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心理疏導教育在高三年級的應用論文

  廣義的心理疏導是絕大部分人認為的模糊範疇,它包括了幾乎所有心理諮詢和治療。從廣義的角度來理解,這個概念的中文表述與它的外延不匹配。狹義的心理疏導是一種以人本主義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為基礎理論,通過言語的溝通技巧進行“梳理、洩壓、引導”,改變個體的自我認知,從而提高其行為能力和改善自我發展的心理疏洩和引導方法。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析心理疏導教育在高三年級的應用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析心理疏導教育在高三年級的應用全文如下:

  2015年4月9日,泉州某中學18歲高三男生跳樓自殺,疑因壓力過大。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消失。近年來,大中學生因心理健康問題而出現過激行為的事情層出不窮,屢見報端。這些都反映了現在學生的心理健康存在著問題,對學生,特別是高三學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己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如何對於高三學生的心理進行積極疏導,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下列幾種方法:

  一、引導學生體驗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感,樹立信心。

  高三階段學生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幫助學生正確看待自己,對自己有一個客觀、全面的評價。教師可採用問卷形式或者同學互評,讓他們對自己的優點、缺點進行打分,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和薄弱點。讓他們明白考試成績出現起伏、心理生理上出現一些小問題是極為正常的,不必為此背上思想包袱。其次,讓學生充分看到自己的實力,在考得好的時候,將成功歸結為自己的能力,體驗內心的喜悅感和成就感。考不好的時候,不要因一次考試成績就否定自己。引導學生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改變方法,從而樹立“我能學好”的信心。

  二、幫助學生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在高三的學習中,很多學生都會制定學習計劃,但往往出現學習計劃不科學,如:出現偏科現象;缺乏自主複習;不能從自身考慮,過於拔高;不能合理安排時間等。這樣學習計劃就不能發揮作用,學習效率差,導致學生學習壓力大,心理問題頻出。為此,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比如:分階段設定學習目標和計劃,注意學習和休息相結合等。同時幫助他們認真完成計劃的執行,讓他們認識到只要自己能夠嚴格執行科學的學習計劃,自己所制定的各項預期目標就能更好地實現,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緩解和消除考試焦慮。

  三、加強師生交流,構建良好師生關係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保證。經過兩年多的接觸,高三學生對教師有相對高的信任感。此時如果教師能針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採取有效的交流,則更易被學生接受。這裡的交流不是說教式的,更多的是朋友式的傾聽。各個科任教師可以在班主任的帶領下,進行分工合作,對班級或者本學科幾個主要的需要額外關注的學生定期進行交流。特別是考前指導和考後的情緒調整。或者採取結對交流的方法,讓學生與自己信任的老師結對,經常進行思想交流,及時發現不足,消除不良心理,調整衝刺心理狀態,讓學生始終處於最佳的競技狀態。

  四、鼓勵同學互助,緩解緊張人際關係

  處在高三階段的學生之間是相互競爭的關係,也是共同成長的關係。但一部分學生過分強調了前者,忽視了後者,使自己的人際關係變得緊張,產生心理壓力。教師可利用班會課等平臺,使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自己的學習經驗,分享各自的成功方法,在同學間形成資源共享的環境,達到並肩奮鬥、共同進步的目的。比如:在考試之後,或者感覺壓力大的時候,不妨找比較知心的同學,單獨談談話,互相鼓勵等。避免學生間敵對、敵視現象的產生,破除學生狹隘的對手觀念,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經驗交流的方式,培養學生健康寬厚的性格和積極進取的做人理念。

  五、做好家校聯絡,改善學生家庭關係

  高三階段,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特別高,也很容易傷心失望。再加上學生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有的與父母的關係發展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為此,我們在做好學生在校期間的工作的同時,還應該積極為學生與家長搭建橋樑,解除隔閡,緩和學生與家長的家庭關係。這裡可以採用如:舉辦學生家長聯誼會等方式。讓學生用多種形式表達對父母的愛,講述他們的理想;家長談談他們獨特的人生經歷、教育心態和教育方法等。促進學生和家長的溝通。

  六、適當開展集體活動,轉移壓力

  我們還可以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幫助學生釋放和轉移各種壓力。如:開展心理諮詢活動;組織多種多樣的班會活動;組織學生進行戶外活動等。有利於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和頑強的精神,將這種精神和意志力轉化為學習上的動力,去勇敢地挑戰高考。

  總之,高三是學生人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階段,是學生真正走向成熟的開始。高三學生的心理疏導是一件艱鉅而煩瑣的工作,需要家長、教師以及全社會的共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