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終身學習型教師

  終身學習是當代教師自身發展和適應職業的必由之路,也是新世紀生存的概念,活到老學到老,是新世紀教師的需要,是教育發展的需求。下面小編整理了範文,供你參考。

  篇一

  當我們還沉浸在培訓的忙碌而充實的學習和生活中時,迴歸的腳步已悄悄地向我們走近了,我的心中充滿了各種滋味,堆積了很多情感,珍藏了一份友誼,更收穫了沉甸甸的培訓果實,埋下了深深的思考。

  從教十幾年的我不是第一次參加類似的培訓了,但以往的每一次培訓都像走馬觀花一樣,都沒有這一次的收穫大。在這不同尋常的三個月裡,我們新疆班的五十名教師從四千公里外來到了景色宜人的杭州市,重溫了學生時代的快樂,聆聽了眾多專家名師的報告和講座,見識了資深同行的精彩課堂,領略了特級教師帶來的別樣風情,感受了“現代與經典”的無窮魅力„„培訓的三個月裡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太多太多的難忘,太多太多的精彩,太多太多的感悟„„

  在聽了李春玲博士的講座《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後,我反思了自己平時的教學工作,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再好的教學設計沒有嫻熟的課堂用語來銜接,課堂中出現的意外不會用教育機智來彌補和因勢利導,很多次舉行的各種基本功方面的比賽只能望而卻步„„這一次的培訓給了我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我現在就是一名學生,在課堂上如飢似渴地學習著,吸收著。我學到了很多以前

  不知道的知識,理論知識增加了,對於我來說,李老師的課堂既隨和又有點小緊張,因為李老師會接二連三地提問題,還讓我們討論發言,基於自己的自身素質,既怕回答不上來又怕回答出錯,所以,我總是認真地聽課,不敢開小差,聽了同行們的發言,我也認真記錄,並加以總結,以便論到我發言時我能跟上大家的節奏。李老師從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入手,談到對新課標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對學生能力的提高和拓展,對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滲透和培養,對課堂教學的嚴謹和思考„„還用生動的課例給我們進行及時的講解評析,幫助我們找出不足,讓我們收益匪淺。

  李博士的講座深入淺出的講明瞭一個道理:做為教師要終生學習。通過反思後,我深刻的認識到今天教師的職責是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做人,教會學生生存,教會學生髮展。這就要求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愛崗、敬業、愛學生的人,只有努力去做一個學生心目中的好教師,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師。但任何產品都有保質期,教師呢?在21世紀——網路普及、通訊發達、資訊爆炸的今天,合格的教師不是終身的。以前是“不進則退”,現在是“慢進則退”,昨天的合格教師,今天不一定合格。只有與時俱進,努力,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篇二

  要做終身學習的教師,就要堅持思考和學習,要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儲備知識,摸索教學方法,尤其要加強學習並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具體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終身學習,與時俱進,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接受新的教育

  思想和理念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一定要與時俱進。通過不斷地思考和學習,端正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以全體學生為中心,以每個學生為本,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

  通過學習和思考,我發現在工作方法上“潤物細無聲”的小雨可能比“雷霆萬鈞”的暴風驟雨效果更好。有人說: 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愛自己的孩子從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一種本能,而愛別人的孩子是一種超脫、飛躍,是一種昇華。教師的愛是良好師生關係的潤滑劑,教師的愛是教育工作的靈魂。有了愛,師生就可以無障礙地溝通;有了愛,在師生和諧的氛圍中,就可以開展教學互動,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二、要終身學習,隨時更新儲備知識

