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的全球化教學設計

  現代科技的進步,特別是交通運輸和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世界經濟出現全球化趨勢。如何讓學生了解世界經濟的全球化?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的主要原因、具體表現及其影響。

  能力目標:通過學習,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全面正確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出現是當代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和必然結果。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經濟全球化的具體表現和影響

  難點: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影響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教師提問:世界貿易組織是什麼時間成立的?中國是什麼時間加入世界貿易?

  學生回答:略

  二、匯入新課

  師: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說改變了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使人類社會的生產力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可以說,二戰後,人類社會經歷的幾番動盪。可是,世界經濟的發展如何?五六十年代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黃金時代,七八十年代是一些後起的國家的黃金時代,但全球經濟發展的總趨勢又是如何?這就是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的第16課《世界經濟的“全球化”》

  出世學習目標

  三、新課學習

  板書:第16課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

  教師提問:什麼是經濟全球化趨勢?哪位同學來解釋一下!

  學生回答:

  預測:學生可能會回答到什麼商品在全球範圍內出售等等。

  教師總結:一般意義上,資本、商品、服務、勞動以及資訊超越市場和國界進行擴散的現象就被認為是經濟全球化。

  師:那麼,經濟全球化趨勢究竟為什麼會形成?這和哪些因素有關?

  板書:一、經濟全球化趨勢形成的原因和條件

  學生:***討論*** 3分鐘

  預測及解決問題:學生可能無法回答此問題,教師提醒學生閱讀書本95頁的正文和小字內容。

  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進行小結。經濟全球化趨勢形成的原因和條件。第一,二戰後,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西方發達國家促進了生產力的空前提高和生產社會化的迅速發展,客觀上要求在經濟上打破國界和地域限制,擴大市場,發展大市場經濟。第二,二戰後出現的民族獨立國家,也通過“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積極尋求國際合作,爭取實現維護民族經濟主權與發展民族經濟的雙重目的。第三,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國際形勢趨於緩和,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發展趨勢。第四,科學技術特別是交通運輸和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大大縮短了世界各地的時間和空間距離,為全球範圍的經濟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

  師:既然,經濟全球化不等同於經濟國際化,也不同於經濟一體化,那麼,經濟全球化在當今世界的經濟生活中有哪些表現呢?

  板書: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表現

  學生直接回答即可。

  師:其實,經濟全球化的最突出表現就是貿易自由化體系的建立。用多媒體展示經濟全球化的三個表現,

  第一:用這個表格

  年代國際直接投資額年平均流量

  1970~1974128億美元

  19891 900億美元

  第二:跨國公司在經濟全球化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它不僅跨國、而且跨集團,力圖在全球範圍開展業務。它們控制著國際直接投資的90%,世界生產的40%,出口總額的2/3和技術轉讓的1/3。

  講述幾個跨國公司,諾基亞手機、肯德基等。

  第三:利用自由閱讀卡,瞭解世界貿易組織,以及中國加入世貿。

  教師知道學生學習書本99頁的自由閱讀卡,瞭解世界貿易組織,中國加入世貿的利弊。3分鐘

  板書:三、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師:經濟全球化已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悄然興起,並逐漸發展壯大。經濟全球化會對全球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書本97頁的內容,找出答案並且理解。

  師:那對於中國而言,經濟全球化趨勢對中國產生怎樣的影響?中國應該如何應對呢?

  雖然課本上有答案,但是一定要強調既有機遇又有挑戰。

  四、課堂小結

  師: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已經不可遏制的形成並迅速發展起來,任何國家已經不可能再孤立於全球化之外,只能積極參與其中,並使之向有利於本國的方向發展。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說課稿

  一、說教材

  1、說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級歷史下冊第七單元《戰後世界格局的演變》的最後一課。

