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險管理論文

  金融風險是指任何可能導致企業或機構財務損失的風險,是經濟主體在金融活動中遭受損失的不確定性或可能性,為了金融業的發展,金融風險管理必不可少。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篇一

  金融風險管理淺析

  摘 要: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人們對金融風險管理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該文從分類、目標、現狀、對策等方面對金融風險管理進行了簡要闡述。

  關鍵詞:分類;目標;現狀;對策

  一、風險管理內涵

  風險是指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金融風險是指任何可能導致企業或機構財務損失的風險,是經濟主體在金融活動中遭受損失的不確定性或可能性。風險管理涉及組織內所有層面的活動,從企業總體的活動到各業務部門的活動,到個業務流程等等,都有風險管理的參與。

  金融風險管理是指,在金融機構籌集和經營資金的過程中,對金融風險進行識別、衡量和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有效控制和處置金融風險,用最低的成本,即最經濟合理的方法實現最大的安全保障,規避、化解風險,獲得最佳效益的金融活動。

  二、金融風險管理的分類

  按照金融風險的物件來劃分,它包括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外匯風險管理、證券投資風險管理、期貨投資風險管理等等。按照金融風險的成因來劃分,有客觀金融風險管理與主觀金融風險管理。按照金融風險波及的範圍來劃分,有巨集觀金融風險管理與微觀金融風險管理。按照金融風險的承擔主體來劃分,則包括國家金融風險管理和經濟實體金融風險管理。

  三、金融風險管理的目標

  在識別與衡量金融風險的基礎上,對可能發生的金融風險進行控制和準備處置方案,以防止和減少損失,保障貨幣資金籌集與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這是金融風險管理的最主要目標。

  四、我國金融風險管理現狀

  ***一***資本市場資訊不透明

  如果資訊不夠透明,將會造成上市公司財務資訊和重大事件資訊嚴重失真、內幕交易頻繁,這些伴隨著巨集觀資訊的不確定性引發市場混亂並有可能會造成市場的急劇震盪。

  ***二***資本市場不夠完善規範,投機氣氛濃厚

  由於非流通的國家股、法人股具有控股性質以至於他們能夠較容易地對股市供求關係進行控制,加之市場運作過程缺乏有效監管,機構或個人投機心理嚴重,這些從根本上決定了資本市場的價格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從而整個市場的大幅度波動和劇烈震盪在所難免。

  ***三***金融機構資產質量不斷惡化

  根據有關統計資料,我國僅四大行的不良資產就高達約2萬億元人民幣,不良貸款所佔比重達20%,儘管近年來部分銀行不良貸款比重增長趨勢有所減緩***有的呈下降趨勢***,但由於金融壓抑的長期積累,銀行不良貸款比重仍然較大且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這些不良貸款有可能會引發進一步恐慌,給本已遭受重創的系統帶來難以想象的動盪。

  ***四***金融產品發展滯後制約了實體經濟的發展

  目前,我國金融產品品種單一,投資者可自由選擇的投資渠道狹窄,不能充分享受金融機構提供的各種金融服務,嚴重製約實體經濟健康穩定發展。

  五、預防金融風險的幾點對策

  ***一***加強政府職能部門的金融監管力度,給予風險管理部門一定職權

  監管部門要積極鼓勵和支援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創新,提高風險監管水平同時,在控制好風險的前提下簡化准入審批程式和審批環節,還要進一步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法規和部門規章,創造有利於創新發展的法制環境,促進新業務走上良性迴圈的軌道。建立一個權責利相互匹配的風險管理組織管理系統,並給予一定權力和承擔相應的責任,獲得相當的利益收益。若沒嚴格有力的風險管理機構,間斷和片面的管理將導致風險管理者無法從整體上準確獲知和進一步控制風險。因此,風險管理組織結構框架,應具有完整性和連貫性,從而保證管理沒有疏漏且能落到實處。

