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師學術論文

  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師的形象直接影響學生健康的心靈和健全人格的養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小學數學教師應如何上好數學課

  摘 要: 數學這門學科,是一門理性最強的學科,怎麼樣才能讓孩子們深深地愛上這門學科呢?縱觀多年的教學總結作者發現,做一個讓孩子們喜歡的老師,想辦法為孩子創造愉悅和諧的課堂環境,認真設計讓孩子們感興趣的教學過程,才能上好小學數學課。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 課堂環境 數學過程

  數學這門學科,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理性最強的學科,需要聰明的大腦和天賦才能學好。其實不然,對於天真爛漫的小學生來講,他們接受各種知識文化的能力是等同的。如何上好數學課,使數學課靈動起來呢?在此,我談一些自己關於數學教學的認識,與同行共同研討商榷。

  一、讓學生喜歡上你,從而喜歡上你的課。

  現在很多教師在思考如何讓學生學好數學時,經常考慮的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卻忽視了個人魅力和素質要求。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會教育孩子。”對教師本身來講,要從師德修養等各方面來完善自己,讓學生從內心尊重你,從而使他們喜歡你的同時,更喜歡你所教的學科。

  1.用“愛心”喚醒學生。

  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崇高的和神聖的,這種崇高和神聖需要用教師的愛心來支撐。因此教師在與學生共處的過程中要傾注全部愛心,關心愛護學生,尊重信任學生,滿腔熱情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對學習困難和問題學生要傾注更多的愛,時時給學生以微笑、期待和讚許,與學生進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讓學生感到教師可信、可親、可敬,產生一種滿意、喜愛的情感。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的肌體中歡騰跳躍的時候,知識才會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通過開展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動,營造情感交流的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得雙方互相走近對方精神、情感和整個心靈世界,並以此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情景互融的基礎上,使教學能聽之順耳,理之達心,知之入腦,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境地,加深學生對教師的感情。

  2.用真情感染學生。

  “目以傳情,情以感人”。目光是教師激發學生興趣、傳遞愛的資訊的重要的方式,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恰當把握目光這一無聲的語言,捕捉時機,適時向學生傳遞教師真摯的愛的資訊,給予鼓勵和表揚。例如,在數學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有些膽小的同學不敢發言,這時要適時用溫柔的目光激勵他們,遇到有的同學回答問題出現錯誤時,用善意的目光提醒他們,遇到他們回答猶豫不決時,用充滿自信的目光鼓勵他們,在他們回答正確時,用興奮的目光表揚他們。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好多時候從教師的眼神中就得到了一份關愛和溫暖,從而增進了交流,使學生在心靈上得到了更多的啟迪。在課堂上要注重平等施教,愛護、尊重、理解學生,不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發號施令,把學生當做自己的朋友看待,尊重他們的人格,允許他們發表不同的意見,尤其是後進生,更不要歧視,在課堂中把更多的關愛傾注給他們,想方設法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給他們“雪中送炭”,使學生獲得自信、自尊,產生強大的上進心和極大的成就動機,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

  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師的形象直接影響學生健康的心靈和健全人格的養成。教師的儀表與風度、知識與才華、品格與修養往往是吸引學生的重要因素。儀容整齊、端莊大方這些表層因素乃是先決條件。同時,由於物質生活的提高,知識追求中的競爭日益加劇,學生對老師的智慧日益崇拜,學生更偏愛“交流型”、“親切型”的教師。除此之外,教師健康的個性品質、廣泛的興趣、堅強的意志、開朗的性格、平和的心態和健康的情緒形成無疑也會成為教師吸引學生的魅力所在。教師只有不斷完善自我,增強自己的形象魅力,才能以不可抵禦的力量吸引學生、影響學生。只有具有廣博的知識,高超的教學藝術,過硬的教學基本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積極向上、健康、豐富的情感的教師才能用自己的人格感染學生,實現情感教育,收到“春風化人,春雨雨人”的教育效果。

  二、為孩子創造愉悅和諧的課堂環境,讓孩子樂於聽你的課。

  現代教學論認為:課堂教學除知識交流之外,還有情感交流。教學活動是在知識、情感這兩方面互相作用、互相制約下完成的。只注重知識的講解,而忽視情感的交流是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的。師生這種情感的交流,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是形成愉悅和諧課堂環境的基礎。

  1.把微笑帶進課堂。

  “微笑是教師職業的需要”。教師走上講臺,就好像演員走向攝影棚,應立即進入角色。無論在生活中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這種情緒都不要傳染給學生。這種高度的控制力來自於平素良好的心理修養,來自於高尚的職業道德。教師微笑的面容、愛撫的目光、落落大方的儀表,給課堂定下一個愉快而安詳的基調,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