  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二戰後形成的美蘇兩極格局不復存在,國際形勢趨於緩和,世界政治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加上現代科技的進步,特別是交通運輸和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世界經濟出現全球化趨勢,世界正處在向新格局的過渡之中。本課以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為主題,以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的主要原因、具體表現和影響為主要內容,反映了世界日益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的趨勢。經濟“全球化” 趨勢的出現既是當代世界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和必然結果,又將成為新的世界格局的基礎,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趨勢。因此,本課對戰後世界格局的演變這一主題起到了總結的作用。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離不開中國。通過本課的學習,既可以使學生辯證地看待經濟全球化趨勢,又可以使他們增強面向世界,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信念與責任感。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具體表現和影響。

  因為只有使學生掌握了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具體表現,才能把握經濟全球化趨勢本身的內涵併為學習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做準備。只有掌握了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影響,才能認識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從而理解我國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積極融入世界的原因和意義,才能使學生增強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信念與責任感。

  難點: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也加劇了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使發達國家成為最大獲利者,拉大了與發展中國家的差距,使發展中國家面臨巨大的挑戰,凸顯了它給世界發展帶來的弊端。

  由於目前對全球化的態度,世界存在著不同的聲音,要求初三年級學生從利、弊兩方面認識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趨勢,確實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師生共同通過對已有材料進行挖掘和廣泛地收集資料進行必要的探究。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含義和出現的主要原因,掌握經濟全球化趨勢發展的具體表現及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理解經濟全球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還要讓學生能通過對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和利弊的分析,增強論從史出的能力、提取有效資訊的能力和提高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出現是當代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和必然結果。通過學習理解經濟全球化的利弊和中國的對策,讓學生理解中國在全球化趨勢的大背景下面臨著難得的機遇與巨大的挑戰,使學生增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的意識,增強面向世界,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信念與責任感。

  3、過程與方法

  材料解析法:通過收集的材料引導學生對經濟全球化的具體表現和影響得出正確的認識。

  合作探究學習法:經濟全球化是當今的一個熱點問題,還是一個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問題,已深刻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指導學生自主收集相關學習資料,感受經濟全球化。通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收集相關資料,參與對經濟全球化影響的課堂辯論法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在學生辯論後指導學生得出對經濟全球化影響的評價標準:①是否符合生產力發展的標準;②是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標準。

  中外聯絡法:引導學生聯絡我國改革開放的實際和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對策,理解中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三、說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1992年10月,聯合國祕書長加利在聯合國致辭時說:“第一個真正的全球化的時代已經到來”。

  教師提問:加利的話說明當今世界經濟發展呈現什麼趨勢?

  學生回答:經濟全球化趨勢

  教師設問,匯入新課:什麼是經濟全球化?它是如何到來的?它對世界的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

  2、新課學習

  ***一***經濟全球化的含義

  ***通過讓學生從身邊的事物感受經濟全球化趨勢,從而瞭解經濟全球化的含義。***

  課堂搶答:當經濟全球化浪潮襲來,我們身邊的哪些事例能證明我們在不斷採擷經濟全球化的浪花?

  學生回答:肯得基、麥當勞、可口可樂、海馬汽車、賓士轎車、家樂福、耐克、海爾集團、波音飛機……

  教師總結:經濟全球化的含義就是指商品、服務、生產要素與資訊的跨國界流通和優化配置,從而使各國經濟聯絡越來越密切,世界經濟逐漸形成一個整體的趨勢。

  ***二***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的原因

  ***通過閱讀教材、獲取有效資訊,讓學生認識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的原因。***

  教師提問:我們當前的生活中時時處處體現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它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指導學生根據課本第一個子目“經濟的全球化趨勢”的正文和小字部分,提取有效資訊,找出經濟全球化出現的原因:***1***冷戰結束後,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發展的趨勢,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客觀環境;***2***各國積極尋求國際合作,發揮優勢,彌補不足;***3***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來,交通運輸和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便利條件。

  教師提問:可見,經濟全球化的出現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那麼它有哪些具體表現?

