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育畢業論文

  音樂教育是新時期學校教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小學音樂教育現狀分析 》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與改革,現代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與研究,我國的教育體制逐漸擺脫了應試教育下的傳統教學模式,自2011年的新課標準改革後,各類學科教育的重點放在了學生能力全面發展上,小學音樂課程也是如此。自音樂課程標準頒佈後人們的教育觀念不斷更新,教師的整體素質不斷提高,也為小學的音樂教育帶來了新的氣象。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育;音樂教育現狀;保定市音樂教育;音樂

  在這樣一個背景環境下,我隨機採訪了河北省保定市四個市區的多所國辦小學對現階段保定市國辦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做一個客觀的分析,並對調查中發現的一些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建議,希望對有關部門制定音樂教學政策有一定參考價值,對市區音樂教師更好的開展音樂教學工作有一定的幫助,對保定市音樂素質教育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一、保定市區小學音樂教育現狀分析

  ***一***各學校之間軟體力量、硬體力量不均衡

  自課程改革之後,教育部門越來越重視學科的綜合發展,這對音樂教育有了很大的支援。但是在同一市區內還是會出現學校軟體、硬體差距較大的情況。學校學生人數大的硬體設施與軟體設施相對情況下就比較好。學生人數較少的學校,硬體設施較差對音樂課程的支援度也相對較低。雖然這一現狀,在近幾年不斷的發生改善,但軟硬體力量不均衡的情況還是難以避免。硬體設施對音樂教學很有幫助,有的學校近些年才新建的音樂教室,才有了專業的音樂活動,可是有的學校不僅有專業的音樂教室還有自己的音樂禮堂。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這音樂教學和學生的音樂素質。從音樂教師招聘情況來看,年輕的音樂教師對學校環境也有很大的要求,低端一些的城鄉結合部的小學年輕的音樂教師不願意去工作。硬體設施建設不起來,師資力量也發展不起來,這對音樂教學甚至是其他的無疑是有著嚴重的制約性。

  ***二***音樂實踐

  新課改後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作。但在我市現階段的音樂教學中,對這一理念的體現相對較薄弱。在調查的眾多教師反饋情況而得之,音樂教學的實踐性不強是存在於各個學校的一種現狀。音樂學習沒有成果展示,從孩子心理塑造角度看來音樂表演的實踐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各類能力,實踐展示也會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對於音樂教學來說,音樂實踐較少影響著音樂教學的發展,不符合新課改的理念。音樂實踐有助於改變家長對音樂傳統觀念的理解,重新認識音樂的好處,它不只是一個輔修學科,音樂學習對塑造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各項能力的有非常大的作用。

  ***三***音樂價值理解的偏向性

  音樂教育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技能的培訓,音樂本身也具有調動受教育者審美情趣、調動受教育者聯想能力、創造能力、想象能力等多種能力的價值。但是在現階段的教育背景下,學校的音樂教育無法將這二者有機的結合到一起,不是忽略了音樂技能本身就是忽略了音樂所帶來的各種附加現象,如何把握兩者之間的關係,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才會展現出音樂本身的意義及價值。作者在抽樣調查的班級中發現每個班至少有10名同學左右甚至更多,選擇了校外的藝術輔導機構,學習藝術特長。這種現狀的存在是對普通音樂課程教育的不認可和對音樂課程價值的理解發生了偏向。小學音樂課程強調音樂課程的審美教育,強調通過音樂學習提升孩子自身素質,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等等。可是在當前,音樂教育已經被家長認作為技能教育,學習音樂要獲得一技之長,孩子會什麼技能已經是父母之間攀談的話題,對音樂價值的理解受到了扭曲。重視音樂的家長讓孩子學習音樂技能,不重視音樂的家長反而認為音樂學習會影響孩子的文化課程學習,對孩子的音樂興趣加以節制甚至是扼殺。無論是重視還是不重視都是對音樂教育的價值理解的一種偏差。這種偏差的現象已經出現了很久,但是伴隨著家長的年輕化,思想也在接受變化。據調查顯示新入學的低年級學生家長相對重視孩子各項能力的培養,比較支援孩子的藝術學習和表演,但高年級的家長則對藝術學習持有否定的態度。