  在資訊時代,學生資訊的來源很多,知識老化的週期很短,更新的速度很快。只有不斷學習,隨時更新儲備知識,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一名教師的知識如果儲備不足,教學中必定捉襟見肘;反之,如果教師具備了比較紮實的知識功底,具有學者的風範,課上舉一反三,遊刃有餘,那麼課堂將是學生有效充電的場所。教師並非人人都博學,但要通過不斷地學習朝著博學的目標去努力。最可怕的是,有的教師以為自己的學歷高,讀的書多,就不再充電,不再學習,那他只會誤人子弟,他自己也終將被社會所淘汰。因此,作為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思想,平常要多讀書,常看報,勤上網。總之,要做一隻辛勤的蜜蜂,時時處處採摘知識的花粉,釀出合時的蜂蜜。

  三、要不斷地摸索教學方法,尤其要加強學習並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

  教,為了什麼?教,是為了不需要再教;教,是為了學生自己學習。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和上海市基礎教育工作會議都強調學校教育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在教師不再是惟一的資訊源的今天,一個好的教師,絕不應該僅僅滿足於把自己滿腹的學識傳授給學生,而更應該著眼於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以“漁”是也。學會學習是學生今後走上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學會學習是學生學習的最高目標。

  常言道,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想,這次培訓活動已經把我領進了教育教學的神聖殿堂,對教師來說,成長最重要的是以終身學習為途徑的自我培訓,我的自我培訓之路還很長,我的專業成長道路也還很長。相信在今後的教學中,自己一定能一如既往,發揚這三個月裡的學習精神,多學習、多反思、多實踐。我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篇三

  努力成為一名終身學習型教師

  ——中職教師課堂培訓總結

  中職教師課堂培訓是我一次難得的充電機會,授課有鮮活的例項、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確實讓我感到受益匪淺。這次培訓的內容十分豐富,包括師德師風,教學工作規範和教學經驗交流等諸多方面的系統學習。我覺得自己深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感觸頗多。

  本次培訓讓我對教學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們要用一顆善良的心,包容的心去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公平、公開、公正全面的評價學生。我們要一視同仁,更要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指出,讓他們有成就感、榮耀感,激發他們向上、向前。老師要做到熱愛學生,幫助學生,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這樣學生才把我們當親人看待,有什麼解不開的“疙瘩”才敢於給我們說,我們才能共同解決好,使我們的這個“家”更加美好。

  培訓專家答疑、研討交流、瀏覽簡報、學習同伴優秀作品等也給了我很大的收穫,在談到面對困難如何克服的問題上,各位老師們還提出瞭如何加強教師之間團結合作的方法;在教學教法經驗方面,要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的教學環境下,我們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我擔任數學教學,如何使自己能夠有質量、有效率、有能力地教好學生,使學生能夠持續地從心靈深處接受我的教學,這就需要我努力的備課、努力的學習......當然這其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就是多學習其他老師的教學方法。

  通過本次培訓,我對教師心理調適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並獲得了更多的方法,這對自己是一種鼓勵。鼓勵我們教師適應教學環境、生活環境、人際關係環境;鼓勵我們要更加理性地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角色;鼓勵我們要做一名終身學習型老師,做一名能夠不斷適應新知識新問題新環境的老師;鼓勵我們要堅持創新,在教學中發揮自己的聰明和才智,爭取在教學中獲得更大的發展。這些鼓勵,使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了信心和動力。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喜歡你,喜歡聽你的課,進而喜歡聽你的指導。這就要求個人魅力不斷提升,在積累經驗中獲得一種平和優雅的心境,在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獲得學生的信賴。

  對培訓的建議就是,我個人感覺如果培訓能增加一些中職學校專業特點相對強點的內容,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篇四

  我們當教師的在暑假開學前後大都會遇到過這樣的情景,家長託人要求為孩子調班級,換老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從名師;我們在座的也有孩子,作為家長,我們當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跟著學校裡最優秀的老師學習。因為大家都知道名師出高徒——合格的教師塑造合格的孩子。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就要與時俱進,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教師。我今天就如何這個話題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以求共勉。

  在網路普及、通訊發達、資訊爆炸的今天,合格的教師不是終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師,今天不一定合格。所謂終身學習型教師,就是要堅持思考和學習,要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儲備知識,摸索教學方法,尤其要加強學習並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