  ***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表現

  ***通過收集和整理出的材料,引導學生認識經濟全球化的具體表現,增強論從史出的能力,突出重點。***

  教師出示材料:

  材料一:

  中國對外貿易總額及貿易順差情況

  年份 對外貿易總額***億美元*** 貿易順差***億美元***

  2000 4743 241

  2002 6207 303

  2004 11547 320

  2006 17607 1775

  中國外商直接投資情況***國家統計局***

  年度 使用外資的增幅% 投資金額***億美元***

  2001 468.8 264.8

  2002 527.4 252.2

  2003 535.1 280.1

  2004 606.3 351.5

  2005 606.3 429.7

  材料二:

  據聯合國《2000年世界投資報告》,到2000年,全世界有6萬多家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開展業務。跨國公司控制著國際直接投資的90%,貿易總額的60%,世界生產總值的40%和技術轉讓的1/3,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材料三:

  WTO 1995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三則材料分別反映了經濟全球化趨勢中的哪些表現?

  學生回答:材料一反映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迅速增長。

  材料二反映了跨國公司影響增大。

  材料三的標誌意味著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

  教師小結並提問:世界貿易組織建立的目的是什麼?中國與它有什麼關係?說明了什麼道理?

  引導學生回答:世界貿易組織希望通過市場開放、非歧視性和公平貿易等原則,推動世界貿易的自由化,促進世界貿易的發展。2001年11月,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說明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經濟的發展繁榮也需要中國,中國以積極的姿態與世界相處相融合。

  ***四***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1、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出示材料:

  由於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經濟全球化並沒有使廣大發展中國家從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國越富,窮國越窮。

  ——卡斯特羅

  如果由於害怕全球化的破壞而希望擋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認為是不可取的。

  ——克林頓

  教師提示:經濟全球化趨勢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它不斷髮展壯大,給世界帶來巨大影響,世界各國出現了支援經濟全球化和反對經濟全球化兩種不同的聲音。

  ***根據師生共同收集整理的材料,把學生分成兩個大組,代表正方和反方,進行課堂辯論,培養合作探究學習能力和辯證分析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突破難點。***

  課堂活動:正方觀點:經濟全球化利大於弊;

  反方觀點:經濟全球化弊大於利。

  由學生主持並擔當評委。

  ***材料見附錄***

  教師總結:指導學生得出評價標準:①是否符合生產力發展的標準;②是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標準。

  然後明確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①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②經濟全球化使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拉大;③跨國公司把一些技術水平低、汙染程度高的企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是極不公平的;④國際經濟風險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進一步加大。

  得出啟示: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趨勢。在全球化浪潮衝擊下,不存在避世自保的“世外桃源”,任何國家現在都不可能關起門來搞建設。經濟全球化雖然給發展中國家造成了不利影響,但也為世界經濟的增長帶來了新的動力,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參與國際競爭的良好機遇。發展中國家不能逃避,只能面對現實,參與國際競爭,興利除弊,求得發展。

  2、經濟全球化趨勢下的中國

  教師指導:經濟全球化趨勢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既是一個難得的機遇,也是嚴峻的挑戰,為此,中國採取了哪些措施應對經濟全球化?獲得了哪些成效?

  引導學生根據課本內容獲得資訊:中國在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同時,制定了防範風險的有效政策,引進國外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促進了經濟的高速發展。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通過逐步融入世界市場,經濟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2001年在上海成功舉辦了APEC會議,並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世界經濟全球化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教師進一步引導:在與經濟全球化浪潮搏擊的今天,請你為中國的進一步發展獻計獻策。

  ***開啟學生思維,有利於學生形成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樹立開放的世界意識。***

  策略如下:A 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B 主動熟悉並積極倡導建立全球化新規則,加強國家經濟安全防範。

  C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國際競爭力,打造民族企業,扶持民族品牌。

  D 加大科教投入,培養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各方面人才等等。

  ***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學生能通過本課的學習和積極思考,言之成理都應予以鼓勵、表楊。***

  3、課堂小結:

  當今全球化大潮洶湧澎湃,在國際利益的博弈中是自強還是退卻,國人已經找到了一個振聾發聵的答案:那就是在風浪中與全球共同搏擊,建立和諧世界,謀求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