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創名牌的難點和對策論文

  農業品牌化是農業部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整合特色農產品品牌,支援做大做強名牌產品”和“保護農產品知名品牌”的要求,積極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綠色行動”,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而在全國範圍內推動的振興三農的大規模行動。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我國農業創名牌的難點和對策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我國農業創名牌的難點和對策全文如下:
 

  隨著中國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如何創造農業名牌,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只有創農業名牌,才能不斷增強我國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才能加快農業產業化程序,從而更好地推動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本文擬對農業創名牌的難點與對策談幾點看法。

  一、我國農業創名牌的主要難點

  農業名牌是指農、林、牧、漁業中未經過加工或只經過初加工產品的著名品牌或商標。與工業品創名牌相比,農業創名牌存在著以下困難:

  ***一***創名牌意識薄弱。

  農業創名牌意識薄弱是阻礙我國農業創名牌的重要因素。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①農民創名牌意識薄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雖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處在較低的水平上,再加上思想觀念陳舊,資訊閉塞,“科技”、“名牌”等字眼在廣大農民心目中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祕之物,創名牌意識十分淡薄;

  ②地方政府創名牌意識薄弱。很大一部分基層幹部對農業名牌缺乏必要的認識,思想觀念滯後,如“中國人多,消費量大,不必創名牌”,“農產品生產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質量不穩定,不能創名牌”,“農產品產量高比什麼都好”等,從而對農業創名牌缺乏正確的引導與扶持;

  ③農業企業創名牌意識薄弱。農業企業是農業創名牌的主體,雖然有些企業經過市場經濟的洗禮,有了一定的名牌意識,也創出了一些農業名牌,但大多數企業缺乏創名牌意識,常常僅從眼前利益出發,忽視農產品名牌的創造與保護工作,導致農業創名牌止步不前。

  ***二***農業創名牌外部環境亟待改善。

  農業創名牌需要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這裡的外部環境主要包括:

  ①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狀況。農業創名牌對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管理環節要求較高,因此,良好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業創名牌的基礎;

  ②農業生產要素市場狀況。高質量的農業生產要素是造就農業名牌必不可少的條件,在不斷得到更新的同時,農業創名牌客觀上要求對生產要素加以科學綜合的運用。當前,我國的農業生產要素市場發展緩慢,缺乏更新,農膜、肥料、農藥、飼料等不僅質量不穩定,且市場價格沒有得到較好控制,嚴重製約了農業創名牌戰略的實施;

  ③農產品市場經營環境。農業創名牌必須在良好的市場經營環境中,才可能得以產生和發展。如同工業品市場一樣,我國農產品市場也存在著假冒偽劣產品問題,而且情況更為嚴重,各種冒牌貨衝擊農產品市場特別是廣大農村市場,極大地影響了農業創名牌的積極性。

  ***三***農業科技人才匱乏。

  農業科技人才是農業創名牌的關鍵。沒有高素質的農業科技人才,不可能創造出農業名牌,即使有,也不會保持長久。目前,在農業科技工作方面,我國面臨許多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農業科技人才流失,後繼乏人,從而嚴重影響到我國農業創名牌的發展。人才的流失造成農業科技人員結構和隊伍不穩定,進而從根本上制約著農業科研成果的推廣與轉化。據統計,我國每年取得的6000多項農業科研成果中,只有30-40得到了轉化,而農業發達國家的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率已達到70-80。

  ***四***農業資金不足。

  資金短缺是阻礙當前農業創名牌的又一重要因素。實踐證明,名牌的創立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援。然而長期以來,我國農業資金投入較少。據權威部門統計,40多年來,我國財政對農業的投入總共為4383 9億元,僅佔財政總支出的6 4。特別是近幾年,相對數降到了歷史最低點,僅為財政總支出的3-4,而且還在下降。而同期巴基斯坦、泰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財政對農業的投入均佔其財政總支出的15左右,大大高於我國的水平。即使如此,資金到位率也不高且擠佔挪用現象時有發生。另一方面,農民收入增幅的下滑也影響到農業資金的投入,從而對農業創名牌帶來不利影響。農業與農村發展***五***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尚未健全。農業創名牌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離不開健全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目前,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主要表現在保險服務、資訊與技術傳播及一些基本的市場經營,對農業創名牌十分不利。

