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政治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教案

  通常政治教案,也叫一節語文課的書面計劃。所以,下面就不妨和小編一起來閱讀魯教版,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魯教版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知道人口問題的嚴重性,保護資源、愛護環境的重要性,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從而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2.能力:培養學生蒐集資料、觀察事物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3.知識:瞭解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形勢的嚴峻性,理解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我國的正確選擇。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第三單元第八課第一專案,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嚴重性,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積極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做貢獻。本專案由兩個層次組成。

  第一個層次“我國存在嚴重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主要介紹人口膨脹、資源短缺、環境惡化是當今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嚴重問題,概述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及影響、我國資源現狀及產生資源問題的原因、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及環境問題的危害。因為人口、資源、環境國情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據之一,所以本層次是教學重點。

  第二個層次“可持續發展是正確選擇”,主要闡述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分析我國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現實意義。這部分內容理論性相對較強,是本節的教學難點。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主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感悟和理解主要知識點,教學設計重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大部分教學內容都是通過學生的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來設計和完成。教學以視訊《地球,你“腫”麼了》拉開序幕,中間設計了三個活動:來自生活的調查——小馬河村的故事——設計發展之路,圍繞公益視訊《小馬河村的悲劇》而展開問題探究,具體通過 “情景匯入,自主感悟——師生互動,合作探究——迴歸生活,拓展昇華——成果交流,積累收穫”四環節實施課堂教學。

  教學方法與策略

  本節課教學方法主要以活動教學、情境感悟、小組合作、案例探究為主,以組織各學習小組展開生活調查和探究“小馬河村的悲劇”為活動主線,以問題的發現和解決為任務核心,教師重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快樂學習,讓學生在情境中領悟,在討論中明理,在學習中發現,在探究中提高。

  教學過程

  師:首先,請同學們觀看一段視訊《地球,你“腫”麼了》——

  ***多媒體播放視訊***

  聯合國人口調查統計顯示,世界人口從1987年開始,每12年就增長10億。世界人口達到70億的這一天,距“60億人口日”不過12年。誰都沒有料到,地球,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在人類走向更高文明的今天,卻開始疲憊,開始變得骯髒、凌亂……人們不禁要問:地球,你“腫”麼了?

  師:看來同學們都被畫面深深地震撼了。為什麼我們的地球母親開始疲憊、開始變得骯髒、凌亂了呢?

  生:因為地球的人口無限制地增多,再加上人類的汙染和破壞,已使地球母親不堪重負。

  師對生回答給予積極評價,並引領展開分析:這段視訊啟示我們,人口膨脹、資源短缺、環境惡化,危害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並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嚴重問題。畫面上出現的場景,我們都不願意它繼續發生。於是,在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就提出了“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以解決當今世介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那麼,我國的現狀如何呢?我們又將何去何從?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可持續發展——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多媒體展示課題和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通過視訊播放,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提高了學生對學習本節內容重要性的認識,濃厚了學習興趣。***

  環節二: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活動一:來自生活的調查

  1.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行動起來,對我國面臨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來次全方位的調查。請同學們拿出課下收集的資料,然後認真閱讀活動的目的、要求和分工。***課件展示***

  活動目的:調查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現狀,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及影響。

  活動要求:課前通過網路或媒體、報刊等方式收集相關的圖文資料,在小組內討論探究,形成調查報告,並選出代表準備在課上彙報。

  活動分工:全班共劃分為三個活動小組。第一組負責調查我國的人口問題;第二組負責調查我國的資源問題;第三組負責調查我國的環境問題。 各學習小組按要求整理課前收集的資料,討論報告內容,推選代表發言。

  2.師:我們先有請第一組的同學為我們帶來關於我國人口問題的調查報告。

  生①:我給大家帶來了兩幅圖片——

  ***生解說***第一幅圖片,展現的是人們平時擠公交車的情景。可以看出,車上是人擠人,人挨人,這種情形給人們的生活和出行帶來極大的不便。第二幅圖片,展現的是每逢過年過節或假期之時,等車的人都會很多,致使不少人延誤了回家。這兩幅照片都說明了我國的人口增長速度快,人口過多。

  生②:我也給同學們帶來了兩幅圖片——

  ***生解說***第一幅圖片展現的是人們在超市購物排隊時的情景。長長的隊伍,長長的等待,嚴重影響了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第二幅圖片是一次人才招聘會現場。現場很多的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由此可見,人口過多給就業帶來了沉重壓力。

  師:結合一組同學的調查結果,請同學們思考,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國人口現狀有哪些基本特點?這會給我國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各學習小組展開討論探究,師鼓勵生積極回答。

  師在生答後引領進行知識梳理——

  ①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我國人口過多,增長過快。

  ②影響:給資源和環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影響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規模,影響綜合國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師:下面,請聽來自二組同學“我國資源形勢”的有關報道。

  生③:這是我國自然資源在世界上的位次,由此說明我國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佔有量少。***課件展示***

  自然資源 總量 人均擁有量 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 耕地面積 3 126 40% 森林面積 8 107 < 12畝 淡水資源 2 76 < 草原面積 6 55 礦產資源 3 80 58% 師:從我國的資源狀況來看,我國到底是資源大國還是資源小國?

