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學術論文範文

  數學被應用在很多不同的領域上,包括科學、工程、醫學和經濟學等.小編整理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一

  小學數學課堂的數學文化滲透

  數學是一種文化,數學教育是數學文化的教育。數學文化對於一個人全面和諧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學應承擔向學生傳遞數學文化的重要職責。”數學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文化,數學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而且還應是一種文化薰陶,因此優質的數學課堂需要一些文化底蘊。

  一、講述數學史話,滲透人文教育

  數學文化的內涵既表現在知識與方法本身,還寓於它的歷史。中國有著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孕育了燦爛的數學文化。歷史上,出現過劉徽、祖沖之等偉大的數學家,有《九章算術》等經典的數學傳世之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獨有的寶貴資源,通過一些數學史實,如圓周率、勾股定理等史料的介紹,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歷史淵源,瞭解古人的聰明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注意蒐集和積累與數學內容有關的數學史話和數學故事,在課堂教學中,講到相關內容、和學生進行交流、數學課外活動時就可以信手拈來,隨時插入對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的人文價值教育。

  例如,蘇教版數學教材在二年級***上冊***學完了“表內乘法”後,教材介紹了二千多年前的“竹木簡口訣”,讓學生了解數學發展的歷史和祖國的偉大成就。再如: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學習了“計算工具的認識”後,利用課後的數學文化向同學們展示計算工具的演變過程,讓學生知道,我們今天使用的計算器是多麼輕便、快捷,但之前卻經歷了漫長的探索過程,讓學生體驗到這個演變過程融合了多少先人的聰明才智,彙集了多少先人的辛勤勞動,體會到數學並不是遠離生活實際,而是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的,教育學生時時處處留心生活中知識,做生活的有心人,培養探索不止的數學精神。在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負數”的學習時,是數系擴充的一個過程,體現了數學的發現和創造過程,老師可以給學生講一講負數產生的故事:古希臘人在借貸的過程中發現,“欠錢”和“賺錢”只能從數量上加以計算,不能夠說明這錢的數目是欠還是賺,是負數的產生很好地解決“欠還是賺”的問題。

  當然,數學文化的人文價值教育不僅僅侷限於課內,完全可以延伸到課外,例如以數學專題閱讀的形式,圍繞某一主題選編各類材料,讓學生獨立閱讀,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在學習《圓的周長與面積》時,教師可開展一次以“圓”為主題的閱讀活動,如《圓的歷史》、《圓周率“π”的由來》、《祖沖之對圓周率“π”的貢獻》、《圓周率小數點後一百位趣味記憶法》、《扔出個π來》……引導學生從多方面來感知圓的文化屬性,感受圓特有的美。通過生動、豐富的數學史話,學生體會數學對人類文明發展的作用,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加深對數學的理解,感受數學家的嚴謹態度和鍥而不捨的探索精神,在尋求數學進步的歷史軌跡的過程中,激發對於數學創新原動力的認識,領會數學的價值,完成對數學知識意義的建構,從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創新意識。

  二、展現知識過程,滲透科學教育

  知識形成過程是指數學知識的發現理解過程,數學知識的形成都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課堂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獲得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通過了解數學產生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知識來發展學生的能力。因此教學時,教師應注意創設情境,從具體的例項出發,展現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使學生能夠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經歷數學的發現和創造過程,瞭解知識的來龍去脈。

  教學中,教師首先以教材上典型而具有直觀性的圖形的轉化為切***。事實也證明這的確是最佳切***,學生容易體驗出轉化策略的意義和價值。轉化策略是一種高層次的思維,屬於方法的上位概念。運用轉化策略解決問題還需要具體的方法進行操作。例題結束後,我並沒有泛泛而談“回顧一下,我們曾經運用轉化策略解決過哪些問題?”因為這個問題顯然放得過大,學生的回答涉及面鋪得過大,給人以“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感覺。所以,我仍以圖形面積問題中的轉化為線索,同時涉及體積問題,有序引導學生回顧並結合課件激發學生再現當時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樣將一類問題系統地整理出來,有利於學生在體驗策略的同時,歸納和總結具體的操作方法,使學生對面積問題中的轉化策略有一個完整、系統的再體驗和昇華。這不僅從數學思想層面提升學生的素養,而且更從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上面給學生以豐富的經驗積累。

