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學反思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是人教版七年級歷史的知識,主要講述兩漢對內對外關係:對內,出使西域和設定西域都護;對外,打通了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本節課共有三部分內容:1、張騫通西域2、絲綢之路3、班超經營西域;其中,第1和第2個問題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在學習時把大部分的時間投入到這兩部分內容上。通過學習本節課,讓學生掌握我國古代歷史上中原地區與邊疆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絡和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歷史過程。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並通過學習張騫、班超兩個歷史人物,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學生利用導學案學習,這樣有利於他們自主學習,並節約了時間。通過學習,學生們自主學習的熱情很高漲,並積極展示自己的成果,不明白的問題能夠在小組內交流,消化掉。在學習和討論的過程中,對那些積極回答問題的同學提出表揚,以此來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但是,學生們對於基礎知識的鞏固程度還不夠,欠熟練,掌握的不夠紮實。

  我在本節課中也存在著一定的缺憾,1、知識的延伸不夠,如:可以結合現實生活談一談西部的開發,也可以結合今年的7.5事件等。2、在當堂鞏固環節,應多設計一些選擇性題目和材料分析題。3、學生會了的問題,不應該再去過多的強調。4、對於班超部分,使用的時間有點過多,因為是小字部分,可以讓學生大體的瞭解一下就可以。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將積極向優秀教師學習,多看一些與歷史知識有關的書籍,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改正自己的缺點,做一名優秀的老師。

  篇二

  設計的教學,教材的處理太平面化,沒有進入實質性的歷史分析。應當把張騫出使西域的意義內涵挖掘出來。在設計教案時,應當考慮作業的設計。教學設計時,只注重了知識內容的把握,是遠遠不夠的,應考慮提高知識水平的同時更要提高學生的能力,才能做到既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又關注了學生的學習結果,可以促進每一位學生可持續全面成長、發展。《課標》要求學生“形成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逐步瞭解一定的歸納、分析和判斷的邏輯方法,初步形成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的能力;初步瞭解人類社會是從低階向高階不斷髮展的、歷史發展是有規律的等科學的歷史觀,學習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

  我認為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對作業的設計、整合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提煉、加工、組合,全在教師的“會之於心”的徹悟。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的過程。通過課堂學習和課後活動,逐步感知人類在文明演進中的艱辛歷程和巨大成就,逐步積累客觀、真實的歷史知識。在品味教學這一環節中,必須在“情”“質”的帶動下品,去感受、體驗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的過程。通過課堂學習和課後活動,逐步感知人類在文明演進中的艱辛歷程和巨大成就,逐步積累客觀、真實的歷史知識的表現力和生命力。

  在設計教學時,關注作業設計、整合的同時,關注研究,關注實踐,教出自己的個性,不忘給學生上實實在在的歷史課,這樣的課才是好課,才能有助於提高學生能力和水平,才能讓學生學會運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培養對歷史的理解力。

  作業的設計對提高學生知識的理解程度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我這節課設計的選擇題學生完成得較好,說明學生已掌握了本課的知識點,材料題有部分的學生還完成不了,今後還需要在培養綜合分析能力方面加大努力。

  篇三

  在備課過程中,認真研究教材內容與《課程標準》,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教學中注意抓住重點,適時設問,深入淺出地講解難點,且利用大量的圖片或播放影片、音樂,用圖表對比,展開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討論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圖文結合尋找更多的有效資訊,幫助學生學會聯絡各學科知識;充分利用地方史,激起學生學歷史的興趣。 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氣氛輕鬆、活躍。不足的是討論、合作探究學習的時間沒有控制好,課堂小結有點匆忙,鞏固練習沒能完成。如果重新再上這節課,一定注意把握好時間。

  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這樣的安排層層推進,分解進行,老師在學習活動中,只起“引”的作用,放手讓學生分析、討論,注意了學生在學習中對知識的生成和課堂的有效性,學生在學習中自然會作出一些理性思考。在設計中,由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地方較多,應該能夠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和主動學習的願望,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但也可能因此造成學生的討論佔用的時間較多,從而不利於時間上的合理利用。同時,也有可能因為學生不喜歡主動的參與討論,而讓課堂變得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