  生③:我覺得我們既是資源大國,又是資源小國。因為我國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繁多,可以說是資源大國;但是由於我國是人口眾多,從人均資源佔有量來看,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我國又是資源小國。

  師對生的回答給予積極評價,並繼續引領探究。

  師:結合我們剛才所談論的話題,請同學們總結一下,資源和人口之間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生思考、討論後紛紛舉手回答。

  生:人口過多,對資源的需求量就會不斷增加,給資源帶來沉重的負擔,加劇資源形勢的嚴峻性。

  4.師詢問二組的同學有無補充,生舉手後繼續上臺展示。

  生④:這是我們組收集到的兩幅圖片——

  ***生解說***第一幅圖片是一位老奶奶手裡拿著一株乾枯的禾苗,滿臉的愁苦和絕望。這幅圖片展示了我國甘肅某地區由於持續乾旱,水資源匱乏導致糧食顆粒無收。第二幅圖片是一個小妹妹,手裡拿著一個水桶,正在四處尋找水源。可她小小的水桶裡根本沒有找到一滴水。這兩幅圖片告訴我們,由於我國水資源匱乏,直接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影響了生產,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師:乾裂的地面刺痛了我們的心靈,這不得不讓我們認真反思。我們國家不是一個有著縱橫交錯的水系而水資源豐富的國家嗎?為什麼還是一個水資源貧乏的國家呢?請各學習小組就此問題展開討論探究。

  各學習小組展開討論,師鼓勵生積極回答。

  生:根據地理課上學到的知識,我們知道,我國水資源缺乏,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自然、客觀方面的原因,我國水資源分佈不均,加上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很少,不到世界人均佔有量的四分之一。還有一個是人為的原因,全國城鎮每天至少有1億噸汙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體,全國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質受到汙染,90%以上的城市水源也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汙染。

  師:這位同學說出了兩個原因,一個是自然、客觀的原因,比如說我國水資源時空地理分佈不均;還有一個人為的原因,就是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汙染和浪費了水資源,使水資源更加短缺。二組的同學在資源問題方面還有沒有補充?

  生舉手後,師鼓勵其上前展示。

  生⑤:我在網上收集了一組資料:我國每創造1美元的國民生產總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國的4.3倍,是德國、法國的7.7倍;是日本的11.5倍。這說明了我國的煤、鐵等資源在生產中利用不合理,浪費嚴重,我國的企業能耗非常多,這是我國目前工業的資源利用現狀。

  5.師:看來,除了剛才那位同學說的水資源的這種利用現狀之外,在經濟發展中,所需要的煤炭、石油、鋼鐵等資源,也存在著這種類似的問題。下面,請各學習小組總結一下,我國的資源現狀是怎樣的?產生資源問題的原因有哪些?

  各學習小組展開討論探究,師鼓勵生積極回答。

  師在生答後引領生進行知識梳理——

  ***1***資源現狀:我國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是人均資源佔有量少,資源相對短缺,形勢嚴峻。

  ***2***產生原因:經濟發展和人口過多、過快增長,對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給資源和環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對資源的開發不合理、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嚴重,更加劇了資源形勢的嚴峻性。 6. 師:下面掌聲有請三組同學給我們帶來“我國環境情況”的報道。

  生:我們組調查的是我國環境目前的現狀——

  ***生解說***第一幅圖片中,一些工廠正把生產中的汙水偷偷排放到小河裡,造成水質汙染,使居民的身體健康受到傷害。第二幅圖片顯示的是各種工業汙水,導致魚群大量死亡。

  師:三組同學為我們展示的材料讓人觸目驚心。請同學們結合材料認真思考,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是怎樣的?環境惡化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各學習小組展開討論探究,師鼓勵生積極回答。

  師在生答後引領進行知識梳理——

  ①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是:總體在惡化,區域性在改善,治理能力遠遠趕不上破壞速度,生態赤字逐漸擴大。

  ②危害:環境惡化加劇自然災害的發生,威脅生態平衡,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課前的分組調查,課上的資料整理、總結、展示、講解,有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活動二:小馬河村的故事

  7.師:我國面臨嚴重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原因是我國長期以來只注重經濟發展而忽視了控制人口、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只注重了經濟效益而忽視了社會和生態效益。接下來,就請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像,推測一下,如果任由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繼續惡化下去,我們面對的將會是怎樣的一個世界?

  各組同學展開想像,師鼓勵生積極回答。

  生①:走在路上,人擠人,人挨人……

  生②:人每天出門還得背個氧氣袋……

  生③:地球將變成一個枯燥貧瘠的星球,甚至不適合人類居住……

  師:長此下去,將來的孩子可能會不知道,以前的天空曾經是透明的,大海曾經是蔚藍的,小溪中曾經有魚在嬉戲,大自然中曾經有過鳥語花香。當然,這些只是我們的一種推測,我們當然不希望這種現象發生。但是,這種現象在一個叫小馬河村的小山村卻真的出現了。***多媒體播放視訊***

  ***劇情簡要***從前有座山,山上有片樹,山下有個村,村裡人要致富,要致富就砍樹,樹沒了,人富了,山洪來了……

  師:結合劇情請同學們思考,在整個悲劇上演的過程中,村民中經歷了哪幾個關鍵的環節?