  數學思想、數學思維、數學精神等一些數學文化的精髓都依附在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中,因此在教給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要重視揭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通過創設知識產生的歷史背景、數學的思想方法、數學家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盡力向學生展現數學知識的產生、發展的過程,使學生在追尋數學發展的歷史足跡的過程中,能夠看到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和發展的趨勢,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真正體會到數學本身的需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數學發展的原動力,逐步形成正確的數學觀。

  三、挖掘生活素材,滲透應用教育

  數學在應用方面的廣泛性是數學文化的重要特徵,數學牽涉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數學的觸角幾乎延伸到一切領域。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凸現數學的應用價值,注重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絡,重視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要及時挖掘生活素材,取之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讓學生有更多機會了解數學的應用價值。

  蘇教版數學教材的每一冊均有“數學實踐活動”一課,如《數字與資訊》、《節約用水》、《秋遊中的數學問題》等等。挖掘生活素材,適當提供學習情景,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背景和已有知識為基礎,以供觀察、比較和分析,開展研究性學習,結合教材明確指出“用數學”的要求,佈置“用數學”的問題,把課堂上學到的數學知識返回到生活實踐中去使用。

  數學活動也是數學文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滲透數學文化。如結合數學課本的內容,開展遊戲、競賽、動手操作、講述故事、速算與巧算、趣味數學、數圖形活動等等,讓學生體會凝聚在數學之中的美妙絕倫的數學思維方法,對於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發展數學才能,有著積極的作用。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可以組織學生玩24點和七巧板等遊戲,向學生介紹九連環、華容道等中國傳統智力玩具,引導學生探究九連環的規律和不同陣式華容道的解法。還可以利用歷史上經典的名題,將知識點的訓練與文化的傳承很好地結合起來。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的文化價值。

  四、欣賞數學精美,滲透美學教育

  開普勒說過“數學是這個世界之美的原型”,數學文化的美學觀是構成數學文化的重要內容,對數學文化的審美追求已成為數學得以發展的重要原動力。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著力挖掘數學美:如數學符號、數學公式、數學邏輯等的簡潔美,幾何圖形、公式等的對稱美,數學定理、數學規律的統一美,分析推理的奇異美等等。

  更深入地看,學生領悟數學文化需要依託數學的知識與技能,反過來,感悟到了其中文化底蘊的學生,肯定會加深對所學知識與技能的理解。當學生的理解達到了更高的程度,則又可在更高的層面上感悟其中的數學文化。如此螺旋上升,直至認識的高層次。更為重要的是這對完善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和積極的作用。

  文化是開放、靈動的。數學作為人類的一種文化,也不例外。通過數學文化在數學課堂中的滲透,可以讓學生在數學史中領悟數學文化,形成數學思維;在數學應用中感受數學的巨集大氣魄,體會數學的應用之美;在數學美學理念的指導下品味數學美的內涵。在數學課堂濃厚的文化氛圍中,產生文化共鳴,受到文化薰陶,從而實現數學的文化教育功能。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不應停留在學生對於概念體系理解、方法結論的掌握上,而應該是作為一種文化來傳播,傳播數學文化,還數學的本來面目,引導學生領略、品味數學文化的美麗芬芳和博大精深,讓數學教育在每一個學生身上能夠有更多的沉澱和積累,成為他個人文化修養和綜合素質不可缺少的一塊基石,使他更會理性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讓數學文化的魅力真正滲入教材、到達課堂、滲入教學時,數學教學就會通過文化層面讓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歡數學、熱愛數學!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