  一、教師要終身學習,提升教學水平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一個合格的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業務知識,學習大綱,鑽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上好每一節課。提高教學能力,首先,我們要多閱

  讀與教育教學相關的書籍,充實理論知識。其次,在學校裡,我們要虛心向身邊的同事學習,多聽聽他們的課,教學上的問題多交流、多請教,取其精華為我所用。還有就是向名師學習,這次培訓,我們每人手裡就有一本《中國著名教師的精彩課堂》,書裡以名師精彩課堂實錄為主線,輔以概述與解析。我讀了幾篇,感覺很有收穫,我非常喜歡於永正老師的課,他的課強化誦讀,注重感悟,課上得很樸實,卻讓學生如沐春風。當然,不是每一位名師的教學模式我們都可以拿來用,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理念去選擇並仔細研讀,學習名師的智慧、人格、理念、精神和境界。

  二、教師要終身學習,隨時更新儲備知識

  在資訊時代,學生資訊的來源很多,知識老化的週期很短,更新的速度很快。只有不斷學習,隨時更新儲備知識,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教師應具備廣博的知識作基礎,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得有一桶水,“根深才能葉茂”,一名教師的知識如果儲備不足,教學中必定捉襟見肘;反之,如果教師具備了比較紮實的知識功底,具有學者的風範,課上旁徵博引,舉一反三,那麼課堂將是學生有效充電的場所。教師並非人人都博學,但要通過不斷地學習朝著博學的目標去努力。因此,作為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思想,平常要多讀書,儲備經典名句適時引用;常看報,關注國內外重大事件;勤上網,跟上時代的腳步。總之,要

  做一隻辛勤的蜜蜂,時時處處採摘知識的花粉。

  三、 教師要加強學習並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

  這些年,科技的進步給教育領域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鉅變,新技術和新方法的使用使得教與學變得更加生動,更加有趣。作為教師,應該注意加強學習並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課件的適當運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對課文的理解,,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縣電教中心曾開展的課件培訓對廣大教師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通過培訓,我們大都能製作簡單的課件,幷且運用到教學中去。在課堂上,老師不僅要用多媒體來授課,而且要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去學習,現在網路資源非常豐富,讓學生利用網路開闊學生的眼界,豐富自己的知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只有合格的教師才能塑造合格的學生。教師只有終身學習,才能厚積薄發,才會不負社會、學校、家庭的重託。

  篇五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老師的不學無術。”可見,擁有紮實的專業功底對教師站穩講臺是多麼的重要啊!過去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如今,時代發展了,社會進步了,“一桶水”已遠遠不能激起受到資訊浪潮衝擊的學生的興趣。一位好的老師不但要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還須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這樣才能真正的掌握教材、才能在課堂上真正的吸引學生,成為一個有魅力的教師。

  作為地理教師更應該有淵博的知識,上課時才能更好的駕馭課堂,瀟灑自如、妙語橫生,才能吸引學生,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總之,淵博的知識和靈活的教學方法是造就一位成功教師的必備條件。回想起來,在課堂上有時候確實因為自己的知識匱乏使課堂失去了許多靚麗的色彩。其實學校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學習的機會和學習的形式,比如說:與大師對話、聽業務講座、每週都有的公開課和教研活動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和給自己充電的機會。俗話講的好“外治不如內治” ,我們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總是說要加強自己業務與政治的學習。而實際上往往成為一種泛泛而談的“學習”。只有當自己真正的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時,並且願意去學習、去思考時知識才會真正的變成自己的,為你服務。

  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知識的“源頭活水” 。教到老,學到老,要不斷給自己“增氧” 、“充電” 、“擴容” 、“重新整理” ,更新知識,創新理念,超越自我,厚實為師的底氣。把做為一名良師,做一名讓學生終身難忘的老師,成為我們每一個老師的終生的追求。只有這樣,講起課來才能才氣橫溢,充滿魅力,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自覺自願地接受你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