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學課程論文

  金融市場風險,指金融資產的市場價格變化或波動而引起的未來可能損失,是各經濟主體所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貨幣金融學論文

  一、改革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參與度

  ***一***分組教學

  第一次上課時,要求學生每6—8人自動分組,推選組長,每組佈置一個專題,專題一般是當前金融熱點話題,要求該組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點,進行任務分工:蒐集資料、整理資料、篩選資料、製作與修改PPT、PPT彙報等,通過這種分組教學,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同時組長還要負責本組學生的考勤工作和該組各個學生完成任務情況的打分,教師和其他各組組長要對該組最終提交的成果進行考評打分,最後該組每個學生的打分就是三者的加權得分。這種方式既強化了學生對當前金融熱點話題的關注,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還鍛鍊了學生的蒐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調研分析能力、表達能力,為學生進入企業奠定了良好的職業能力。

  ***二***實踐性教學

  每次課前五至十分鐘,讓學生自願到講臺上通過各種方式:新聞播報、板報、視訊、PPT等解說近幾天發生的金融大事、要事,並附以簡要的評論;在金融機構體系和商業銀行的講述中,要求學生選擇我市的某家金融機構進行實地調研,瞭解該金融機構的視窗設定、業務開展情況等;根據相關章節內容,將涉及到的法律法規上傳給學生,要求學生課後閱讀,並通過提問等方式進行檢測;讓學生課後閱讀金融方面的一些報告如《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等,並書寫心得體會或讀書筆記,等等,通過這種實踐性教學,培養了學生的金融意識,提高了學生對金融的關注度、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法是我們在各門課程的講授中運用得較多的方法,金融方面的案例非常多,通過對相關案例的合理運用,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加深學生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還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前對案例進行精心篩選,選擇最適合的案例融合到相關章節內容的教學中。比如在信用的講授中,我們可以引入信用卡透支的案例,讓學生知道信用的重要性,個人信用記錄是我們的“經濟身份證”;在利率的講授中,可對我國貸款利率的放開進行解析,並進而對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情況進行探討。案例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抽象的金融理論,也使我們的教學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各種錯綜複雜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達到了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目標。

  ***四***問題匯入式教學

  問題匯入一般用在教學活動開始前,針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既可以通過經濟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和學生感興趣的例項匯入,可也通過已學內容回顧匯入,還可運用多媒體提出問題匯入等。例如在貨幣政策工具的講解中,我們可以先引入《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的某段材料,讓學生思考一下在這段材料中運用了哪種貨幣政策工具,這種貨幣政策工具是如何調控的,有什麼樣的效果,從而引出接下來要講的某種貨幣政策工具。問題匯入式教學方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有利於新課的實施與開展。

  二、充分利用網路,加強與學生的溝通

  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極大豐富了教學過程的生動性,促進了多樣化資訊的傳遞。在《貨幣金融學》的教學中,我們可以藉助於微信、飛信、QQ、***等各種溝通手段,實現課程相關資料的最大程度共享,及時答疑解惑,加強與學生的有效溝通,同時實現課後部分作業的電子化。四、改革課程考核方案為了相對準確地評判學生的學習態度,達到真實、公平與合理,在《貨幣金融學》考核中,我們始終採用平時考核和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方式,根據當學期教學實施計劃,靈活設定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的佔比。如為了加大學生平時考核力度,提高學生平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我們可以將平時考核和期末考試設定為各佔一半,將平時考核貫穿於教學始終,這樣就杜絕了某些學生臨時抱佛腳的心態,重視平時的學習。平時考評可以包括作業***習題、心得體會、讀書筆記等***、課堂提問、課堂隨機小測驗、專題分組彙報、考勤、課前新聞解讀、期中考試等。期末考試內容構成中,為了體現層次,除了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客觀複述題外,還要出一些結合中國當前經濟、金融領域實踐問題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的主觀分析題。以上考評方法,我們在每學期開課的第一次課中即對學生闡明,既是讓學生明白這種考評方法的意義,也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與授課教師的配合。

  三、結束語

  總之,為了培養持有雙證書、符合企業需求的應用型創新型金融人才,我們在《貨幣金融學》的教學改革中,在保證基本理論教學活動規範性的基礎上,對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評方法等方面進行了不斷地實踐與探索,以保證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範文二: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現狀

  [摘要]證券市場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證券市場特有的籌集資金、資產重組、公司價值發現及風險提示等功能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國經濟健康、穩定執行的必要條件。由於證券市場運作機制複雜、資本虛擬性等原因,產生風險的可能性極大。實踐表明,對證券市場進行監管可以提高執行效率,防範和化解風險,使證券市場更好地為國民經濟服務。

  [關鍵詞]證券市場 監管 現狀 發展趨勢

  一、證券市場監管的概念及意義

  所謂證券市場監管,是指證券管理機關運用法律的、經濟的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對證券的募集、發行、交易等行為以及證券投資中介機構的行為進行監督與管理。證券市場監管是一國巨集觀經濟監督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對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一是加強證券市場監管是保障廣大投資者權益的需要。二是加強證券市場監管是維護市場良好秩序的需要。三是加強證券市場監管是發展和完善證券市場體系的需要。四是準確和全面的資訊是證券市場參與者進行發行和交易決策的重要依據。

  二、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國證券市場從無到有,發展到現在的規模,成績斐然。然而,由於市場發展迅猛,政府監管部門疲於應付大量繁雜的日常事務性工作,不

