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構建英語高效課堂

  

  英語作為時代的特徵備受人們重視。學生能掌握好英語是老師的重大責任,但在現實的英語教學中,課堂活動效果低,老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吃力,且考試成績不理想。因此,要想建立英語高效課堂,就必須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下面我就從教師與學生兩方面三個階段談談如何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

  一、課前

  1.學生的自主性預習

  學生作為課堂的另一大主體,在課前最充分的準備就是自主預習。高中英語不論從教材難度還是從課容量來說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學生課前預習是高中英語學習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預設的預習內容應該非常詳細,包括:目標、重難點。其中個別方面需要教師細化引導,每一步都要預設的到位,以免學生在預習上出現誤差。另外,在學生預習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充分利用預習筆記本和錯題本。學生每天將所預習、展示、反饋中所出現的重點知識進行總結歸類,既鞏固了知識點,又反思了當堂課的內容。要做好學生預習,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端正態度,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有些學生認為反正課上老師會做詳細講解,預習是多此一舉;也有些學生只是按老師的要求被動地預習,沒有養成主動預習的習慣。其次,在預習過程中要積極思考大膽設疑。這樣能促使學生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並激發求知慾,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2. 教師的充分準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是教學工作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以備教材為基礎,提升到備學生、備教法等環節。首先,教師在課前必須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弄清本節課內容的深度、廣度及重點、難點,從而合理地安排師生互動。其次,在設計一堂課時,教師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層次差別,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所佈置的預習作業要體現層次化。其實,如果只考慮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那高效是很容易達到的。所以,教學目標的重心要放在一部分基礎比較弱的學生身上,只有這些學生跟上了大部隊的步伐,產生了更強的求知慾,才更容易達到高效。

  二、課中

  1.教師的主導作用

  ***1***精彩的匯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前匯入就像一把鑰匙一樣,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精彩的課堂匯入不僅能吸引學生跟隨老師進入知識的殿堂,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而且能為師生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甚至還可以使學生對英語產生濃厚而持久的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活躍的課堂

  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地跟隨老師遨遊知識的海洋。《國家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學生“展示”,而老師的點評只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老師在對學生的展示進行反饋評價時可以利用多種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如激勵性的語言:You are so clever!You have done a good job!老師只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樣師生合作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發揮。

  ***3***精講精練

  老師講了一堂課,寫了幾黑板;學生聽了一堂課,記了一大堆,而結果卻是“高投入,低產出”。久而久之學生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變成了聽課的機器,在學習上處於極大的被動中。所以要追求高效的課堂,教師必須做到精講精練。精講不是少講不講,精講貴在於精。教師要言簡意賅地把課本中的重點知識進行系統的梳理。精練也不等於少練,而是要求教師在備課時精編或精選例題與練習題,針對性要強,保證練好、練實。

  ***4***精當有效的課堂小結

  很多教師對一節課的開頭比較重視,精心設計,而對課堂小結卻草草了事,很有虎頭蛇尾的感覺。其實,一個好的課堂小結不僅能幫助學生總結重點、理清脈絡,而且能激發學生課後去獨立思考。不管是教師作畫龍點睛的總結,還是引導學生去總結,都能使課堂教學錦上添花,餘味無窮。

  2.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中,發揮好學生的語言學習主體地位和作用,更能夠讓學生的語言學習思維和認知情感得以充分啟用,增強他們的語言學習體驗,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技能。這也是新課程英語教學所倡導的“為了學生全面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關鍵,那麼學生在課堂上如何表現可以定義為高效?我們可以用幾個問句來詮釋。***1***這節課發言了嗎?***2***這節課提問了嗎?***3***這節課合作了嗎? 要做到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教師要注意做到下面幾點:

  第一、激發學生學習慾望,強化學習動機。英語課堂教學是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行為的重要場所之一。因此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和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學得主動,提高效率。

  第二,探究英語學習策略,啟發高層次意識活動。學習策略的培養應始終貫穿於課堂教學活動中。例如, 在一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多種學習策略的培養和訓練。如查字典、段與段之間的邏輯關係、意義關係以及縮寫、複述課文等。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有意識地嘗試和運用各種策略,最終使這種活動逐漸變成一種自覺、主動的學習能力。

  第三、要培養、提高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學生學習主體性的高層次表現。英語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貫穿於英語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對事物能產生強烈的興趣的好奇心,他們富於想象,敢於挑戰傳統習慣,不怕冒險,具有創造動機和探索精神。

  三、課後

  1.教師的反思習慣

  課後反思是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每節課後記錄下教學中的成功之處,比如巧妙的教學設計、精彩的匯入、教學難點的突破等;還要記錄下本節課失誤之處,比如教學時間的安排誤差、課堂練習選擇的難易不當等;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瞬間靈感,這就需要教師課後及時通過反思去捕捉,供以後教學時使用。

  2.學生的鞏固習慣

  俗話說:“好習慣讓人受益終生。”學生如果能夠養成課後及時鞏固的習慣,那肯定能讓學習成績邁上一個新的臺階。課後鞏固的第一步是復 習課上老師所講的內容並整理筆記,這是消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第二步是解決預習中出現的疑難問題,並萌生出更深層次思考的慾望;第三步是適當的課後練習,這是檢查所學知識運用能力的必要環節。完成了以上三步,學生就能做到課課清、堂堂懂,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迴圈。

  最後,構建高效課堂,教師要注重情感的投入。在英語教學中,要教育學生明白學好一種語言是要下苦功夫的。要啟發他們的學習自覺性,可以從責任感、遠大理想、師生感情等多種渠道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與愛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新課標》中講道:“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英語教學要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特別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儘可能多地為他們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做到教學相長。

  總之,為了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英語老師能夠不斷地自我學習和成長。為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而努力,對於英語教師而言.需要積極的投入和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準備。英語教師既要借鑑成功教師的優秀經驗,又要結合教學實際不斷的總結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找到符合學情的教學模式,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真正實現高效的英語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