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

  在山的那邊會有什麼樣新奇古怪的東西呢?你是否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呢?以下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歡迎閱讀!

  人教版《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以人生為主題,五篇課文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在山的那邊》是第一單元的第一篇文章,這是一首抒情詩。詩人王家新抒寫了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啟示人們要實現遠大的理想,要一次次戰勝失敗和苦難,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才能達到理想的境界。詩人用“山”與“海”這兩個有象徵意義的藝術形象告訴人們自己成長中的人生感悟,再現了在現實的磨難與理想的苦苦堅持之間的精神歷程。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目標

  根據詩歌的文體特點和學生情況,根據新課標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的要求,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的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

  1、初步瞭解詩歌常識;

  2、理解、積累痴想、凝成、誘惑、喧騰、一瞬間等詞語;

  3、學習象徵的手法,領悟詩中“山”與“海”的含義。

  能力目標

  1、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讀懂王家新的心路歷程,學會初步欣賞詩歌;

  2、品味詩歌語言,在咬文嚼字的基礎上展開想象,質疑感悟。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聯絡生活,感悟人生,學習詩人對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啟迪。

  教學重難點

  豐富的想象、濃烈的感情、簡約的語言是詩歌的基本特點。因此,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語言;新課標要求初中學生在閱讀時能夠了解常用的寫作手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為此確定本課的關鍵點是:理解文中“山”與“海”的象徵意義,運用象徵手法。

  教學方法

  簡文豐學,我準備採用的方法有:創設情境法、美讀指導法、誘導點撥法,通過這些方法激發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熱情。

  1、創設情境法,詩以情成篇,以情動人。所以在教學中,要力求醞釀一種利於調動學生思維,引起感情共鳴的氛圍。藉助多媒體播放大山的畫面,出示文題,引入新課;學生聽讀環節,播放配樂朗讀,充分感染學生;研討詩歌中,採用直觀形象的板書,適當補充生活例項,以促進學生的理解。

  2、美讀指導法:

  美讀是詩歌朗讀的最高境界,但對初一學生來說較難達到,因此,我將通過學生誦讀,教師指導朗讀,教師範讀,師生品讀,學生聽讀等多層次的朗讀設計從停頓、節奏、情感等方面入手引導學生領會朗讀技巧。

  3、誘導點撥法

  《新課標》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我將通過設計課文主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避免瑣碎問,瑣碎答。最後老師綜合闡釋,提高認識。 學生學習方法

  多層次地參與朗讀,圍繞課堂主問題的思考、探討和交流,聯絡生動而有震撼力的生活圖片和生活例項,讀寫結合,一課一得,學會在寫作中運用象徵手法。相信這些課堂活動都能引起學生積極參加的興趣,在相互評價中,在各抒己見中,在師生互動中,學生有興趣地走進課堂,學生學會了咬文嚼字,學會了合作與分享。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位從大山裡走出來的詩人,根據自己成長的歷程寫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一課《在山的那邊》。

  ***播放課件***

  二、簡介詩歌學習的方法

  1、詩歌的一般常識

  詩歌,是與散文、小說、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樣式。詩歌語言凝練含蓄,節奏鮮明,韻律和諧,一般分行排列,有的還分幾個小節。

  2、學習詩歌

  古人講:手肘成胝,口舌生瘡。誦讀是重要手段和環節,一要讀準詞句;二要讀出節奏停頓;三要讀懂內容;四要讀出感情。

  品讀詩歌,要抓住詩中富有表現力的語句,從用詞、修辭、寫法等角度,品出意蘊,學會欣賞。

  ***播放課件***

  三、分步美讀,領悟情感

  1、讀準詞句,解決重要詞語讀音。

  2、讀出節奏停頓。

  ①指名分節接力朗讀

  ②教師範讀

  3、讀懂內容

  請同學們按照“從___________看,第一節是寫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節是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句式,比較閱讀詩歌的第一節和第二節。

  例:從時間發展上看,第一節寫童年時期,第二節寫長大後的今天。

  從前後情節上看,第一節寫我對“海”的渴望和初次探詢,第二節寫我對“海”的執著追尋。

  從心理變化上看,第一節寫我向往和疑惑 ,第二節寫我頓悟和堅定。 從表達方式上看,第一節是我與媽媽的對話,第二節是我和讀者的對話。 ………………

  ***播放課件***

  4、讀出感情

  ①討論後明確語氣:嚮往、失望、疑惑、執著、堅定***可讓學生嘗試片段朗讀*** ②討論重音:痴想、哭著、依然、鐵青、零分、是、信念、飄來、深根、一次又一次、夜夜、一次次、無數、終會、全新、一瞬間

  播放課件***

  ③學生齊讀詩歌

  四、品讀詩歌

  1、老師引導學生咬文嚼字,思考、探討:

  ①從文中找出一個最能代表詩人人格氣質的一個詞。

  ②王家新:“痴”還是不痴?請你從詞句的品讀中說出依據。

  ③山和海有什麼深刻含義?

