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情懷及其文化內涵閱讀答案

  中國古代的士人,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具有傳統文化情結和政治抱負的知識分子。中國士人情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士人情懷及其文化內涵》閱讀材料

  士人是存續於東方民族社會各個歷史時期的、深刻影響東方人類歷史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以及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數千年的一個社會階層。中國古代的士人,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具有傳統文化情結和政治抱負的知識分子。他們是介於統治者與平民之間的一種社會力量,“有統御平民之權利,亦有執干戈以衛社稷之義務”。一方面,他們是兩千多年來各個朝代國家和地方政權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人類進步和社會穩定的中堅力量;另一方面,他們是民族歷史文化重要的創造者和傳承者。盛行於中國社會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要篩選、要提煉的,就是這個群體中的精英。

  中國士人情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高尚的人文情結,在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得到不斷昇華的同時,也在激勵和塑造著新的士人群體自身誕生成長,使這種特色獨具的價值存在方式和思維方式不斷地得到延伸,文化道德觀念不斷地得到完善。儒家道德文化理念奠定了中國士人文化的豐富內涵,士人情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在不同的歷史環境、歷史事件中適時地、恰如其分地、淋漓盡致地弘揚了這種文化傳統,渲染了這種文化氣氛,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社會價值認知體系。其內涵以及表現方式總是不能脫離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民族使命感、自強不息的人生哲學、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境界和憂國憂民、忍辱負重、不計得失、為民請命的品格等這些傳統的道德追求。

  太史公在《報任安書》士人品德歸納為:智、仁、義、恥、德五個方面。一是善於加強自我修養,智慧聚於一身的人;二是樂於助人,以仁愛為出發點的人;三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正當取予、以義為據的人;四是懂得恥辱,勇於奉獻的人;五是品行端正的人。稱之為士人五品。這便是中國士人情懷具體的道德人格內涵和顯著的思想文化特徵。太史公所言“善於加強自我修養,智慧聚於一身的人”,與君子理論強調的個人道德修養,如出一轍。孔子所認為的君子,其本意就是有道德的人,在孔子的設計中,君子不是先天造就的,而是成為君子的人經過後天的努力實現的,其明顯的特徵之一是“加強自我修養和智慧聚於一身”。君子理論認為: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同別人一道行善。司馬遷所強調的“樂於助人,以仁愛為出發點的人”,也正是這種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正當取予、以義為據的人”。君子理論認為,“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也就是司馬遷在《報任安書》所強調的“懂得恥辱,勇於奉獻的人”。在儒家看來,時政黑暗、社會無道的根本原因,在於從政者的人格卑汙。所以,孔子提出了道德性的君子論,以救時弊。士人道德所強調的品行端正的人,也正是君子理論所期望的有道之士,都是在加強自身修養。“吾日三省吾身”“言必信,行必果”。並由此改善政治、治理國家。只要這樣的士君子與朝廷共同施行仁政,老百姓就會望風而靡隨之而動,天下由此而治。

  由來已久的“與天下同樂,與天下同憂”的價值追求,是中國士人情懷高遠的志向和優良的傳統。以天下為己任,是中國士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北宋時期,士大夫范仲淹在他的千古名作《岳陽樓記》裡繼承了這種“與天下同樂,與天下同憂”的士人情懷。在中華文明的源頭,士人情懷既是一種修身的氣節,也是一種齊家的座標,又是一種治國的境界,更是一種平天下向往。

  《士人情懷及其文化內涵》閱讀題目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士人是介於統治者與貧民之間的一種社會力量,是兩千多年來各個朝代國家和地方政權的主要組成部分。

  B.中國古代的士人,相當於今天的具有傳統文化情節和政治抱負的知識分子,是人類進步和社會穩定的中堅力量,是民族歷史文化重要的創造者和傳承者。

  C.士人情懷是高尚的人文情結,中國士人豐富的文化內涵基礎是儒家道德文化理念,士人情懷的內涵以及表現方式體現在對一些傳統道德的追求上。

  D.太史公在《報任安書》歸納的士人品德的五個方面被稱之為士人五品,這五品是中國士人情懷具體的道德人格內涵和顯著的思想文化特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中國士人情懷,特色獨具的價值存在方式和思維方式不斷低得到延伸,文化道德觀念不斷地得到完善,在與民族傳統文化的融匯中,不斷得到體現,被繼承,被弘揚。

  B.社會責任感與民族使命感、自強不息的人生哲學、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境界和憂國憂民、忍辱負重、不計得失、為民請命的品格等等,其實就是中國士人階層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道德追求。

  C.因為自己獨特的社會價值認知體系、士人情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在不同的歷史環境、歷史事件中適時適地、恰如其分地、淋漓盡致地弘揚了儒家的文化傳統。

  D.孔子、司馬遷的共同之處是都認為士人應該是有道德的人,並加強自我道德修養。孔子的設計中,後天的努力可以讓人成為君子。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士人關注社會、政治與民眾,他們既可以管理民眾,也可執械保家衛國,通過這些來檢驗自身的道德行為,他們的人生理想就是依照一個既定的不可改變的傳統模式來規劃自己的一生。

  B.君子理論所期望的有道之士,“日三省吾身”“言必信,行必果”,只要這樣的士人君子與朝廷共同施行仁政,老百姓就會望風而靡,隨之而動,天下由此而治。

  C.以天下為己任,這種中國士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在士大夫范仲淹的千古名作《岳陽樓記》裡得以繼承。“與天下同樂,與天下同憂”,影響至今。

  D.傳統價值觀所提倡的好學審勢、誠信厚仁、持節重義、改過知恥、奉公正直、是士人五品智、仁、義、恥、德五個方面的表現,與民族傳統價值觀“仁、義、禮、智、信”的核心內容是一脈相承的。

  《士人情懷及其文化內涵》閱讀答案

  1.B大致相當於

  2.C因果倒置

  3.A沒有“保家”,最後一句無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