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構建優質高效課堂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課程內容多、教學時間少的問題日益突出。因此構建高效課堂是應對新形式的必然選擇。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迫在眉睫。在課堂改革中,教師不但應從角色、觀念上轉變,更要從做好課前、課內、課後等多方面工作的轉變,真正做到高效、優質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更好更快發展。

  ■有效教學繞不開的三條規律

  福建師範大學余文森教授認為,要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有效教學、優質教學,有3條教學規律是繞不開的。

  規律一: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當學生已經能夠自己閱讀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時候,就要先讓他們自己去閱讀和思考,然後根據學生在閱讀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

  規律二:先教後學——以教導學。當學生不具備獨立閱讀教材和思考問題的時候***處於依靠教師的階段***,教師要把教學的著眼點放在教學生學會閱讀和學會思考上面。***教——扶——放***

  規律三:溫故而知新——學會了才有興趣。一切教學都要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

  良性迴圈:學會——興趣——願學——學會

  惡性迴圈:學不會——沒興趣——不願學——學不會

  成功教育的教學策略是“低、小、多、快”四字要訣,“低”即低起點,“小”即小步子,“多”即多活動,“快”即快反饋。

  ■ 好課的標準

  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認為一堂好課應具備以下基本要求,即“五實”:一是有意義的課,即紮實的課;二是有效率的課,即充實的課;三是有生成性的課,即豐實的課;四是常態下的課,即平實的課;五是有待完善的課,即真實的課。

  ■衡量是否符合優質課的三個標準

  理念層面:

  主要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次要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否堅持了“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學生髮展為中心;堅持依標施教、堅持體現人文性、綜合性、開放性和實踐性。

  操作層面:

  主要看學生是否做到:聯絡閱讀;主動問答;自主討論;自評互判。次要看教師是否做到:引人入勝;精導妙引;結尾無窮。

  策略層面:

  能否做到開頭引人入勝,中間高潮迭起,結尾餘味無窮。是否能揚長避短,按照自己的習慣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得淋漓盡致。能否做到狹路相逢是勇者,同時出奇制勝。

  好課的標準是什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莫衷一是。下面具體從以下三個層面來加以闡釋、判斷。

  一、從理念層面看

  ***一***主要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1、自主學習的程度。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己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一種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方式。

  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程度如何,主要是看課堂活動中是以學生為主還是以教師為主,具體要看一節課中學生學習的自由度、能動度、時間度和創新度。自由度就是看學生的學習目標、方法、進度以及對結果的評價多大程度上由自己決定的;能動度就是看學生的學習是積極主動的,還是消極被動的;時間度就是看學生有沒有自學時間,自學時間有多少;創新度就是看這節課中學生是否有所創新。一般來說,自學課學生是容易創新的,但不是每節自學課學生都有創新。

  2、合作學習的效度。合作學習是指有共同的學習目標,採用小組與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的學習活動。它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原則建立的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通過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組的選題是否科學;分組是否合理;是否互賴互動;是否有預設有生成。所謂選題科學,就是所選主題符合重要性、探究性、開放性和生活化這四個標準,否則就沒有探究價值,或無法探究。合理的分組一般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為原則,人數也不能過多,以4—6人為宜,每人都應有明確的分工。互賴強調每個小組成員的努力都是小組成功所需要的和不可取代的,並且因為每個小組成員的資源、角色以及責任不同,他們對共同努力都有自己的獨特的貢獻,就是說組員之間是相互依賴的,誰也離不開誰,小組的成功是建立在每個人成功的基礎之上的,有一人不成功,小組就沒有成功;互動強調的是面對面的交流、幫助、支援。沒有預設的課是不負責任的課,沒有生成的課是不精彩的課,我們強調在預設中有生成,在生成中有預設。

  3、探究學習的深度。從本質上說,探究學習是一種發現學習,具有深刻的問題性、廣泛的參與性、豐富的實踐性與開放性。它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一種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蒐集、分析、處理資訊,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得知識技能、形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探究活動。

  探究學習的深度如何,主要看學生有無有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問題的數量是否多質量是否高。問題指的是須要研究討論並加以解決的矛盾、疑難,或是關鍵、重要之點。“問題產生於當某一生物具有一個目標,但不知如何達到這一目標之時”。我們認為,一節課中,學生提出的問題越多越好,說明教師善於啟發;教師回答不上來的問題越多越好,說明學生的探究有深度。

  當然,一節課不可能完全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但只要一點體現得好,就是一節好課。

  ***二***次要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否堅持了“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

  1、所謂“一箇中心”,就是以學生髮展為中心。“以學生髮展為中心”,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時時問自己:“我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有用嗎?什麼時候有用?這樣的方法和能力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嗎?作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學生需要什麼樣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一節課也是如此,我們傳授的知識、教給的方法、培養的能力以及價值導向,都應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2、“兩個基本點”之一,就是堅持依標施教。“依標施教”就是根據課程標準進行課堂教學活動。這是因為,“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 一個課程標準可以編寫多套教材,我們在教學中所依據的不可能是“多套教材”,只能是唯一的課程標準;另外,在當前學業考試命題中,我們依據的也是課程標準,不可能是哪套教科書。所以,評價一節課,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實質,至於該節課是不是“講通學透”了教科書,不是我們所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