與臨床多個學科的教學,因此需要組建由不同學科教師組成的教學團隊,以核心課程教師為主,進行定期的教學會議和集體備課,針對不同教學模組進行不同的教案設計,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調整反饋。參與教學的教師必須是複合型人才,不僅要通曉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管理學知識,能夠及時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教學後的評估發現,教師的前期工作量遠遠大於傳統教學法,包括案例選擇、課程內容設計、相關學科知識的儲備,在教學實施中也需要花費更多精力用於對學生的過程性考核、討論的及時引導、結果的針對性評價。對於教師來說,既要有過硬的教學能力,也要有強烈的責任心。所以,如何通過合理的激勵機制和評價體系建設一支過硬的教學團隊是後期教學改革需要考慮的問題。

  該課程模式的優點在於符合人類認知規律,以問題為起點,引導學生自主尋找答案,促進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提升。我們希望通過循序漸進的改革,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節約教學資源,培養高素質口腔醫學人才的目的。


口腔醫生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