  生:主要經歷了三個環節——樹沒了,人富了,山洪來了。

  師:這裡的“樹”和“富”分別代表著什麼呢?

  生:“樹”代表資源和美好的環境;“富”代表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8.師:從“樹”和“富”的關係,可以看出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各小組展開討論,生積極舉手回答,並進行知識梳理——

  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人口增長過快,對物質資料的需求和消耗隨之增大,就會造成資源的過度消耗和環境的破壞;而資源的過度消耗和環境破壞,又會阻礙經濟的發展和危害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9.師:小馬河村選擇犧牲環境的致富之路是錯誤的,無異於殺雞取卵,飲鴆止渴。那麼,小馬河村的村民們接受教訓了嗎?***課件展示***

  山洪過後,村民們都非常後悔。於是,就有人開始抱怨:想想以前,山上有茂密的樹林,山下有潺潺的小溪,山清水秀,風光無限。那時生活是窮了一點,可是至少不會像現在這樣失去家園啊?幹嘛非要想著致富、發展不可?今後再也不想這種事了! 師:你同意這種觀點嗎?

  生:不同意。我認為應該在保護資源和環境的前提下,發展生產力,我國目前的生產力水平比較低,只有發展經濟才能富起來,小馬河村的村民為了保護資源和環境而停止發展經濟,是錯誤的。

  師:為了保護資源和環境而停止發展經濟,這條道路也不可取。看來樹不能砍,砍了山洪就來了;不砍吧,人就得受窮。砍也不對,不砍也不對,那該怎麼辦啊?

  生隨即陷入糾結中……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兩難問題”設計,意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增強了思品課堂的趣味性。***

  活動三:設計發展之路

  10. 師:山洪過後,小馬河村的村民又都回到了自己的家園。現在就請同學們為小馬河村的村民設計一條新的致富之路,並說說你設計的理由。

  生自由思考。師鼓勵生積極回答。

  生①:我看到小馬河村有山有水,我建議他們發展生態農業。他們可以在山上種植一些經濟作物,如果樹等;還可以在山下建魚塘養魚。這樣就可以既發展經濟,又對環境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生②:我覺得可以發展像電視劇《鄉村愛情》中的“龍泉山莊”那樣的集餐飲、風景旅遊、商業服務於一體的現代化產業……

  師:同學們設計的發展之路,對小馬河村來說都是非常有前途的。相信村民們沿著這樣有著持續發展能力的道路,即可持續發展之路,大步前行,定能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接下來,請同學們思考,小馬河村發展的案例,對我國處理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有什麼啟示?

  各學習小組展開討論,師鼓勵生積極回答。

  師在生答後引領進行知識梳理——

  要正確處理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堅持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實行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基本國策,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展示課件:

  師:1994年7月,國務院頒佈了21世紀議程,明確提出了我國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又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黨的提出,當前我國要厲行節約,全力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實踐證明,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我國正確的戰略選擇。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獻計獻策,教師的引領總結,可有效突破教學難點,加強學生對理論部分的識記和運用。***

  環節三:迴歸生活,拓展昇華

  師:煤炭是棗莊市重要的礦產,有著悠久的開採歷史。但是多年來的過度開採,導致採空區頻現,地面塌陷面積超過160平方公里。塌陷造成多處農田被毀和多處房屋開裂,嚴重限制了城市的發展空間,並對居民的正常生活構成威脅。請你就此向市政府提一些合理化建議。

  生①:我建議就近灌水,發展漁業、水產養殖等;

  生②:我建議利用塌陷地本身的凹凸特色,美化環境,發展旅遊業;

  生③:我建議進行土地填充,還其本色,發展種植業……

  師對生回答給予高度評價,並引領總結:近年來棗莊市堅持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採取多項措施治理採煤塌陷地,取得豐碩成果。隨著市政府改造力度的進一步加大和人們對可持續發展戰略認識的不斷提高,我們有理由相信,碧水、藍天、清風、沃土,必是我們現實生活的美好畫卷。

  環節四:成果交流,積累收穫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嚴重性: ;

  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我決心: 。

  【教師寄語】人類從茹毛飲血的年代,一步步走向今天的現代文明,正是建立在高度理性的基礎之上。今天,我們已經發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只要我們找到一個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就一定能夠創造一個更輝煌的文明。為了把碧綠還給大地,把蔚藍還給海洋,把透明還給天空,為了我們這一代的安康,為了子孫後代的幸福,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構建美好生活環境,可持續發展將永遠是我們正確的戰略選擇!

的人

1.九年級上冊政治實踐鍛造人生教案

2.生活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教學設計

3.九年級上冊珍惜受教育的權利教案

4.政治必修2第一單元《生活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教學設計

5.湘教版九年級上冊政治直面成就與差距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