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化學教育的論文

  化學是一門與生命密切相關的教育課程,在化學的教育中透視著生命教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高中化學教育教學方式改革初探

  摘要:教師要做好教學工作,在完善自身的同事更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指導學生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完成教學目標,最終實驗教師與學生的共贏。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方式

  1.高中化學教學現狀的分析

  目前迫於高考的壓力,高中化學教學方式仍是以教師為主體,“一言堂”、“填鴨式”授課,教學方法單一、僵硬,未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能動性。教師為了完成學校安排的教學任務,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把理論知識強加給學生,學生在課堂上提問和發言的機會很少,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大多數停留在記憶性和理解性教學,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思維活動普遍地存在著依賴性、單一性、無序性等特點。學生機械的學習教師傳授的知識,知識點掌握的很牢固,但是缺乏運用知識的能力。複習策略不當,忽視學科能力的培養。許多教師採用拉網式訓練的複習備考方式。這種複習方式雖然利於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養。但是不利於學科綜合能力的培養。

  2.結合時代特徵改進教學方法

  當今時代是空前發展的時代,是網路的時代,是知識和資訊的時代。因此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改進教學方法。

  2.1教師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要廣泛收集教學相關資訊,增加自己化學知識的儲備,將教學內容清晰、準確的傳授給學生。在如今網路越來越發達,教師可以將教學中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改編成網路流行的歌曲如小蘋果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且方便學生記憶。

  2.2教學與計算機輔助教學有機結合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走進每一個課堂,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圖文合一,動靜相輔,形象直觀。它能夠動態的演示覆雜的過程,將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如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這一知識點的講解,如果只是靠教師語言描述,學生很難想象和理解,但是藉助於多媒體課件可以生動形象地將原子核排布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增加學生的記憶,加深學生的理解。

  2.3教學內容與學生自主性學習相結合

  傳統的教學以教師的教學為主,學生很少通過自己的活動學習知識。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在課前收集查閱相關資料,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帶著問題學習。此外,教師在教學中要留下時間讓學生思考,提高教學效率。

  3.逐漸引導社會一切教育為高考服務的心理

  高中化學教學必須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其核心任務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當前化學教學較為普遍的存在著單純以應試教育為目標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成績成為課堂位於的價值取向。一切教育為高考服務,忽略了對學生思考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4.結束語

  化學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構建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形式,實現“活”教學。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實踐,以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化學課本上的知識源於生活和生產實踐,因此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結合身邊的化學常識及其化學環境,如廚房化學,日常用品等,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解決高中化學中學習的難題。摒棄傳統以講為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事業不斷進步,教學改革讓我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高中化學是培養學生化學素養的重要階段,也是高考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教學改革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各個方面的支援配合,尤其是教師與學生的積極配合。教師要做好教學工作,在完善自身的同事更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指導學生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完成教學目標,最終實驗教師與學生的共贏。

  參考文獻

  1、綠色化學教育現狀及其面臨的挑戰蔡衛權,張懿,李會泉化學通報2003-09-18

  2、關於《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釋疑王磊,畢華林化學教育2003-01-28

  範文二:高中教學中化學教育論文

  摘要:課堂是教學的載體,課堂是治學的終端。如果每一位任課老師都能做到“有效課堂、有效教學”,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挖掘他們的學習潛力,從面達到良好的學習效益。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育

  一、進行有效的備課

  教師的備課應當堅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而教材則是課程標準最直觀的體現,教師應當根據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進行有效和具有創造力的教學。在備課時應當採用集體備課的形式,通過備課老師的交流討論,整合集體的備課思路,形成初步的教學預案。其後,每位教師還應該根據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初步的教學預案進行細緻的整理和修改完善,再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另外,在對每個教學環節設計的時候還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現有知識以及所掌握的技能情況、學習潛能、學習興趣和需要等方面的因素,還應特別注重對教學評價的設計。最後是對學生習題的準備,選題的佈置不要隨意性,而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學生的選做以及必做題目,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化學知識的同時提高化學的學習興趣。