  金融證券論文 證券金融證券市場監管論文: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現狀及其未來發展趨勢研究

  經意忽略了對市場發展急待解決的根本的監管制度建設。為了儘快解決一些短期凸顯的問題,往往採取急救辦法,甚至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強行調控市場,雖然暫時緩和了事態,但是很可能為日後的市場發展和監管工作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隱患。監管存在滯後性和弱效性。儘管我國證券監管機構近年來加大了對欺詐與操縱的打擊力度,但行政監管往往是事後監管,監管存在顯著的滯後性和弱效性。

  滯後性。從違規行為的發生到監管機構做出處罰,往往歷時彌久,監管行為存在明顯的滯後性。另一方面,監管力量相對有限,調查費用不菲,一些市場欺詐行為未被處理,成為漏網之魚,使違法者產生僥倖心理,鋌而走險。當前經濟體制改革中的焦點問題—金融體系的創新與改革—是一項牽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這些背景決定了不同領域的金融法規政策之間存在高度的相關性和制約性。比如,證監會的某項措施可能符合單一證券監管目標的最優化,但由於與其他金融管理機構處於分割狀態,其監管決策未必能達到國家整體金融及經濟發展的最佳效果,因此證券監管決策缺乏科學性在所難免。對投資者的保護機制不夠完善。海外成熟的證券市場對投資者的保護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

  1.投資者教育機制。對投資者在證券市場基礎知識、證券法律法規等方面加強教育,尤其是加強市場風險教育,有利於投資者熟悉市場、認識市場運作的客觀規律,就像對適齡兒童進行系統的免疫接種一樣,打預防針對增強自我保護能力大有好處。

  金融證券論文 證券金融證券市場監管論文: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現狀及其未來發展趨勢研究

  2.投資者訴訟機制。投資者可以通過集團訴訟等方式,對作出虛假資訊披露的公司提起訴訟,並且比較容易獲得相應的賠償。

  3.投資者賠償機制。國外的證券市場通常設有賠償基金:一方面,可以提高投資者入市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構建防範系統風險的緩衝機制,由市場風險引起的損失可以得到有效的賠償。目前,我國的投資者教育機制剛剛起步,投資者訴訟機制和賠償機制還未真正建立併發揮作用。

  三、完善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的建議

  第一,解決我國證券市場的問題必須具備一個基本的外部環境,即已上市的或將要上市的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必須轉化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主體,它們不能僅僅將證券市場作為融資的工具。由於證券監管機構沒有合法的理由介入上市公司內部治理,因此依靠證券監管機構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不現實。

  第二,我國證券監管機構必須迴歸保護公眾投資者利益的立場。證券監管機構發展市場的職能應該限於巨集觀層面,而微觀層面的職能必須剝離,這樣才能使投資者保護職能真正得以發揮。其發展市場的微觀層面職能則交由證券交易所通過合約和自律規則行使。

  第三,必須對我國政府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合理確認證券市場監管機構與國有資產管理機構的法律地位,使證券監管機構切實履行公共管理職責。

  第四,必須確立合理的證券監管機構內部組織架構。我國受制於

  金融證券論文 證券金融證券市場監管論文: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現狀及其未來發展趨勢研究

  憲法,無法賦予證券監管機構更大的獨立性。但是,證券監管機構實行真正意義的委員會制是可行的,而不是名義上的委員會制。

  第五,明確證券監管機構與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上市公司等的法律關係。新《證券法》對於證券監管機構與證券交易所的職能劃分仍然是不合理的,沒有對證券交易所的法律地位給予合理的確認。應當把交易所定位為法人企業性質或者第三部門,並推動證券交易所之間展開競爭。

  第六,推動立法和司法的發展。完善的法律、相對“積極”的司法有助於證券市場糾紛的解決,減輕證券監管機構的壓力。

  總之,中國證券市場作為一種制度安排,是國家為實現其效用最大化,比較該制度安排的收益與成本後,從制度安排集合中挑選出來的,其實質是解決漸進改革中出現的新的制度不平衡。同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證券市場相比較,中國證券市場具有外生性,這種外生性證券市場存在制度缺陷。中國證券市場是漸進改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存在的問題是改革過程中不斷積累的深層次矛盾的反映。加之,證券市場“泡沫”機制所產生的風險,使得中國的證券市場極為複雜,實施監管的難度很大。中國證券市場主要功能是“為國有經濟融資”服務,並進一步分析得出“為國有經濟融資”與“證券市場風險控制”間的矛盾具有不可克服性,從而得出證券市場的監管困境根源在於其制度缺陷,所謂的監管失措只是監管當局的無奈之舉。中國證券市場的問題不能單純的依靠“加強監管,提高監管水平”來解決。在轉軌經濟中,監管當局是有所作為的,可以在證券市場的制度重建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戴圓晨.股市泡沫生成機理以及大辯論引發的深層思考——兼論股市執行扭曲及莊股情結.經濟研究, 2001.

  [2]黃少安.制度變遷主體角色轉換假說及其對中國製度變革的解釋——兼評楊瑞龍的“中間擴散型假說”和“三階段論”.經濟研究,1999.

  [3]青木昌彥,錢穎一.轉軌經濟中的公司治理結構:內部人控制和銀行的作用.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

  [4]潘英麗.中國證券市場規範發展問題研究.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5]楊瑞龍.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的理論思考.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