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五年級下冊預習方法

  課前預習是重要的學習方法,也是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五年級的孩子該如何掌握預習方法呢?一起來看看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明確目標,區分情況

  課前預習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有個明確的預習目標,圍繞目標和要求去開展預習工作。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年段特點、單元教材的進度等制訂切實可行的預習計劃,才能達到預習的效果。不同學段的預習要求也不盡相同。對於一、二年級的學生而言,主要以讀書、識字、寫字為主;到了三四年級除了識字、寫字,還要加上理解詞句、閱讀理解等;到了高年級如果還以中低年級的標準,就沒有預習的意義了,這其實是個長期、堅持、循序漸進的過程。當然也要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而定,有些學困生就可以適當降低一些標準,但一定要抓住教學的目標、重難點有目的地開展預習。一些對文學感興趣的學生也可以適當提高一些要求,對他們更有幫助與啟發。

  二、掌握方法,培養能力

  大部分學生及家長都認為預習就是看書,不把它當作一回事。那是因為他們不明白要如何預習,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方法,提出預習要求,這樣,預習才是有效的預習。課文預習一般都是圍繞“識字”“寫字”“閱讀”展開,概括起來可以分為“五步走”:一讀,就是要將課文讀正確、流利,瞭解課文大意。要做到這點,就要將課文生字詞讀正確,可以利用工具書。中高年級的“讀”應做到反覆讀,能體會其中的語言美,品味句式美,把優美的詞句積累下來,豐富自己的語言。二畫,課前預習時,把本課要求學習的生字,不理解的詞句,用符號畫出來。然後藉助工具書,弄清畫出字、詞的讀音及註釋,並將註釋標註在書上,便於理解,加深印象。三查,這裡的查除了查字典和詞典外,還可以查閱課外資料,蒐集整理本課的相關資料,與老師、同學一起交流。常見的有查閱作者的生平以及寫作背景,便可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像學習古詩,《孔子拜師》《草船借箭》《鳳辣子初見林黛玉》等文章,蒐集並查閱相關的文字資料,會對課文所涉及的人物、歷史背景有個大致的瞭解,在課堂上會更容易理解老師的講解,也會有些自己獨特的見解。四寫,課文要求抄寫必須掌握的生字、新詞或者優美的語句可以摘抄下來,抄寫的過程可能加深學生對句子的理解及記憶,領會作者的精神內涵。中低年級許多有關季節的詩歌都可以通過抄寫加深記憶,為寫作做好積累。五想,能圍繞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思考,可以帶著課後的練習題進行閱讀,當看到文中有答案就直接在書上劃出來,或者寫下來。這樣當老師在課堂上講解時,也就更容易心領神會了。語文的基礎知識面廣、知識點多,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想要預習有成果,要根據學生的學情,合理地安排預習方法,切不可盲目地預習,要持之以恆,養成習慣,這樣才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三、質疑問題,循序漸進

  朱熹說過:“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題,只有帶著問題去讀書的學生收穫才最大。在讀課文的過程中,需要發揚質疑的精神,動腦思考,以鞏固和獲取新知識。讀完課文後對疑難問題或查字典,或查詢資料,或請教同學、老師,交流討論解決。“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只有真正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學習習慣,學方有所得。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預習習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運用循序漸進預習法進行預習時,可以分為幾個步驟:

  ***1***通讀課文。看新課題目,想問題,之後初讀課文,邊讀邊標註出不理解之處。

  ***2***理解並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詞,會自己思考問題,提出問題。

  ***3***結合課後練習和自己的問題進行思考,查詢和閱讀有關參考資料,自己解決一些問題,發現一些新的有價值的問題。

  ***4***將課文讀熟,用簡練的語言寫出主要內容,寫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體會。一般情況下,文章經過這樣反覆、用心地閱讀,學生對文字會有自己獨特、深刻的見解和感悟,對進一步的聽講有很大的幫助。

  語文五年級下冊預習步驟

  第一步,看。就是看課文前的預習提示或自讀提示,看課文。看註釋,看課後的“思考與練習”,看“單元知識和訓練”。看完後。我們對單篇課文和整個單元就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瞭解。

  第二步。查。就是查工具書。要求弄清字音字形,弄清詞或句子的含義,掃清文字障礙。這“看”和“查”,是課前預習的起碼要求。

  第三步,思。就是思考。這一步是較高層次的要求。要求同學們根據提示、課文、練習題進行思考。如提示的內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題的概括、層次的劃分、段意的歸納、句子的理解、寫作特色的分析等問題能否解決。課後習題是否能夠回答。對基礎知識紮實、自學習慣好、自學能力強、有鑽研精神的同學.在“思考”方面可適當要求高一些。

  第四步,批。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標上符號。如不懂之處用“?”,重點之處用“△”等符號。課前自學批的字。最好用鉛筆,聽課後批的字可用鋼筆寫,以免時間一久,將自己的見解與教師的觀點搞混淆了。

  第五步,記。就是記筆記,在看、查、思、批的四個環節中做好筆記。如預習《社戲》一文,看預習提示時,可把與作者相關的內容按名***作家姓名***、時***出生時間***、地***出生地點***、評***對作家的評價***、作***選自哪部作品***歸納如下:

  人名:魯迅

  時間:188l~1936

  地點:浙江紹興

  評價: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魯迅全集》

  課堂上.把自己的預習筆記與老師的講解對照著學,一定會取得更佳的學習效果。

  預習是要一定自覺性的,對學習比較自覺的同學來說,自然不成問題:而對學習不太自覺的同學,不妨採取“預習表格”一類的方法.幫助這些同學,或者說強迫這些同學進行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