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藝術教育在人才培養中作用論文

  藝術教育,是一種提高個人素質、修養的新興教育,隨著中國第三產業的發展,藝術教育已經逐步佔據教育體系的主要地位,而除了北京電影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高等藝術院校外,還有類似藝先鋒、庶吉這樣的權威培訓機構在不斷促進此板塊的發展。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分析藝術教育在人才培養中作用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分析藝術教育在人才培養中作用全文如下:

  一、藝術教育的重要意義

  高校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組織機構,承擔著傳授知識、培養人才的責任與使命。如何培養更多高素質、複合型人才,是高校越來越重視和關注的問題。如今現代教育中藝術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重量性也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

  在大力培養高素質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當今,藝術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提升高校大學生的文化品位、淨化心靈、豐富情感與思想內涵、增長才幹,而且藝術的美可以舒展心靈、拓寬思維,為創造性想象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間。幫助學生形成對美醜、善惡、榮辱的正確認識,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大學生的藝術素養、提高大學生藝術實踐能力,使廣大學生樹立向真、向善、向美的價值追求,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也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需要,能夠提升校園的文化氛圍與品位,讓整個校園形成富於創新活力、健康向上的良好的人文環境。

  二、以美術、音樂藝術教育為例闡述在素質培養中所起的積極作用

  1.美術教育在素質培養中的作用。

  美術教育具有鮮明的特性,即對事物的形象表現性、運用色彩表達的感染性和展示創作成果的愉悅性。學習美術既能有效地激發創作熱情,提高審美能力,還能有利於激發潛在的想象力、創造力和開發智力。美術教育的過程也是培養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的過程,更能鍛鍊和不斷提高記憶力,因為形象比抽象事物更能促進人的記憶。創作過程還能幫助學生鍛鍊耐力、體力和自控力。美術屬於藝術的範疇,美術作品是由物質材料構成的可視形象的藝術世界,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是時代精神的文化結晶,對美術作品的鑑賞關係到在校大學生生活品質的提高。也是大學生應具備的文化素養。

  馬克思說:“如果願意欣賞藝術,你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這就是說美術教育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也是培養大學生擁有審美眼光的一條好的途徑。調查發現受過良好美術教育或具有美術修養的人,都具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美術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學生進行選修美術課、學習美術作品創作時,不僅是對意志力、耐心與恆心的考驗,也是提升自信心會的一個良好的途徑。在學習美術作品鑑賞時,作品中美的色彩、線條、形體、風景等有利於擴充套件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理解美、鑑賞美的能力,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進而起到讓學生知善惡、識美醜,淨化心靈,陶冶情操的效果,促進個人內心與所處社會環境之間的協調。正像康德說的“:美是道德上善的象徵。”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藝術教育中來,有助於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及個性的發展。

  2.音樂教育的價值所在。

  音樂無國界,音樂是全世界的共同語言。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表達思想和感情以及進行傳達傳遞情感交流的一種重要形式,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它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音樂為人們提供精神文化需要,反映社會生活又給社會以深刻的影響。

  音樂的教育功能就是對人們產生政治思想和道德倫理的教化作用,激發愛國熱情和奮發向上的精神。音樂教育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更加顯示出它的獨特功能和作用,音樂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三、藝術教育對專業學習的促進作用

  大學生藝術教育主要指:大學生在文學藝術欣賞、審美能力和藝術才能等方面的教育培養。具體包括文學、書法、繪畫、舞蹈、音樂、戲劇、影視、雕塑、建築等各方面的薰陶。國內更多的高校相繼設立了大學本科生選修美術等藝術課程的規定。高校進行藝術教育,有利於培養和提高他們對藝術的感受力、鑑賞力和創造力。美術教育與學科專業人才培養密切相連,美術與園林藝術、建築學、城市規劃等專業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絡。

  從中國園林中煙水空濛的杭州西湖、北京北海佇立的白塔、巧奪天工的蘇州園林到西方整齊莊嚴的法國古典園林、優美自然的英國風景園林,在我們領略如詩如畫的園林藝術時,也瞭解了世界各民族對美的不同看法、不同構思,這對開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豐富的審美情趣有積極的作用,對專業發展也起到引領作用。從古典園林藝術、建築設計到現代城市建設與開發,是在時代、風格與文化的積累中形成和發展的,現代的景觀園林、城市建設滲透著對實用價值的考慮、對自然的探索、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的理念。在美術教學中讓學生懂得了這些知識與道理,為將來所從事的專業學習與創造有著深遠的意義。

  建築設計的本質就是創造,在學習鑑賞與審視了一個又一個的經典建築後,學生們會逐漸產生對美的追求、探尋與思考。以建築學為例,目前,工科院校中建築學專業的藝術教育功能對培養有特色、專業素質高的畢業生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建築學是一門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學科,包含工程藝術和人文藝術。但國內高校建築學專業在教學中更加重視專業技術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建築藝術效果的美學規律教學,導致學生思維方式侷限,缺乏創造性思維和設計能力及創新性,而創造性思維在建築設計中的運用對設計的結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教學中加強對藝術理論和人文學科的教學,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的一個重要方法和途徑。在學習欣賞民歌時,可以瞭解不同的行政區劃分、地理概況、地形地貌、人文環境等知識,對拓展工科專業學生的文科知識有促進作用;在學習西方音樂時,拓展對世界地理、世界歷史知識的瞭解;對研究西方文學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在欣賞中國古典歌曲時,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尤其是古典文學中詩經、楚辭、樂府、絕律詩、詞曲等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在藝術教育的實踐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參與和創造;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專長和聰明才智。我校藝術學院作為以工為主的多科性大學的藝術學院,每年各專業彙報表演旨在加強實踐教學工作,不斷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我們在做好專業藝術教育的同時,還要做好公共藝術教育工作,將藝術教育、美育教育輻射到全校,真正做到文化引領校園,實現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在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美學修養的同時也促進不同學科、不同專業間的相互交流、學習、融合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