  ④教師綜合:

  大山閉塞了一個世界,她遠離現代文明,她貧窮,她落後,《有種水果叫香蕉》,我神往於大山外面的世界,強烈的好奇心讓我腦海裡充滿了美妙的嚮往。但初次的探尋也讓我感受到大山的威嚴、無情,我疑惑了,沮喪了。

  長大後,確定遠方有海,對理想的渴望滋潤著我的心靈,生活變得充實而有活力。即使理想與現實多次巨大反差,詩人卻在受挫中更加堅定,而且向人們宣示生活的真理,用美好的未來,激勵更多的人。

  ***播放課件,學生閉眼聽朗讀帶***

  五、拓展延伸:由讀到寫,習得語言

  山象徵著困難,海象徵著理想,不斷爬山意味著不懈的奮鬥和努力。這種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絡,藉助某人某物的具體形象***象徵體***,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表現手法叫象徵手法。它言在此而意在彼,它有兩種表達形式,一種是讓讀者在不言中去意會,一種是直接點示出象徵之意。

  例如:大海那嫵媚的藍色令人迷醉,然而她又是那麼的詭異多變。瞧,晶瑩的海浪一個一個“無休止地撲過來”。急速的漩渦,噴灑著白色泡沫的浪花,帶著高達數丈的傲慢和凶狠,瘋狂地撲過來。礁石呀,“像刀砍過一樣”的礁石,沒有退卻,沒有絕望的叫喊,我們彷彿看到他“高傲的前額,豪放而深邃的眼睛,眸子裡閃耀著大無畏的思想的光輝、雄偉的力的光輝”。他的沉著的身軀像激戰前的勇士,在默默地積蓄力量,這是不朽的力量:“每一個浪都在它的腳下,被打成碎末、散開……”他“依然站在那裡”頑固執著得像普羅米修斯一樣,抵抗這無端的折磨。他“含著微笑,看著海洋”,彷彿是種無聲的

  挑釁和自傲。

  請你在“詠鬆”、“葉”、“瓦”、“鷹”中選一個為題,寫一小段話,學會賦予這些具體的物以某種抽象的精神內涵。

  ***播放課件***

  六、作業

  1、轉抄並背誦《在山的那邊》

  2、將課堂練筆修改後上交

  板書設計

  在山的那邊

  王家新

  山

  ***困難***

  教學反思***略*** 海 象徵手法 ***理想***

  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

  今天講王家新的《在山的那邊》一課,講了一課時,內容基本上已經結束,但是感覺遺憾很多。現就具體操作反思如下:

  課前學生已經做了初步預習,但是由於是新學生,對學生的預習我未作相應的指導和要求。上課剛開始,我先給學生講了作者王家新相關知識,並由作者匯入到新課的講述。接下來,我先讓學生上黑板給生字注音,上來寫的學生全寫對。我對學生的良好表現提出表揚。在這之後,我對文章進行了範讀,並提醒學生注意我朗讀的語調節奏情感變化。讀完之後,我和學生一起探討了文中四個疑問句的正確讀法,讓學生自由朗讀,學生讀得很用心。我巡迴進行指導。在他們讀完一遍之後,我請兩名同學先後朗讀全詩,並針對他們的優缺點進行了點評。然後我要求全班同學齊讀全詩,並要求他們在朗讀的同時讀出自我,讀出問題。這是受到李鎮西老師的啟發。朗讀應該是口腦並用,讀出自我就是讓學生能在文中讀到自己的生活體驗,生活感悟。讀出問題就是讀出文中的疑難點,包括生字詞和疑難語句。在他們讀完之後,我引導他們結合讀出自我和讀出問題兩點進行探討。學生對讀出自我不是很適應,他們幾乎無人發言。我覺著對剛從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生活經歷畢竟比較少,此前他們此類的訓練也幾乎沒有。所以出現這種局面很正常,我雖然結合自己的體驗對他們進行了啟發,但是效果甚微。後來我直接過渡到讀出問題這一環節,這一環節學生髮言積極。好多同學提出了許多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恰恰正與我課前的預設的許多問題吻合。這讓我很興奮。我對同學們提出的比較簡單的問題組織他們自由討論,讓他們在討論中明確問題的答案。對他們比較難於理解的問題,我進行了適當的講解。大家針對詩的第一節提出了很多問題,而對詩的第二節沒能作過多關注。所以我的講解幾乎沒有怎麼涉及第二節,對詩的象徵手法和詩中蘊含的哲理我在和學生一起探討中確定下來。在此之後,我要求學生帶著對全詩的理解再次朗讀全詩文章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5篇出自 本文來自高考資源網 end#全承擔了講解的權利。另外對朗讀的節奏和情感指導也不到位。我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