  二、新教材的正確認識和合理使用

  在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下編寫的新教材完全體現了新的課程標準,不再是以知識的邏輯性為依據進行編寫,而是以學生為主,根據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其認知水平進行編寫,與現實生活具有緊密聯絡,並具有很強的探究性、直觀性。要促進學生對教材知識更好的學習和理解,教師就應當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創造性再加工,根據學生情況以及課程標準將教材變得更加簡單易懂,更加適合學生的學習和接受,以此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新教材是以一個螺旋式的上升過程來引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一步到位只會讓學生感覺到困難,喪失學習信心,這種逐漸增加學習難度和深度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得學生能夠由淺入深的接觸化學知識,變得樂於學、主動學。

  三、巧妙的實驗設計

  新課標對教師的要求是能夠創造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教學氣氛,以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主,從而促進學生的終生髮展以及個性發展[1]。作為化學教師則應當設計生動有趣的教學課堂,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以此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實驗教學作為化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教學手段,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有著極好的作用,是其他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的,我們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注重化學的實驗教學。

  ***一***讓學生親自動手參加實驗

  演示實驗是中國化學實驗教學中的一種重要形式,教師為學生親自進行實驗演示,讓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認識更加形象,便於理解記憶。傳統的實驗教學大多是教師在講臺上演示、講解,一人獨唱,很少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展示。首先,這種只有教師動手演示實驗的教學模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其次,學生親自動手的做實驗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及時發現操作中的自身問題所在,也更易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儘量引入趣味實驗

  45分鐘的課堂教學,要讓學生能夠全身心的聚焦課堂,則需要教師對教學情境的費心設計,在課程中引入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實驗則無疑在讓學生學習到知識的同時也達到了聚焦同學們注意力的效果。也可以通過學生自行設計趣味性的實驗,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這樣就可以讓同學們在娛樂中無形的加強了知識的記憶和運用,增強了的同學們對化學的探究興趣。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改進實驗,綠化實驗

  化學實驗在整個高中的化學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僅是學生學習和驗證化學知識的有效手段,同樣是提升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重要方法[2]。然而,在教材中要求完成的實驗當中有一部分存在著用藥量大、實驗產物和藥品有毒、易發生事故等不利因素,不能很好的開展實驗,更不能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因此,就需要老師對化學實驗的進行改進和創新,使其在操作上更加簡單方便,同時儘量解決資源和減少環境汙染的問題,這也是一種對化學教學的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對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都具有一定的有利意義,同時也是堅持化學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舉措。

  四、有效的教師講解

  課堂教學固然需要著重對學生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然而也絕對離不開教師的講解和點撥。教師清晰有效的講解可以在學生的自主研究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根據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所遇見的問題和易錯點、難點等方面進行適當的點撥,幫助學生總結規律和分析解決疑難部分。講解的內容多少、講解的思路方法、用時的長短都是需要教師在教授過程中應當注意的。教師的有效講解,才能給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效果,真正達到高效課堂。

  五、師生交流

  師生之間的交流同樣是有效教學的關鍵之一。一切為了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新課標理念的核心思想和重要方向。師生間的有效交流合作,首先是需要讓每位學生在課堂都能認真對待和集中精力聽取,這就需要教師的課堂需要有一定的吸引力,問題的講解應當難度適中,進行有策略的講解。其次,是對學生的情感進行關注,哪怕是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句讚賞的話語、一個親善的笑容,從小處出發關心學生,瞭解學生,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幫助學生完成整個學習過程。若能這樣充分根據學生的認知進行教學,學生學習化學的有效性也必將得到極大的提升。

  課堂是教學的載體,課堂是治學的終端。如果每一位任課老師都能做到“有效課堂、有效教學”,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挖掘他們的學習潛力,從面達到良好的學習效益。當然,實現“有效課堂、有效教學”還有許多值得我們研究和探索的地方。“讓每一堂課都成為有效課”,這是我們每一位老師一種追求,更多的是一種責任!

  參考文獻

  1、現代教育技術在大學化學教學中的應用黃紫洋;吳華婷;林深;大學化學2011-04-28

  2、面向21世紀教育改革——中學化學與大學化學教學內容銜接的思考劉士榮,朱裕貞大學化學1998-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