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濟州西門外旅館閱讀答案

  《宿濟州西門外旅館》是宋代詩人晁端友的詩作,這首詩是詩人投宿於鉅野旅舍時一首抒情絕句。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宿濟州西門外旅館》閱讀材料

  宿濟州西門外旅館

  晁端友

  寒林殘日欲棲烏,壁裡青燈乍有無。

  小雨愔愔人假寐,臥聽疲馬齧殘芻。

  注:①烏:烏鴉。②愔愔:寂靜無聲

  《宿濟州西門外旅館》閱讀題目

  ⑴詩中的“烏”和“馬”兩個意象有何作用?請簡要說明。***4分***

  ⑵詩的三、四兩句,葉夢得《石林詩話》作“小雨愔愔人不寐,臥聽羸馬齧殘芻。”其中“不寐”與原詩“假寐”相比哪個更好?請簡要說明理由。***4分***

  《宿濟州西門外旅館》閱讀答案

  ⑴ 詩中的“烏”和“馬”既是實景,又傾注著詩人的感情***1分***:烏鴉暮投林,而詩人卻無家可歸,疲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2分***“烏”和“馬”,一反一正襯托了詩人奔波勞頓、悽風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1分***

  ⑵ “假寐”更好。***1分***“假寐”,即坐著打盹兒,表明詩人旅途勞頓,要睡又心緒不寧,只得“假寐”,同時由本句的“坐”到第四句的“臥”層次清楚。***2分***而“不寐”則與第四句“臥聽”重複。***1分******說“不寐”好,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宿濟州西門外旅館》賞析

  詩的一二兩句由暮寫到夜,由野外寫到室內,形成一種清冷、孤寂的氣氛。“寒林”,除了寫荒郊野景,黃葉零落,林木蕭疏,還暗寓著季節。“殘日”,也是一方面繪景,紅日西沉,暮靄瀰漫,同時也明點著時間,已近黃昏之時。冬日傍晚,“欲棲烏”,也就是“烏欲棲”,烏鴉要歸巢了。殘暉籠罩著疏林,寒林的梢頂盤旋著歸鴉,構成了暗淡淒冷的意境。第二句由外景轉為內景:“壁裡青燈乍有無。”“青燈”,即油燈,其光發青,故名。陸游《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為節》詩云:“白髮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乍有無”即乍有乍無,也就是燈光忽閃忽閃,時亮時暗。這是由於燈芯小,且有風吹的緣故。烏鴉歸林,旅人投宿,在此日暮天寒之際,寓居於燈影幢幢的旅舍之內,詩人心旌搖盪,思緒紛亂。

  詩的三四兩句由坐寫到臥,由雨寫到馬,宣洩了一種空虛、落寞的情緒。“假寐”,指不脫衣冠而睡,通常指坐著打盹兒。在昏暗的燈光之下,外面下起了淅淅小雨,更使人增加愁悶。終因時間過久,解衣而臥,但怎麼也不能入眠,還聽到槽頭的馬在嚼著草料。夜闌人靜,疲馬嚼著殘芻,窸窣之聲,更使人覺得深夜的沉寂。“疲馬”是疲倦的馬,“殘芻”,意為草料不多了。“疲馬齧殘芻”,既表明時間之久,夜之深,又表現聲音之弱。臥聽著疲馬齧著殘芻,觸動著詩人疲於奔波,深感孤寂的情懷,更使他久久不能入眠。

  這首詩寫詩人羈旅之中感到飄泊無定、前路茫然的感情,寓情於景,頗具功力。以物寓意,自然貼切。詩中的“烏”與“馬”既是實景,又傾注著詩人的感情。詩人將這兩物攝入詩篇,是有含意的。烏鴉暮投林,而人卻無家可歸,只得暫棲旅館。疲馬夜不眠,猶如人夜深仍然難寐。以景明情,含蓄蘊藉。詩人以殘日的餘暉,青燈的微光,小雨的細聲,疲馬的齧芻等自然之景,形成一種幽寂、空漠的意境,從而烘托出他的心情,詩人外孫葉夢得在《石林詩話》捲上記這首詩的三四兩句為“小雨愔愔人不寐,臥聽羸馬齧殘蔬”,“蔬”其實為“芻”之誤。“不寐”不如“假寐”,“羸馬”不如“疲馬”。因為“臥聽”就已明示為“不寐”,不必重複。而“假寐”,則說明詩人感到旅途勞頓,要睡了,但心緒不寧,又不能入睡,先是“假寐”,而後決計臥眠,層次是很清楚的。至於黃庭堅受到此聯啟發而得句“馬齧枯萁喧午夢,誤驚風雨浪翻江”***《六月十七日晝寢》***,系寫馬嚼枯萁之聲,猶如風雨翻江,與這首詩中的意境迥然不同。這裡是寫長途勞頓,所以用“疲馬”,而“羸馬”是瘦弱的馬,用在這裡也就不切合句意。問題還在於這首詩中的燈光、雨聲、馬齧,其亮度、響度都是低弱的,情調是一致的,對詩人的情懷都起著襯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