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外來幼兒與本地幼兒融合教育的實踐研究論文

  融合教育﹝Inclusion﹞,則承繼「迴歸主流」的基本理論,但是,她的教育方式卻是以經過特別設計的環境和教學方法來適應不同特質小孩的學習,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析外來幼兒與本地幼兒融合教育的實踐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析外來幼兒與本地幼兒融合教育的實踐研究全文如下: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湧入城市打工,而農民工子女的教育也成為了社會比較關心的問題,很多外來幼兒在進入幼兒園學習時,和本地幼兒經常會出現無法和諧相處的問題,為了改善這一問題,幼兒園的工作人員需要建立外來幼兒檔案袋,還要通過遊戲的方式,使外地幼兒可以與本地幼兒團結在一起。幼兒園的教師還要多關心、鼓勵外來幼兒,克服其自卑的心理,使其可以與大家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要克服社交障礙,在交往時要主動大方。教師在平時的活動或者遊戲中,要消除外來幼兒與本地幼兒之間的隔閡,這樣才能保證幼兒園所有的小朋友都能愉快的一起玩耍。

  1 提升外來幼兒的交往能力,克服社交障礙

  為了構築情感維度,教師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師幼關係,還要營造出良好的交往環境。教師要多關係幼兒,只有投入感情,才能使孩子感受到關愛,才能使幼兒園的環境更加和諧。外來幼兒剛來到幼兒園時,會感到不適應,教師要幫助其克服社交的障礙,要提高其交往的能力,消除外來幼兒畏懼的心理,要儘快的融入大環境中。教師要與幼兒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還要給孩子們做出榜樣,使孩子們明白在與人交往時應該怎麼做表示友好。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對其以後的生活也有著較大的幫助。教師還要對外來幼兒建立檔案袋,外來幼兒在幼兒園中可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受歡迎、一般、被拒絕、被忽視。

  在對某市幼兒園的外來幼兒做出調查後發現,絕大多數的幼兒都屬於被拒絕和被忽視兩種。根據外來幼兒被同伴接收的情況,可以對外來幼兒的檔案進行分類,然後採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採用不同的教育方式。針對被忽視的幼兒可以採取突出強項的方式,針對被拒絕的幼兒,可以採取幫助、引導的方式,要幫助其更好的融入集體中,要提高其交往的技能,還要提高其社交能力。教師要使幼兒瞭解到自己日常行為會產生哪些影響,還要教授他們談話的技巧,針對特殊的幼兒,可以個別指導,加強對幼兒的關係以及愛護。幼兒由於年齡比較小,不太容易理解老師的話,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做遊戲的方式,增進師幼之間、幼兒之間的感情。

  2 構建融合教育主題活動,優化幼兒同伴之間的關係

  為了優化外來幼兒與本地幼兒之間的關係,教師除了要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還要提高幼兒的社會認知能力,通過構建融合教育的活動主題,可以促進親社會的行為,還可以擴大幼兒交往的範圍,可以使幼兒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在構建主題時,首先要具有針對性,主題活動的目的性要強,都建這些活動主要是為了消除外來幼兒與本地幼兒之間的隔閡,是為了增進幼兒之間的感情。教師可以開展“我的家鄉”的主題活動,通過幼兒的描述,可以瞭解其家鄉的自然風貌,可以使幼兒產生自豪感,克服其自卑的心理。主題活動還要突出社會性,同伴關係是社會化的主要途徑,主題要突出社會性元素,在各教育活動中加強社會性目標,創設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援的良好環境,將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滲透在多種活動中。

  例如中班主題《我們都是好朋友》中的遊戲活動《新朋友》的目標“願意和外來孩子一起做朋友,並能根據要求自由選組;體驗與新朋友在一起玩的快樂。”另外,主體活動還要注重融合性。外來幼兒與本地幼兒能融洽地合成一體,和諧共處,是本研究的主要目標。如何讓孩子們淡化“外來”“本地”意識,漸漸地互為融合,友好地交往、探索、遊戲、學習,也是我們構建主題的關注點之一。主題下的集體教育活動是在學習中提高社會認知,萌發積極情感。

  研究表明,幼兒的行為特徵和社會認知是影響同伴關係的主要因素,而認知、情感和行為是社會性發展的三大方面。因此,我們在預設的園本主題課程中,通過集體教育活動,有目的地提升孩子們的社會認知、激發積極情感,促進各地幼兒社會性的共同發展。在遊戲中練習社會交往,提升交往能力。圍繞各主題目標及內容,我們創設相應的區域,提供豐富的,能引發孩子探究、互動、合作的材料和場景,讓孩子在集體教學活動之餘自主、自願地進入各區域遊戲,在與材料、同伴等環境的互動作用中,鞏固社會認知、練習社會交往,改善和養成親社會行為。在環境中生髮和表達積極情感,分享和交流成功經驗,對孩子成長的過程進行記錄。

  3 提升幼兒親社會行為,促進同伴關係的融合與發展

  兒童期是培養親社會態度和行為的最佳時期,讓孩子學會分享、幫助、合作、安慰和援助等,對孩子一生都受益匪淺,更是優化兒童同伴關係的催化劑。因此,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教師們採取促進親社會行為的方法,讓孩子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逐漸產生滿足感,從而促進良好同伴關係的建立。如:角色扮演;創造機會讓兒童助人;列舉一些無心的、缺少善意的行為例項,並提供另一種親社會行為;給幼兒創造合作的機會;獎勵親社會行為;成人與兒童交談時,運用親社會的推理來說明問題。

  4 促進家長人際關係的融合,引領幼兒和諧相處

  父母是孩子社會化學習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因此,本地家長與外地家長首先要處理好人際關係,帶頭做好榜樣,給孩子起示範作用,在這其中,教師起引導作用。身教重於言傳,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倘若父母人際關係不良,勢必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社會性發展。因此,無論是本地家長,還是外地家長,我們都應幫助、指導他們擺正人際交往的態度,給孩子以良好的與人相處的榜樣示範,讓孩子在模仿父母過程中,學會與同伴友好交往。

  5 結論

  外來務工的人員越來越多,外來幼兒的教育問題是當前社會人們比較關心的問題,為了實現全民素質教育,一定要解決外來幼兒的教育問題,外來幼兒在進入幼兒園中,可能會出現無法與本地幼兒和諧相處的問題,可能無法快速的融合大環境中,所以,幼兒園的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要提高其社交能力,在日常交往的過程中外來幼兒一定要克服自卑的心理,要主動與其他小朋友溝通,在日常做遊戲時,幼兒要互相幫助,這樣可以其之間的感情。只有實現外來幼兒與本地幼兒的融合教育問題,才能促進我國教育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