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語文學習方法

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提高自學能力,學習習慣的重要途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有關小學六年級語文學習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一***積累法

語文學習是一個積少成多、聚沙成塔、長期積累的過程。它需要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壯大、充實。

這種積累應該從小學階段做起,小學語文學習需要學生不斷積累與練習。首先體現在生詞和語句方面,這是學習語文的基本功。每篇課文的生字是學生必須掌握的;課文中出現的***四字***詞語、成語、好詞好句、優美的段落等,學生要理解其意思,在行文、造句、寫作方面靈活運用,文中的優美段落,運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運用的是明喻還是暗喻?語句用詞上有何特點等,這些都是學生要掌握的。有些語句和詞語寫法新穎,或者是當下難以消化的,這時就需要一個摘抄本,將它們記錄下來,方便以後溫故知新。其次,小學階段還會簡單涉及部分標點符號的作用,比如破折號、雙引號等。老師要對講到的課文中涉及的相關知識做記錄,課後自己整理總結,得出規律與結論,為以後的學習掃清“攔路虎”。再次,積累法不僅僅是對課本知識的積累,課外的閱讀也是必需的。新課標要求學生多方面、多元化學習。知識就是海洋,課本里的知識只是海面上的一個浪花,是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的,適當地進行課外閱讀是很有必要的。

***二***“溫故知新”法

溫故知新:複習舊的知識,進而能有新的體會。這是出自孔子《論語?為證》裡的一個成語。孔子是春秋時期的教育家,在教學上有豐富的經驗。他鼓勵學生培養良好的品德,深入鑽研,提出“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在小學階段,不要求每個學生都做到“知新”,但是“溫故”是必須做到的。每天晚上睡覺前,把白天學習的知識在腦子裡梳理回放一次,這樣可以加深記憶,應用這個方法對於學好語文很有幫助。在回憶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有些內容記憶模糊的現象,學生需要勤動手,及時找出課本“溫故”,然後合上書再次回憶,直到可以清晰回顧。如時間允許,則可以多次反覆回憶。由於是當天所學知識,學生的記憶比較深刻,大體印象還在,可以達到“短時間,高效率”的高分效果。如果是回到家、合上書、扔一邊,對所學知識冷落處理,那麼,複習時,面對堆積如山的知識點,不可能短時間內達到高效複習效果。而且速效學習往往只能應付一時的考試,並沒有真正掌握知識內容。這種“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做法是下下策,“急來抱佛腳”不如“睡前多回憶”效果好。

***三***背誦法

托爾斯泰曾說:背誦是記憶力的體操。適當背誦有價值的材料,就像常做體操可以增強體力一樣,可以增強記憶力。

背誦法的主要適用範圍是古詩詞和一些優美的語句、段落。古詩詞是流傳至今的古人的智慧結晶,出彩的詩句承載了詩人多少離愁別緒與悲歡離合。優美的語句段落,是作家對世界萬物的獨特體會,賦予了萬物靈魂。

詩詞的背誦,是教學大綱要求的,考試中是必考內容。詩詞的背誦要建立在對詩句大意瞭解的基礎上,學生首先要熟讀詩句,可以適當參考輔導書,做到口述詩句大意;抓住關鍵字理解詩句意思,在此基礎上背誦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優美的語句段落的積累和背誦,可以幫助小學生增加知識儲備,做仿寫句子等題時,只要從自己的知識庫中提取有關資訊即可。簡單來說就是“存”與“取”。

我們不僅要背,更要做到有技巧地背誦。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程序並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後逐漸減慢。一個人在學習了新的知識之後,若不及時複習,則一週之後的記憶率僅為13%。

人的大腦是一個記憶的寶庫,人腦經歷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練習過的動作,都可以成為記憶內容。艾賓浩斯記憶法認為記憶是一個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的記憶方法是:記住後,在5分鐘後重復一遍,20分鐘後重復一遍,1小時後、12小時後、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分別複習,就會記得很牢固。

【篇二】

一、培養語文興趣

“興趣是的老師”,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這是學習語文的關鍵。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重在啟發學生思考,以平等對話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其主觀能動性得以更充分的發揮,使其學習變為愛學樂學。

二、勤於積累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在生活中、學習中不斷的積累。因此,可以讓學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時間去學習,看一點,記一點;積累一些零碎的知識,在不經意中建造自己知識的高塔。魯迅先生就善於翻閱各門各類的書,隨時隨地積累自己有用的知識。“要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積累,會帶來質的飛躍。對於語文學科來說,只有知識的廣博積累,才有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只有學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語文學習的有心人,點點滴滴地學習,可以把語文學習變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當人們很隨意地學習東西的時候,依著自己的興趣學東西的時候,學習就會變成一件樂事。

三、多讀多練,培養語感

語文是一門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經常以此作為教學重點來訓練。但課堂時間畢竟有限,這必須靠生活點滴積累。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有的孩子讀書能力差,這就無形地成為學習語文的障礙,所以讀書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在以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將重點訓練朗讀,希望家長配合。在家庭教育中,我懇請家長重視讀說訓練,並可以時刻注意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建議家長在用心傾聽孩子讀書的同時,給他一些掌聲,一句鼓勵,一份自信。

四、寫讀書筆記

學習語文,是一個閱讀、思考、寫作相結合的過程,讀讀、思思、寫寫多結合才能提高學習效率。閱讀的同時要寫讀書筆記,把書中最有價值的內容記下來,也要把自己閱讀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記下來。經常這樣做就能提高自己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了。

