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的三省官制是怎樣的

  官制是政權機構的一個重要組織制度。中國的官制,由來已久。大約自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出現了階級,形成了國家,建立了政權,逐漸構成了一套職官制度。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晉朝的三省官制:尚書省

  晉朝官制源自 三國官制和 東漢官制,但 尚書省的組織比 東漢更為嚴密。有以 太傅“ 錄尚書事”大權獨攬,稱為“錄公”。另設“ 尚書令”,為尚書省的首官,秩千石。《晉書·職官志》雲:“始賈充為尚書令,以目疾表置省事吏四人,省事蓋自此始。”尚書省的次官是僕射,秩千石。

  《 晉書·職官志》雲: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以 執金吾榮為尚書左右僕射,僕射分置左右,蓋自此始。經魏至晉,迄於江左,省置無恆,置二,則為左右僕射,或不兩置,但曰尚書僕射。令闕,則左為省主,若左右並闕,則置尚書僕射以主左事。

  就 行政部門而論,漢代的尚書粗具分曹辦事的規模。

  西漢初年分為四曹,通掌圖書、祕記章奏之事,其一為常侍曹,主丞相御史公卿事;其二為二千石曹,主刺史郡國事,其三為民曹,主吏民上書事,其四為主客曹,主外國夷狄事。

  漢成帝時,又置三公曹,主斷獄,成為五曹。至東漢 光武帝時,以三公曹主歲盡考課諸 州郡事,改常侍曹為吏部曹,主選舉祠祀事;民曹主繕修功作鹽池園苑事;客曹主護駕羌胡朝賀事;二千石曹主辭訟事;中都曹主水火盜賊事,合為六曹。加上 尚書令,僕射,合稱“八座”,這些只不過是為了處理公文的便利而已,沒有真正行政實權。

  曹魏有五曹,即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加上尚書令和兩僕射也稱“八座”。晉置吏部、三公、客曹、駕部、屯田、度支六曹,而不設五兵。

  晉武帝咸寧二年***公元276年***省駕部。四年省僕射,又置駕部,太康中,有吏部,殿中及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無駕部、三公、客曹。 晉惠帝時,增置右曹,但也稱為六曹,此時省何曹,史籍記載不清楚。東晉時,有吏部、祠部、五兵、左民、度支五尚書。祠部尚書常與右僕射通職,沒有固定設定,經常以右僕射兼任祠部尚書;如右僕射缺,則以祠部尚書代行其職。此外,還有左右丞。

  《 晉書·職官志》載:左右丞,自漢武帝建始四年置尚書***按:漢武帝無建冶年號,建始乃漢成帝年號,疑誤***,而便置丞四人。及光武始減其二,唯置左右丞,左右丞蓋自此始也。自此至晉不改。

  晉左丞主管 尚書檯內禁令,宗廟祠祀,朝儀禮制、選用署吏,給假***給,《晉書·職官志》作“急”。此據《御覽》卷213引《晉書·百官表志注》,《職官分紀》八引本志也作“給假”***。右丞掌尚書檯內庫藏廬舍,所有器用之物及廩賑民戶租布、刑獄兵器、督錄遠道文書、章表奏章等事。又有尚書郎,

  《晉書·職官志》說:尚書郎,西漢舊置四人,以分掌尚書。其一人主匈奴單于營部,一人主羌夷吏民,一人主戶口墾田,一人主財帛委輸。及光武分尚書為六曹之後,合置三十四人,秩四百石,並左右丞為三十六人。郎主作文書起草,更直五日於建禮門內。尚書郎初從三署詣臺試,守尚書郎,中歲滿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選有吏能者為之。

  魏 尚書郎

  有:殿中、吏部、駕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初部、度支、庫部、農部、水部、儀曹,三公、倉部、民曹、二千石、中兵、外兵、都兵、別兵、考功、定課,共23郎。魏明帝青龍二年***234年***,尚書陳矯奏置都官、騎兵、合25郎。晉武帝時,罷農部、定課,置直事、殿中、祠部、儀曹、吏部、三公、比部、金部、倉部、度支、都官、二千石、左民、右民、虞曹、屯田、起部、水部、左右主客、駕部、車部、庫部、左右中兵、左右外兵、別兵、都兵、騎兵、左右士以及北主客、南主客,共三十四曹郎。以後又置運曹,合三十五曹,置郎

