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高等院校英語教學改革論文

  長期以來,大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已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瓶頸,基於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英語教學改革和教師發展是在整合相關課題的基礎上,從大學英語和英語課程建設和改革入手,同時引進國際語言教育中的優質資源來培養大學生的職業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基於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高等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基於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高等院校英語教學改革全文如下:

  摘要:當前,高等院校英語教學存在教學模式單一、實踐教學缺失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英語教學的效果。基於此,本文分析了當前高等院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並從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角度出發,提出了高等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的幾點措施。

  關鍵詞:高等院校 英語教學 改革

  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英語對於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高等院校作為英語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肩負著培養面向社會生產生活、服務和一線高技能英語人才的使命。英語職業技能的高低,能直接決定學生職業素質的高低,關係到學生能否適應相關專業和領域的任職需求。

  本文分析了當前高等院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高等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的措施,旨在以職業技能培養為導向,促進英語教學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突出英語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提高學生英語的應用能力。

  一、高等院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觀念落後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高校教師都存在教學觀念落後的問題,嚴重影響了高校英語教學效果。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新版英語教材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高校英語教學效率。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英語教師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們害怕按照新課程標準授課不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以至於很多高校英語教師的教學思路落後守舊,只重視灌輸學生的語法和語言知識,卻忽略了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

  2.教學模式單一

  新課程改革對高校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教師必須認真研究高校《英語新課程標準》,充分了解教材,並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適合的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深入研究教材,把口語課上成了閱讀課,只關注對話中出現的新單詞和新句型,沒有把知識融入對話情境中,也沒有結合語境進行分析,而是讓學生獨立閱讀,使一段原本簡單的英語對話變得支離破碎,不僅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基於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措施

  1.創新教學內容,突出英語教學的職業性

  高等院校英語教材普遍關注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各項技能,重視理論知識的講授,而且不同專業使用相同的英語教材,教學內容單一,著重強調詞彙講解和課文翻譯,沒有把英語學習和專業特色結合起來,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職業需求,導致很多學生認為自己所學的內容與未來工作沒有太大聯絡,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機。

  實踐表明,英語教學越接近學習者的需求,教學效果就越好。因此,高等院校英語教學應選取與培養學生職業技能有關的教學內容,增加學生未來行業情境交際和專業實踐的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未來就業地區和行業特色,儘可能地突出英語教學與地區經濟發展的關聯性,使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實用性。

  2.改變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師必須改變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幫助學生組織與設計專案,協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加強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與創新能力,強化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意識。為了完成專案任務,學生在沒有熟練掌握已學知識的情況下,會自覺、主動地複習和鞏固相關知識,甚至還會提前預習未學的相關知識。由此,學生由傳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鞏固舊知識,並探索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