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和創新理念

  摘要:服務是圖書館的基本宗旨,是貫穿圖書館發展的主線,是圖書館的核心價值觀。本文聯絡實際闡述了高校圖書館怎樣做好為高校教育和科研的服務工作。
  關鍵詞:圖書館;服務理念;目標服務。
  圖書館服務是為了獲得知識在傳遞中的軌跡,是為了獲得公民整理素質的提高,是為了獲得讀者需求被滿足的效果,是為了獲得人生價值實現的喜悅。圖書館服務賦予圖書館人以高尚的榮譽、真誠的尊敬、奉獻的欣慰、清苦的價值和文化人生的偉大。
  高校圖書館要提高服務和創新理念需要具備以下幾點:
  一、積極主動提高圖書館館員的綜合素質。
  高等教育要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離不開圖書館資訊資源的開發利用,高校圖書館為教學、科研服務義不容辭,要努力成為高等教育強有力的後盾。圖書館館員是圖書館適時服務和發展的關鍵,圖書館館員必須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知識結構、服務水平、業務技能、言談舉止及溝通技巧等直接影響到為讀者服務質量的基本素質。
  作為文獻資訊中心“導航員”的圖書館館員,必須不斷提高業務技能水平,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才能適應變化發展的新環境。同時,應儘量擴充套件相關問題的知識涵蓋面,充分利用圖書館現有的各種實體資源和網上虛擬資源,依靠現代資訊科技為圖書館提供知識面更廣的知識服務。知識服務包括基於分析和基於內容的參考諮詢服務、專業化資訊服務、個人化資訊服務,知識和資訊得到系統化、綜合化、深入化,產生針對性和適應性更強的再生知識。
  二、建立以館員為中心的現代圖書館管理理念。
  圖書館收集、儲存和提供文獻資料服務的基本職能已經不能成為衡量一個圖書館服務水平高低的標準。在資訊時代,只有提高所有館員的管理服務水平,才能滿足讀者不同的文化需求。
  館員在提供知識資訊和檢索服務的過程中,一方面是文化知識、檢索技術的傳授過程;另一方面是素質修養、服務質量的展示過程。一方面讀者要求獲得具有相當質量的文獻資訊;另一方面館員要充分掌握更高的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技能,在這一動態互動過程中,館員與讀者的關係是相互教育與被教育、服務與被服務的特殊關係。其中,館員起著主導作用,服務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讀者對圖書館服務的評價,所以要加強對館員業務的針對性培訓。
  館員作為圖書館服務工作的主體,作為資訊資源與讀者之間的橋樑與紐帶,館員在圖書館工作中扮演著主角。因為在同樣條件與環境下,由於館員個人素質與能力的不同,在工作效果上就會產生很大的差異。為了更好地向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必須樹立“以館員為中心”的現代圖書館管理理念。
  三、轉變角色,更好地為高校的教學、科研工作服務。
  我們要變圖書館館員為“知識導航員”,其職責就是幫助人們選擇資訊、評價資訊,為讀者提供更多的創新性服務。
  高校圖書館的核心價值就在於為學校裡的教師和學生提供各種類別的資訊資源,高校圖書館必須充分發揮資訊資源優勢,根據現在科學的發展趨勢,注重增加交叉學科、綜合學科文獻的比重配搭,從而滿足讀者對各個學科、門類學習研究的需要。
  四、開放一切時間和館藏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需要。
  從我校上世紀60年代建立圖書館以來,從封閉到開放,再到現在先進的藏閱一體模式,經歷了漫長的漸變過程。藏閱一體的開放服務模式已成為現代高校圖書館的重要特徵。我認為圖書館服務的首要原則是開放性原則,開放是服務的前提,沒有開放便無服務可言。現代意義上的圖書館開放,是一種全面開放,包括資源開放、時間開放、人員開放和館務公開。
  圖書館的所有館藏資源(包括實體館藏和虛擬館藏)和設施向讀者開放。資源開放的內容及要求有:(1)所有館藏全部開放利用;(2)實施藏閱一體式借閱管理;(3)經常進行館藏宣傳(如新書通報);(4)館與館之間相互開放資源,實現資源共享;(5)館內所有設施(如書庫、展覽廳、視聽室等)向讀者開放;(6)全面揭示館藏,健全檢索體系等等。
  在開放館藏資源的同時,要最大限度地延長讀者利用圖書館的時間。如北京大學圖書館,不僅保證天天開館,而且保證一天二十四小時的開館時間。我校圖書館上世紀90年代每天開館8小時,讀者反映開館時間短,而且所有的開放時間均在上班和上課時間,使一些教師和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借閱和歸還圖書,再綜合了以上老師和學生反饋的意見後,開館時間逐漸延長到現在的每天13.5個小時,增加了5.5個小時,雖然增加了工作時間,但是這樣基本上能夠滿足廣大師生的需求。現在我校圖書館開放時間要求做到:(1)除了正常的寒假、暑假,做到了節假日和公休日不閉館,即“圖書館無休息日”;(2)除了每週五的館內例會或政治學習外,館內開展任何活動都不影響正常開館;(3)保證開館時間的完整性或連續性,避免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