  晉朝的三省官制:中書省

  東漢時期, 尚書令的權力非常大,直接取代了宰相的職權。魏晉以後,對中書省的官員特別看重,皇帝以機要重任。於是,中央機關的主要權力便逐漸移到中書省了。尚書省逐漸被疏遠,尚書令只執行日常政務而已,不能參與機要。《通典·職官二》說:

  魏武帝為 魏王,置祕書令,典尚書奏事,又其任也。文帝黃初初,改為中書令,又置監,以祕書左丞劉放為中書監,右丞孫資為中書令,並掌機密,中書監令始於此也。及明帝時,中書監令號為專任,其權重矣,晉因之,置監令***各***一人,始皆同車,後乃異焉。魏晉以來,中書監令掌贊詔命,記會時事,典作文書,以其地在樞近,多承寵任,是以人因其位,謂之鳳凰池焉。

  荀勖自中書監遷尚書令,人皆往賀。 荀勖說:“奪我鳳凰池,何賀之有!”可證中書監令在西晉位尊於尚書令,到了東晉,其任更重,多以諸公兼領。其下有中書侍郎,《晉書·職官志》說:

  魏黃初初,中書既置監令,又置通事郎,次黃門郎。黃門郎已署事過,通事乃署名。已署,奏以入,為帝省讀,書可。及晉,改曰中書侍郎,員四人。中書侍郎蓋此始也。

  東晉初年,曾一度改中書侍郎為通事郎,不久又改為中書侍郎。其下是中書舍人。西晉初年,初置舍人、通事各一人,東晉把舍人、通事合稱為通事舍人,掌呈奏案章。後罷去,而以中書侍郎一人當直並掌詔命。

  祕書監,曹操為魏王時,置祕書令及丞。魏文帝黃初初年,置中書令,掌尚書奏事,而改祕書令為祕書監。至西晉初年,武帝以祕書監與中書省合併,猶儲存著作局。晉惠帝永平中,再置祕書監。其屬官有祕書丞,著作郎。著作郎始置於魏明帝太和中,當時隸屬中書省,晉武帝以繆徵為中書著作郎。元康二年***公元292年***,惠帝下詔:“著作舊屬中書省,而祕書既典文籍,今改中書著作為祕書著作。”從此以後,改隸祕書省。著作郎有1人,稱為大著作郎,專掌國史,又置佐著作郎8人。

  晉朝的三省官制:門下省

  晉把漢代的侍中改為門下省,作為皇帝的侍從、顧問機構,長官為侍中。《晉書·職官志》說:

  黃帝時風后為侍中,於周為常伯之任,秦取古名置侍中,漢因之。秦漢俱無定員,以功高者一人為僕射,魏晉以來置四人。別加官者則非數。掌儐贊威儀,大駕出則次直侍中護駕,正直侍中負璽陪乘,不帶劍,餘皆騎從。御登殿,與散騎常侍對扶,侍中居左,常侍居右。備切問近對,拾遺補闕。

  侍中還常代表皇帝與公卿辯論朝政,其地位雖然不高,但因接近皇帝,顯得很重要。到南北朝時,凡屬重要政令,皇帝每每徵求侍中的意見,這就使門下省也開始成為參預國家大政的部門。給事黃門侍郎,與侍中共同管理門下省諸事,本無定員,晉置4人。散騎常侍,無定員,作為加官,東漢初年,省散騎,而中常侍用宦官。魏文帝黃初初年,置散騎,合於中常侍,同掌規諫,不典他事。西晉初年,沿而不改,元康中,惠帝始以宦者董猛為中常侍,後來便廢止。給事中也是加官,所加或大夫、博士、議郎,掌顧問應對,位次中常侍,在散騎侍郎下,給事黃門侍郎上,無定員,又有通直散騎常侍,魏末有散騎常侍又有員外散騎常侍,泰始十年***公元274年***,武帝使兩人與散騎常侍通員直***即同值***,所以稱為通直散騎常侍,東晉置4人。員外散騎常侍,無定員。此外,還有散騎侍郎4人,魏初與散騎常侍同置。自魏至晉,散騎常侍、侍郎與侍中、黃門侍郎共同平議尚書奏事,至東晉才罷。又有通直散騎侍郎,晉武帝時,曾置員外散騎侍郎,到太興元年***公元318年***,元帝使兩人與散騎侍郎通員直,故謂之通直散騎侍郎,後增為4人。員外散騎侍郎無定員。總之,散騎常侍與散騎侍郎各有本官與通直、員外三種。晉之散騎雖隸屬門下,但又另設散騎省,又以中書職務付與散騎省,所以散騎也掌表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