  ①農業保險服務不能適應農業創名牌要求。農業保險是農業創名牌過程中的一項極其重要的社會服務,它為農業創名牌提供安全保障。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保險起步較晚。超小規模的土地經營又客觀上弱化了農業保險的經濟保障功能,再加上農民保險意識較差、經營風險集中引起保險公司賠付率偏高、資金短缺、人才缺乏、技術薄弱等諸多因素,使我國農業保險舉步維艱,很不適應農業創名牌的要求;

  ②資訊與技術服務不能滿足農業創名牌的需要。資訊與技術是農業創名牌得以順利發展的兩大關鍵因素,而目前,農業綜合技術服務不能滿足農戶生產要求,資訊溝通渠道不暢等問題尤為突出,無法滿足農業創名牌的需要;

  ③優良品種供給、農用生產資料和物資供給及產後儲運、加工、保鮮措施支援等基本市場經營服務不到位也給農業創名牌帶來困難。

  二、我國農業創名牌應採取的對策

  ***一***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樹立名牌觀念,增強創名牌意識是農業創名牌戰略得以順利實施的先決條件。不更新觀念,提高認識,農業創名牌就無從談起。就政府而言,要做到切實轉變觀念,提高對農業創名牌重要性及緊迫性的認識。政府部門要首先摒棄那些傳統落後的農業生產經營觀念,不斷學習,樹立名牌觀念,將推進農業產業化,實施農業創名牌戰略當作今後農村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其次要加強對農戶的引導,幫助廣大農民改變陳舊的農業觀念;再次要加強對企業的引導與管理,通過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對農業創名牌給予積極支援。

  ***二***實施農業名牌發展戰略,有計劃,有重點地推動農業創名牌。

  實施農業名牌發展戰略是加快我國農業創名牌發展的迫切需要,但我們應看到,我國幅圓遼闊,地域差異較大,因此,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應當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切忌一哄而起,搞形式主義,從而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我們要突出重點,緊抓優勢產品,本著扶持一個,發展一個,成功一個的原則來推動農業創名牌。

  ***三***制定有利於農業創名牌的政策措施,積極扶植農業創名牌。農業創名牌需要政府支援,這一點被實踐所證實。當前,應完善以下幾個方面的政策與措施:***1***建立科學合理的用人機制,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質的農業科技隊伍。同時,注重培養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科技企業家和後備幹部,大膽把年輕的優秀人才推向重要的科研、開發、推廣工作和領導崗位。

  ***2***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農業資金投入力度。為此,筆者建議:①國家應增加農業創名牌的的財政投入;②鼓勵對有發展前途的農業發展專案提供信貸支援。

  ***3***建立健全社會服務保障體系。農業創名牌,金融、技術、資訊及人才等支援必不可少。同時,農業創名牌的高風險性又迫切要求有農業保險支援。因此,政府有必要制定相應的農業保險政策措施,向農業保險提供政策傾斜。

  ***4***改善名牌農產品的市場經營條件。當前,要把工作重點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道路、通訊及電網設施建設;

  ②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並努力完善小城鎮的各項功能,包括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充當中轉站、集中和傳播資訊等;

  ③制定強有力的措施,規範農產品經營者行為,積極維護真正的農業名牌的合法權益。

  ***四***以名牌農產品為支柱,組建農業企業集團,推動農業創名牌迅速發展。

  農業企業規模的大小直接影響農業名牌的創造速度及市場競爭力。農業企業規模偏小限制了其功能的發揮,難以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且易造成市場混亂,條塊分割。目前,被廣泛認同的“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業名牌的產生。實踐證明,名牌農產品有較為明顯的市場競爭優勢,而一種農產品名牌的立足,必須要求各主體之間相互協作,共謀發展。因此,組建農業企業集團將為農業創名牌提供巨大的原動力,推動農業創名牌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