  ***二***積極建設交易市場及深化交易機制市場化改革,為金融創新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我國市場主體還不夠成熟,法律體系還不夠健全,所以應當積極探索學習國際經驗,建設交易市場,深化交易機制市場化改革,逐步建立全方位高效的金融監管體制。

  ***三***加強對銀行業資產的監管,為金融機構準備充足的保證金和準備金

  近些年來,國內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一直居高不下,近幾年,國家加大金融監管力度,通過清收剝離盤活核貸等辦法,不良貸款率明顯降低,已降至目前的不足10%,為中資銀行和國際金融接軌奠定了紮實的基礎,為金融創新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從目前看,金融監管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國有銀行還揹負著不良貸款的沉重包裹,這極大地妨礙了它們與國際金融的接軌,實現全球的經濟發展戰略。所以銀行資產的監管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只有實現有效監管,才能降低不良貸款率,為金融機構實現全球戰略準備充足的保證金和準備金。

  ***四***強化息技術風險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投資戰略

  隨著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科技在銀行業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就對資訊科技手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銀行業安全穩定和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同時也要加強風險防範意識。利用現有的科技手段,提高風險防範度。金融機構要據未來的收益確定長遠投資目標,尋求投資機會。並於國際金融接軌,創造良好的國內國際環境。總之,在金融危機形勢下,政府及金融監管部門要加強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管力度,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對銀行資產實行有效監管,尤其是對創新產品收益和風險狀況的瞭解,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和風險承受能力,為我國金融業創造良好的國內國際環境。

  參考文獻:

  [1]王浩.四大戰術“管住”金融風險[J].新理財,2010,***2***.

  [2]劉明偉.探析金融危機下的金融風險管理[J].中國商界,2009,***12***.

  [3]劉瑤.淺談後金融危機時代我國金融風險管理[J].金融管理,2009,***11***.

  [4]陶海映.金融危機對金融風險管理的啟示[J].統計教育,2009,***11***.

  [5]吳曉求.中國資本市場目前存在六大混沌[J].證券日報,2003,***10***.

  篇二

  金融創新中的風險管理

  【摘要】金融創新是促進金融發展的重要手段,它為金融發展提供了新鮮血液。但隨著金融業的逐步開放,創新活動日趨增加,隨之而來的便是金融風險的凸顯。本文通過對金融創新中金融風險的分析,提出了應對金融風險策略,為以後風險管理的研究打好理論基礎。

  【關鍵詞】金融創新 金融風險 風險管理

  在以盈利為目的的金融業裡,金融創新是發掘潛在利潤的重要工具。但是由於近年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得金融業開始重視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之間的關係。為了保證金融創新的可持續效應,需要加強對金融創新的風險管理。

  一、金融創新概念

  金融創新問題首次被提出是在奧地利政治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所撰寫的《經濟發展理論》中。我國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金融創新是指金融內部各構成要素的重新組合,以及對各要素進行創新性變革而創造產生的新事物。從以往對金融創新的研究可以發現,對於金融創新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三個層面:巨集觀層面、中觀層面和微觀層面。巨集觀層面是將金融行業歷史發展的重大變革作為一次次金融創新。金融創新就是金融業發展史的真實寫照,沒有金融創新的存在就沒有金融業的不斷髮展。中觀層面是指政府或金融機構為轉移經營風險,降低經營成本,適應經濟環境,通過改變金融中介功能,創造一個具有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高效率資金營運體系的過程。微觀層面是指金融工具的創新。對金融工具的創新主要可分為信用創新型、風險轉移創新型、增加流動創新型和股權創造創新型。

  由此可知,我們可以認為金融創新是改革現有的金融體制和創造新的金融工具,以獲取目前無法取得的潛在利潤的過程,它是一個為盈利動機推動、緩慢進行、持續不斷的發展過程。

  二、金融創新過程中的風險表現

  任何創新活動都會伴隨著風險,而這種風險有的是可預知的,有的是不可預知的。金融創新活動也勢必無法擺脫金融風險的束縛,隨著金融創新的全面發展,金融風險也會隨之加強,隨之而來的是複雜化和集中化的高風險。其具體表現為:

