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韓愈生平簡介

  韓愈,唐代傑出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唐宋八大家韓愈簡介

  韓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河南河陽人,字退之,是唐代著名的詩人、思想家以及哲學家,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

  韓愈出身官宦之家,三歲喪父,由長兄韓會撫養成人,自小讀書刻苦,七歲能言出成文,十三歲能作文章。韓會過世後,韓愈隨著嫂子鄭氏開始顛沛流離的生活,後避亂於宣城。韓愈曾參加科舉考試,一連三次均以失敗告終,直到第四次終於登進士第,但其後三年參加吏部的博學巨集詞科考試,都慘遭失敗。

  後韓愈終於得到宣武節度使董晉的推薦,當上了宣武軍節度使觀察推官。但韓愈的仕途並沒有從此一帆風順,董晉死後,韓愈屢遭貶謫,曾參與平定“淮西之亂”,晚年時官至吏部侍郎,故人稱“韓吏部”。公元824年,韓愈在家中病逝,享年五十七歲,死後獲贈禮部尚書,諡號為文,於次年葬於河陽。公元1078年,宋神宗趙頊追封其為昌黎伯。

  唐宋八大家韓愈的主張

  韓愈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自幼就因為家風的影響而對文學有著多於常人的興趣和認知。韓愈七歲時就能言,十二歲時就能下筆成文,所以他能夠對文學對當時的文學創作有著自己的見解。韓愈認為當時的文學創作一味地追求對仗工整講究聲律的駢體文,是不利於內容的表達。所以自韓愈開始,就倡導古文運動。

  韓愈所主張倡導的古文運動,不是簡簡單單的創作古時的文章,那樣反而不利於當時文學創作的發展,而是學習先秦兩漢時期散文創作的精華。韓愈認為文章的一大重要目的和作用,就是說理明道,不是在文章表明做花式的修飾功夫。縱觀韓愈自己所創作的詩句文章就可以看出,他的文章有著雄偉的氣勢,說理極為透徹達點,邏輯性思維也是極為清楚清晰的。所以唐時的杜牧將韓愈的文章和杜甫的詩句並稱為“杜詩韓筆”,蘇軾更認為他是“文起八代之衰”。

  韓愈主張文學創作要重視內容的表達,這也被他用到自己的文學創作實踐中。韓愈的文章最大的特點就是直言不諱,率真無比,就是敢於講真話,這也是同他積極有為的政治素養相關聯的。韓愈所創作的《論天旱人飢狀》和《論淮西事宜壯》還有《論佛骨表》都是很好的表現,其中《論佛骨表》更是指出了為官的人不敢指出皇帝過錯的事實。這一篇文章還差點要了韓愈的性命,幸虧有人求親,才降為被貶潮州的結局。

  韓愈的文學主張無論是對當時還是後世,影響都是巨大的。自南北朝以來的浮華文化,也自此漸漸被拋棄,一股文學清風開始吹起。

  唐宋八大家韓愈的作品

  韓愈的詩歌成就和影響遠不及他的散文,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在散文史上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他的詩,無論數量和質量,都不能和他的散文相比。但是,他卻是唐代詩歌史上的重要詩人,因為他確立了中唐詩歌的一種風格流派。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

  韓愈對文章的要求是“辭必己出”“陳言務去”,反對模擬抄襲,這本來是很好的,但是走到極端,就不免會有“詰屈聱牙”“怪怪奇奇”的毛病。他的散文氣勢磅礴、汪洋恣肆,想象空間十分豐富。這些特色,對韓愈的詩歌理論和創作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韓愈的詩歌,當然有如他的散文所要求的“文從字順”一類的作品,如傳誦很廣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之一: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但這不是韓詩的主要風格。他的主要風格,一是主張不平則鳴,即詩歌要有指斥興寄,要能抒情達意。二是主張意境和語言的尚新求奇,形成一種奇崛怪誕、橫空盤硬語的風格。這種風格與元、白所主張的平實淺易的風格形成鮮明對比,但是都是在盛唐詩風中求變的一種比較成功的嘗試。韓愈的《南山》《山石》《謁衡岳廟》等詩就是這種風格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