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績效管理論文

  績效管理指的是管理者用來確保員工的工作活動和工作產出與組織的目標保持一致的手段及過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篇一

  淺析政府採購績效管理

  【摘要】從1998年開始全面推行以來,我國政府採購制度得到了發展,但以次充好、尋租腐敗、資金使用效益不高等問題促使我國完善政府採購制度,以提高政府採購的效率。本文擬從分析我國政府採購的現狀著手,找出政府採購面臨的問題並剖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完善我國政府採購績效管理的意見建議,以真正的發揮政府採購在社會、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巨集觀調控作用。

  【關鍵詞】政府採購,現狀,績效管理

  一、前言

  政府採購是指公共部門為了開展日常政務活動或為公眾提供公共服務的需要,在財政部門的監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式,利用國家財政性資金和政府借款,從市場上為政府部門或所屬公共部門購買商品、工程及服務的行為。政府採購有自身的特殊性,採購資金的公共性、目標的多重性、範圍的廣泛性等使得政府採購有別於一般性採購,理應受到更多的監督與跟蹤,以保證資金使用的效益性和公平性,使社會資源得到最優配置,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我國政府採購制度從無到有、採購規模由小到大,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政府採購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購法》的正式實施,這標誌著我國政府採購制度已走上規範化、法制化的程序。但目前我國政府採購工作仍處於初級階段,在預算編制、執行管理、規模數量等方面仍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實行政府採購績效管理是強化政府採購監督管理、解決當面問題的需要,也是發揮採購巨集觀調控作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必然要求。

  二、政府採購面臨的問題

  政府採購制度經過十幾年發展,其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出現的問題不少,且危害程度越來越嚴重,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政府採購面臨的風險越來越嚴重。採購風險是指在政府採購過程中,在一定條件下和一定時期內,由於各種意外情況的出現,使政府採購的實際結果與預期目標相偏離,並給政府採購活動造成損失的可能性。採購風險大致分為風險外部和內部風險,外部風險包括制度風險與封閉風險,內部風險包括方式選擇風險、委託—代理風險和尋租風險。隨著我國政府採購工作的開展,這些風險提高了政府採購的成本,降低了政府採購的效率與效益,嚴重影響了我國政府採購制度的發展進度。

  ***二***政府採購市場化運作不夠。在西方國家看來,由於採購資金來源的公共性、業務的公開性、公眾關注性等特點,國家需對政府採購市場實行自動化和網路化管理,讓採購雙方更多地在市場上實現採購行為。而我國政府的採購行為中,市場化程度不高、人為操作性過強等嚴重。採購過程中,由於不是完全參與市場競爭,所以才會出現“以次充好”、“劣幣驅逐良幣”等現象。採購行為發生後,由於缺乏恰當的市場監管,使得各種違法採購行為並未受到市場的監督和應有的懲罰。

  ***三***政府採購相關法律法規不規範與滯後嚴重。一直以來,國家貫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所以政府採購行為需要相應法律法規的保障,而我國政府採購還沒有成體系的法律法規,許多法律法規的建設也只是處於起步階段,沒有統一的政府採購立法,更多的是地方自行制定的規章制度,侷限性較大。

  ***四***政府採購監督不嚴,績效管理滯後。我國政府採購工作已全面鋪開,需要相應的監督評價,而政府採購績效評估正是監督政府採購行為、提高政府採購績效、改善政府形象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我國政府採購績效評估基本處於探索階段,尚未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績效評價體系,缺乏明確的監督主體、監督客體、監督內容;對資金監督管理不規範等,迫使我們不斷尋求解決政府採購低效、完善採購績效評估的政策措施。

  三、完善我國政府採購績效管理的政策建議

  鑑於我國政府採購面臨的問題以及政府採購績效管理的缺陷,更新完善我國政府採購績效管理模式和理念已經勢在必行,本文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完善相應法律法規。高效率政府採購目標的實現,必然依靠符合社會實際情況要求的、完善規範的法律制度來實現。國家首先制定一部完善的政府採購績效管理相關法律,樹立全域性和區域性理念,同時要細化具體的法律規範,增強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加強具體規定之間的聯絡,防止脫節。同樣,對於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必須重視,做到有法必依。

  ***二***建立健全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政府採購績效評價的關鍵環節之一就是確立科學的指標體系,如果指標體系偏離目標、相互之間缺乏聯絡,那麼公正、科學的評價也就無從談起。指標體系的構建首先要有指導思想,要有構建原則,既要有經濟指標,也要有社會發展和環境建設的指標;既要考核已經表現出來的顯績,也要考核潛在績效;既要考慮當前,也要考慮未來。同時,可以設立指標層級體系,使指標體系不是流於形式。

  ***三***加強對政府採購人員的績效評估。採購人員的素質高低與專業化水平直接影響到政府採購工作的質量,影響著政府採購目標的實現。要提高政府採購的效率,就應該加強對執行人員的績效評估,建立相應政府採購人才的選拔、培養和淘汰機制,加強對政府採購人員執業技術和職業道德的培訓,以量化指標為基礎,強調績效考核針對工作和業績,強調績效標準,開展多維評估,最大限度的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

  ***四***開展政府採購績效審計。我國目前的政府績效審計更多的是針對基本建設投資、金融業務進行的,可將績效審計引入政府採購領域,通過績效審計對政府採購行為提供獨立的評價,特別是有效性評價,促進被審計採購單位為達成各自的採購目標,以提高效率和效果。

  四、總結

  我國政府採購工作已經實施了許多年,對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實現政府轉型、發揮巨集觀調控功能等發揮了重要影響。但也應看到政府採購工作中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問題,如不解決,將嚴重影響政府採購的效率。因此要樹立全新的績效評價理念,不斷完善政府採購績效評價體系,以及建立了電子化採購平臺、提倡綠色採購等,推進政府採購工作績效管理邁入一個新的臺階,實現政府採購目標,真正發揮政府採購的功能作用。

  參考文獻:

  [1]李亞平﹒政府採購制度的國外經驗及國內問題分析[J]﹒經濟論壇,2013

  [2]聶長虹﹒西方盆要發達國家政府支出績致考評的實殘[J]﹒財政研究,2010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