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類優秀學術論文

  文科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他們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篇一

  淺談文科教學的改革

  摘要:為了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改變教學目標與方法,特別是理論性、系統性強的文科。在文科的教學改革中,首先是教學目標的改革,其次是教學方法的改革,最後是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以便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社會實踐能力,實施教育創新,大大提高文科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文科 教學 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劉迅霞***1973―***,女***漢族***,河南洛陽人,研究生,助教,河洛文化與文獻研究所, 洛陽理工學院中文系,主要從事中國文化史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09***-17-0185-02

  在當前資訊科技突飛猛進的時代,高新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使得人們在接收新生事物方面途徑越來越多,速度越來越快,也越來越便捷,從而使人們的思想也變得越發活躍;而產生這些變化的同時也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特別是教育工作者會覺得這個時代給了自己在工作上越來越多的無形壓力,越來越不容易滿足學生的口味,也越來越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在過去對學生的教學中單純的以教師為主體,以黑板為中介,以一個分數來評價一個學生顯然已經不太適應時代的發展。國際教育界認為,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的主題是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造型人才。

  不適應就需要改革,需要改變。因此“教學改革”這個詞在各高校也頻頻出現。

  其實教學改革並不是近幾年來的新詞彙。在50年代末開始,教學改革已經成為世界性的潮流。美國率先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開始提出了教學改革運動。這一改革很快影響到很多國家,80年代,日本、法國等一些國家也經歷了一次新的教學改革,進入90年代,各國的教學改革仍在繼續。因此說,教學改革是一個永恆的、不老的話題。

  在文科的教學中怎麼進行改革呢?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要為社會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其次我們要以多形式,多種方法使學生儘可能多地吸取營養。有了目標和方法,教師自己還要隨時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以更好的滿足學生,提高自己。

  一、教學目標的改革,由單一轉向綜合。

  大學是“燈塔”,是引領社會,引領時代的殿堂,大學生是引領時代的弄潮兒。所以,培養的學生不能只會在學校學習,只會被動接受,而不能適應社會,不能創新,不能做一些適時的改革。這不是我們想要的,也不是社會所需要的。

  現在一直在提到右腦的開發,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綜合型的人才。因此,我們不能只會動腦,而沒有動手能力,不能只會學習,不會實踐。

  教師給學生的不只是授之以魚,而是授之以漁。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影響他理解思考問題的能力與方法。

  首先,教師在強調基本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注重學生理性思維、批判思想的開發。讓學生能非常客觀全面地去看待問題。例如,在講到講求信譽時,曾經舉過一個例子,中國圓明園兔、鼠首被“神祕買家”蔡銘超“買而不付款,不結帳”這個事件進行討論。學生們情緒都很激動、高漲。大部分學生都義無反顧地舉雙手支援蔡銘超的行為是愛國行為,認為他為中國人爭回了面子。但學生都沒有客觀全面地去看待這個問題,當我提出他的負面影響時,學生才豁然明白,他作為一個商人失去了誠信。當然蔡銘超這樣做也是從國家利益去考慮,也是有原由的,他正面的愛國熱情完全壓蓋了其他的影響。但要教會學生在分析問題時不能只看到正面影響,同時也要注意反面影響,應該客觀地去看待每一個問題。

  在人才培養上,要更加尊重和發揮學生的個性,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其次,在現在追求自由,崇尚個性的時代,有些學生會在追求,崇尚的同時忽視了價值觀,道德觀,迷失自己。因此,教學不只是教會學生書本上的知識,也要滲透一些價值觀,倫理道德觀等,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既個性又健康。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是一時的,而可能是一生一世的。

  另外,在學生學習期間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往往在工作中間實踐大於理論。所以,我們應把這兩個方面都作為重點。在要求學生掌握理論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實踐,要有意識地創造一些實踐機會,採用一些手段,對學生進行一些職業教育,教會學生社會經驗,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讓學生成為一個既能說又能做的強者。

  最後,社會需要的是一個全面發展的健康型人才。如今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能力相對較弱,更多地表現出的是比較自我、偏激。在教學的同時,培養學生與他人之間的協作互動,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交往能力、和社會責任感,並使學生能很好地調節自己的情緒,要讓學生學會抵制不健康、增強心理的抵禦能力,做一個健康的、陽光的人。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並且把這一點作為重中之中。

  二、 教學方法的改革由傳統變現代。

  文科學科的特點是抽象、資訊量大、理論性、系統性強,學生相對容易瞭解,但不容易記。正是因為這樣的特點,教師在教課時往往依靠自己的豐富經驗和對學科知識的巨集觀把握,把零碎的知識形成系統,快速、強制地灌輸給學生,學生不是主動地接受而是被動地被輸入,不注重學生地理解。這種結果往往是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或者埋頭沒人迴應。

  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和實際參與。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接受,更好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真正參與教學,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我們要適當地轉變觀念,調整教學方法,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開發智力 , 發展個性 ,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1、實現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在高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可以積極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用多媒體教學來吸引學生。多媒體教學可以把抽象的概念、理論圖形化、形象化,以生動形象的畫面展示抽象思維,便於理解和記憶,縮短了掌握知識的過程,提高了教學質量,使學生輕鬆地理解,較好地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多媒體教學還可以引進具有時代感的新知識、新內容,並使相關知識由靜態變為動態,消除學生的“審美疲勞”,傳遞給學生更多的資訊量,學生的思維訓練得以加強,視野也比較開闊,課堂效率提高。

  2、以學生的討論為主,加強學生的主體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正因為這種需求,學生會有成為主體的意願,我們應抓住這一需求,在課堂上多加入學生的討論,讓學生由被動地旁觀者變為主動地參與者,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這樣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積極,感知更敏銳,想象更豐富,記憶更牢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其能力的發展。在爭論中探討問題,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問題,在學習中解決問題。

  3、加入情景教學,活躍課堂氛圍

  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是進行創新素質教育的重要的環節。在講課的同時可以創設一些情景,適當地加入生動有趣的語言、眼神或者肢體語言,使學生置身於情境之中,進入生動活潑的學習狀態中,開拓學生的視野,活躍課堂的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處於亢奮的狀態,學生不是作為一個旁觀者,而是實際的參與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的積極性及靈感得到充分的發揮,迸射出創造性的火花。

  因此說,教學方式的轉變,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可以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培養和鍛鍊學生創新思維、自主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三、 注重教師培訓,增強教師的綜合能力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傳授者,無論教學的哪個環節都離不開教師的作用。所以說,教師自身的素質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在教學改革中,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從各校各專業情況來看,現在教師普遍存在年輕化,而年輕人有活力、接受新生事物能力相對較強,這些都是他們身上的優點,但也有缺乏經驗的不足之處。所以應多組織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增強教師的綜合能力。也可以組織教師到外校進修與交流,有比較才有不同,有交流才有改進,提高教師的能力。因此,我們應培養和造就一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綜合型的教師隊伍,這是建構新型的教學模式的重要條件。

  因此說,隨著科技的發展,學科之間的融合,教學的改革是發展中的必然。對文科的教學改革要從教學目的、教學方法、注重教師培養幾個方面出發,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社會實踐能力,實施教育創新,大大提高文科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滕大春主編. 外國教育通史[M]. 山東: 山東教育出版社,1994

  [2]劉鐵芳. 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學[M]. 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3]鄧澤巨集、雷德明、丁宇、魏敏. 文科應用專業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教學模式探索[J].江漢論壇,2000,***8***

  [4]陳威.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綜述[J].學術交流, 2007,***3***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