  2.構建輕鬆和諧的師生雙邊活動。

  在課堂上,師生的雙邊活動輕鬆和諧,師生們展示的是真實的自我。課堂上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同學們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小聲討論,時而高聲辯論。同學們爭相發言,針對同學們獨具個性的發言,老師不時點頭讚許,對錶達能力較差的學生,老師則以信任鼓勵的目光和話語啟用學生的思維。學生自然敢於講真話、講實話,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如教學一年級數學上冊分類一課時,在教學生明確什麼是分類知識之後,我有意識地放手讓學生主動實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將30多支不同顏色、不同長短、帶有或者不帶有橡皮頭的鉛筆打亂放在一起,讓學生去分類,看誰分得合理。同學們爭先恐後搶著去分類:有按顏色分類的;有按長短分類的;有按帶有或者不帶有橡皮頭分類的;也有胡亂分的。再找學生說明這樣分的理由,對講不清理由的學生予以指導,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自主學習、主動實踐。教師還注意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對於數學的學習抱有一種想學、樂學、會學的態度。

  3.讓表揚獎勵成為上好數學課堂的新增劑。

  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給每一位學生成功的機會,尤其是應“偏愛”學習困難的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抬起頭來學習,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心理安全”的氣氛中學習,這樣才能全面發展。教師要設法消除學生的緊張畏懼心理,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採用激勵性的評價、補以適當的表揚。激勵性的評價、表揚能讓學生如沐春風、敢想敢問、敢講敢做。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現,學生的創造、創新火花才能迸發。如在練習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老師獎勵“小紅旗”給學困生,有時還主動與他們說上幾句悄悄話。學生得到老師的獎勵,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就高了,就會更進一步地去發現問題,發揮想象力,從而擺脫苦學的煩惱,進入樂學的境界,發展創新能力。

  三、設計適合孩子的教學過程,讓孩子們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就數學本身來說,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入迷才能叩開思維的大門,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發展。教師要善於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充分利用數學課堂,把它創設成充滿活力、魅力無窮的空間,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地感受數學美,去追求數學美。

  1.匯入新課時引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活動中,儘量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每個人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積極參與、主動學習。這樣也可以使學生敢於暴露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對一些疑難問題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要經常從教材的特點出發,通過組織有趣的小遊戲,講述生動的小故事,或提出一個激起思維的數學問題等方法匯入新課。例如在教學“年、月、日”一課時,一開始我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小玲的奶奶今年2月29日過第28個生日,你們猜小玲的奶奶今年多少歲?”有的同學從“一年過一個生日”的生活經驗出發,順口答:“28歲。”我就問了:“小玲的奶奶28歲,那小玲的爸爸今年該幾歲?有28歲抱孫女的老奶奶嗎?”學生們哈哈大笑,一想也是,哪兒有28歲抱孫女的老奶奶,豈不早了點兒。同學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怎麼回事。就在學生充滿疑問時,我說:“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學完了‘年、月、日’這節課同學們就明白了。”這樣匯入新課,何愁引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2.講授新課時保持學習興趣。

  學習本身就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既需要學生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對學習過程產生興趣。即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了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的做法是:***1***重視運用教具、學具和電化教學手段,讓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2***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通過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組織學生相互交流,讓學生不斷體驗到成功的歡樂,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3.鞏固練習時提高學習興趣。

  鞏固練習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實驗表明:小學生經過近30分鐘的緊張學習之後,注意力已經過了最佳時間。此時,學生易疲勞,學習興趣降低,學困生的表現尤為明顯。為了保持較好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除了注意練習的目的性、典型性、層次性和針對性以外,可以經常採用的遊戲活動有:小小運動會、數學撲克、爭當優秀郵遞員、獵捉老鼠、奪紅旗、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數學醫院、摘蘋果、開火車、接力賽等。為了使遊戲更有趣味性,還可以製作一些小動物頭飾,做遊戲時,讓學生戴在頭上,使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活躍。

  4.教學方法靈活、把教材用活、把學生教活。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特點和適用範圍,不存在任何情況下對任何學生都有效的”萬能”的教學方法。因此,我們要從實際出發,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中要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堅持“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逐步做到教學時間用得最少,教學效果最好,達到教學方法的整體優化。但無論採用何種方法,教師都要堅持啟發式教學,都要堅持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動腦、動口、動手、動眼,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都要遵循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都要堅持讓學生把學習當成是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創造適合每個兒童的數學教育,要盡力創造條件,彌補缺陷,轉變學生的狀況,讓每一個學生都掌握數學,讓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只有因材施教,創造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學習的機會,發展學生的潛能,才能真正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翟菲菲.創設愉悅和諧的課堂環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青年文學雜誌,2009,***14***.

  [2]肖自榮.怎樣培養和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新課程學習,2011,***5***.

  [3]肖自榮.怎樣培養和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新課程學習,2011,***5***.

  [4]王俊敏.淺談如何上好小學數學課.小學數學網,2011.10.22.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