  首先,金融創新導致金融市場風險加強。金融創新不斷推動金融市場的發展,但同時也為金融市場帶來了巨大的風險隱患。這種風險是金融中介組織普遍面臨的風險,不管是資本市場還是貨幣市場,都會受到金融風險的影響。資本市場所面臨的風險主要表現在資本金不足,資產規模小和業務風險突出。而貨幣市場主要面臨的風險主要表現在盈利水平下降、不良資產比例增高。金融市場通過創新來不斷地贏取潛在利潤,但由於市場基礎條件的缺陷,導致創新風險的加強,這需要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來彌補風險所帶來的隱患。

  其次,金融創新導致金融系統風險加劇。金融系統是金融中介機構和金融市場共同構成的有機體,市場資金通過系統從資金盈餘方向資金短缺方移動。這種建立在資金流動基礎上的系統使得金融機構間保持者密切的交往,形成了以資金為紐帶的合作關係,而這種相關性也導致了個體金融創新所帶來的風險直接波及到系統內的其他金融機構,這種金融風險具有迅速擴張的特點,從而直接影響到金融系統的穩定性。

  最後,金融創新導致金融經營風險加深。金融創新促進金融機構間的不斷競爭,而這種競爭導致了金融機構的只求高收益的行為,這種行為必然會伴隨著高風險到來,這便導致金融機構信譽值的下降。這直接加深了金融行業的經營風險,經營的潛在風險一旦變成現實必將會給金融機構帶來巨大的損失。

  三、防範金融創新風險的對策

  金融創新為金融行業帶來潛在盈利的同時,也使得金融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因此,金融中介機構進行金融創新的同時,需要防範金融風險的產生。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髮展,金融市場風險已經成為金融中介結構面臨的主要風險。現階段,我國金融機構所創新的金融工具具有較低的風險定價,風險轉移能力也較弱,因此,提高市場風險管控能力是目前金融機構和政府監管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金融創新的驅動下,政府部門的金融監管也要進行改善。金融監管是一國政府為保證巨集觀經濟平穩有序進行,實現巨集觀經濟目標,通過一定的金融主管機關,依照法律、法規和一定程式,對各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實行檢查、組織、協調的過程。政府監管部門既要積極鼓勵金融機構的創新,規範創新行為,提高監督管理水平,又要完善相關的金融政策和法規,建立合理有序,可持續發展的金融創新環境。

  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是金融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而這種趨勢也勢必加強了國際化的金融合作。加強國際金融行業的合作可以瞭解國際先進的金融理念,通過金融市場資訊共享能夠為金融創新提供寶貴的知識型經驗。不僅如此,我國監管組織還可以參與到國際監管組織內,參照國際化標準制定我國金融業務的相關規則,使之達到全面的金融合作。

  四、結語

  金融創新在我國還處於起步階段,它的成長需要金融機構、投資者和政府監管機構的共同推動。政府監管部門要將公共利益放到首位,監督金融中介機構向金融投資者告知風險資訊,使金融投資者的利益得到保護。政府監管部門還要與金融機構共同履行對金融投資者教育的責任,無償性地向金融投資者普及金融知識。金融機構在進行金融創新的同時要充分分析金融市場狀況,對金融產品的研發要立足於當下金融市場,只有這樣才能在金融創新的過程中更有效地降低金融風險。

  參考文獻

  [1]鄭明川,包萬根,蔣建華.論我國的金融創新及其風險管理[J].商業研究,2003***20***.

  [2]張曉琴,馮莉.論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管理[J]. 商業研究,2005***02***.

  [3]闕鑫華,陳明賀.淺談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管理[J].經濟研究導刊,2007 ***07***.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金融風險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