五、磨刀不誤砍柴工

學生做習題時,不要急於去做,一定要想一想老師講的例題是什麼意思或先看書,把所講的內容全部弄懂後,再做習題。這樣就會感到輕鬆自如。常言道:磨刀不誤砍柴工,就是這個道理。做練習是為了牢固掌握所學的知識,那些圖快、圖省事欲走捷徑的學生,似懂非懂,一味地為做習題而做,常常會到處碰壁,走進死衚衕。返回頭再看書,事倍功半。

六、獨立思考

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要求學生不要急於求教於別人,獨立思考是把死知識變為自己的東西的最有效方法。碰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再去請教老師或同學,一但弄明白,印象會很深刻。而我們的一些學生,懶於動腦筋,恥於問人,甚至請教別人也只停留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這樣是不能掌握所學知識的。為了使書本知識真正變為自己的知識就必須教會學生遇到問題獨立思考。

七、加強背誦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背誦是記憶力的體操。適當背誦些有價值的材料,猶如常做體操增強體力一樣,可增強記憶力。據生理學家研究,重複的刺激可以幫助條件反射的建立和強化。要求學生把有價值的材料背下來,對增強記憶力,提高學習成績很有幫助。俗話說“挖到籃子裡才是菜”,意思是說,很多知識,你只有記住了才對自己管用。因此,必須想方法記住知識。記憶知識,可分為內部記憶和外部記憶。記在大腦裡為內部記憶,記在大腦以外,書本中、讀書筆記中、日記中、摘抄本中、電腦裡為外部記憶。大腦是儲存知識的倉庫,科學家們曾經講過,大腦儲存記憶知識的功能開發利用的不到10%,應開發和充分利用大腦的儲存功能,記憶儲存更多的知識。但對一般人來講,大腦及時記住知識的能力是弱的,過目不忘的人畢竟是少的,很多人記住知識是要靠反覆的記憶。因此,要在大腦之外建立知識的倉庫,這種知識的倉庫,可以是書本、筆記、日記、摘抄本、電腦,平時經常翻看檢閱,就可以把外部記憶變為內部記憶,真正轉化為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很多知識只有經過不斷的反覆的強化記憶,才能在自己大腦裡紮根。知識積累的多了,才能從根本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

八、勤於練字,認真書寫

古人云:“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不同的字跡,亦能反映出不同的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所以擁有一手好字,是語文學習的一部分。我們班寫字工整、美觀的同學有:曾鳳、肖鋒麗、楊李平等。我建議學生可以利用假期跟隨書法老師練習楷書,久而久之的楷書練習,其精神與風格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紮實有恆的要求,讓學生的意志受到了考驗與磨鍊。

【篇三】

一、圈點讀書法

從事語文教學20年來,我讓屆屆學生養成了“不動筆墨不翻書”的讀書習慣,同時,也把自稱為“圈點讀書法”的學習方法滲透於其中。不僅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而且為學生預習課文***課題***找難點,閱讀分析找重點,複習歸納找考點方面理清了思路,取得了實效。

所謂“圈點讀書法”,就是在讀書的過程中用一些特殊的符號在書中做標記,以便在學習的過程中抓住重點、難點、考點。其就是“遇到生字畫圓圈‘○’;碰到生詞加四邊‘□’;優美詞句波浪線‘﹋’;疑難問題一根線‘—?’;重點詞句加大山‘△’”,還有其他可自編。把這種方法運用到預習、閱讀、複習當中:***一***初讀課文時,學生可借讀讀書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可謂是一舉三得;其一鍛鍊了學生查閱字、詞典的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其***二***學生通過查字、詞典弄會、弄懂了字、詞含義,擴大了知識面;其三,為今後複習抓重點字、詞做好標記。***三***再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理清順序,摘抄優美詞句,積累知識;並劃出難理解的句、段意義,為在課堂聽講抓住重點,解決難點起到了航標作用;***四***對複習個鞏固舊知識起到了提醒、重複記憶的作用。學生在以往的過程中,翻開書來,一看見圖示,必須要掌握的知識的重難點就躍然書中,減少了複習當中的盲目性。

二、讀書筆記法

俗話說的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讓學生充分利用教材的空白處,把一些字、詞、句的讀音及所表達的意義記上去,空白不夠就採用卡片式記好了貼上上去。把這種標記知識的方法稱為“讀書筆記法”。多年來的實踐證明這種識記知識的優越性凸顯在一下方面:第一,的益處是隻要課本丟不了,寫在“筆記”上的知識一輩子丟不了。第二,省去了重複作業,節省了時間。尤其在學習多音多義字,近義詞等知識方面,一目瞭然。第三,使學生學會了積累知識的方法,日積月累,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便形成了,從而掌握了自學的規律,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過“電影”法。

所謂過“電影”法,就是讓學生在課餘時間或入睡前,將今天所學各科知識進行回憶、記憶、複習鞏固。對記憶不清,要點模糊的知識,立即翻書看看,對半懂不懂或直接搞不清楚的知識,第二天找老師立即解決。這樣便可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四、歸納法

把具有代表性的知識要點進行整理,尋其規律,找其共同、異同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在語文可的學習欣賞及作業、考試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題,例如:1、他跑出來了。2、他飛也似的跑出來了。問題一,這兩個句子有啥不同?問題二,去掉或加上加點的詞句子有啥變化?這型別的題學生很難掌握、考試時更難以答準確。那麼,研究其句,有規可循。這類題目的規律之一:加上這些詞使句子變得更完整,意思表達得生動、形象、鮮明、深刻、準確;卻掉這些詞語句子變得平淡,也就不存在生動、形象等效果了。幾個“飛也似的”不僅生動形象地寫出來跑的速度,而且深刻、準確地刻畫出了此時此刻人物急切的內心世界。學生只要瞭解掌握了這類詞句的規律性,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分析其意,選擇其詞,這類問題就可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