  二、針對現狀問題提出對策及建議

  ***一***加強政府監管與支援的力度,合理排程音樂教師

  針對各學校間軟體與硬體硬體設施不均很的情況,筆者認為應該從政府、學校、教師等方面來說,首先政府的大力支援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在財力還是物力上。對一些基礎設施薄弱的學校組織建設新的教學場所,在校內硬體設施建設上提供技術和資金上的支援,合理安排和佈局校內基礎設施狀況。其次教育部門也應起到關鍵的調節作用,將各區域之間教師資源整合,為教師資源薄弱地區派送優秀教師,同時也加強個區域教師之間的科研機會,有助於教學手段的提高,軟體能力的提升。學校本身也可通過一系列活動自籌資金來完善學校的內部的硬體設施狀況。

  ***二***音樂實踐

  對於青少年音樂實踐來說,比賽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從學校的角度來說要定期舉辦各類文藝活動,在重大節日中舉辦特色的音樂活動,有助於增強學生對節日意義的理解。從市區來講,各學校之間加強學生之間的音樂交流,可以舉辦市區間的友誼活動,展示自我風采。從河北省來說定期舉辦大型文藝比賽,增強學生的積極性,改變家長的保守思想,讓家長明白現如今的教育是素質的教育僅僅學習知識是不行的。從國家來講,舉辦專業的音樂藝術類比賽,從各省事選拔出優秀人才,在發現人才的同時也是對音樂素質教育的一個強大宣傳

  ***三***重新認識音樂學科

  家長對音樂學科認識的偏差性,來自於早些年對藝術的認知,教育觀念老化,對傳統音樂文化的理解根深蒂固。音樂教育不僅僅是音樂技能培訓,培訓技能的同時也應是各項能力的鍛鍊和提升的有益方式,加強教師素質能力培養加強音樂學科建設是達到二者有機結合的關鍵點。現如今音樂素質教育的優越性並未的到宣傳,所以從學校的角度來講,第一要加強學生家長與音樂教師之間的溝通;第二要定期舉辦音樂活動,只有家長看到了孩子外在素質因為音樂的影響而發生了改變,他才會認可音樂素質教育的優越性。從教師角度來講要把握好音樂與素質的連線,有效的運用音樂素質教學提升孩子的內在素質。

  三、結語

  總的來說,影響當前保定市國辦小學音樂素質教育發展的因素有很多,但是隻要我們正視這些問題,理解音樂素質教育的核心,加強政府、學校、家長之間的聯絡,多探討、多交流、多總結,就能在不斷的探索中,探索出一條音樂教育的高速公路。

  篇二

  《 小學音樂教育中趣味教學研究 》

  摘要:趣味是兒童認識世界萬物的一種最主要的途徑,而趣味教學引入到小學音樂教學中能夠很好的實現寓教於樂的目的。筆者在本文中首先對小學音樂趣味教學的概念進行了總體闡述,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利用遊戲增加課堂教學趣味性、利用學生的主體性實現生動音樂教學和利用音樂的節奏性提升課堂教學趣味等幾點音樂趣味教學的具體實施措施。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育;趣味教學;課堂教學

  小學音樂教育是藝術教育的基礎與啟蒙,在小學生情操陶冶、智慧啟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趣味教學是一種更加重視小學生心裡活動的教學模式,將趣味教學引入到小學音樂教學中,能夠在生動活潑、趣味盎然的氛圍中完成向學生傳授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的教學目標,同時又將豐富的情感融入到了教學中[1]。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趣味教學模式,不僅能夠顯著的提高小學音樂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同時還能夠使師生感情得到良好的交流。筆者以下就結合自己的相關教學經驗,對小學音樂教育中的趣味教學應用進行一些闡述,以期能夠為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提供參考。

  一、小學音樂趣味教學概述

  小學音樂趣味教學模式指的是以圍繞學生的音樂理想、音樂興趣、音樂感情、音樂情緒以及音樂目標等多方面開展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興趣性,並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音樂的習慣,使學生具備音樂審美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對於小學音樂教學來說,其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給小學生傳授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音樂審美能力[2]。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趣味教學的具體實施

  ***一***利用遊戲增加課堂教學趣味性

  就小學生而言,其對於音樂課的求知慾望是比較強的,但是就其本身來說,其理解能力和堅持性較差。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制定出化繁為簡、由簡入深的教學方案。同時在此基礎上,可結合一些生活經驗和兒童成長的心理特點,設計一些小遊戲,將其融入到音樂教學中,以遊戲帶動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孩子們在遊戲的過程中,積極主動的融入到音樂學習中來[3]。例如在進行歌曲《大鹿》教學時,可採取小小擂臺賽的遊戲方式,首先由教師教唱,並且在教唱之前告知小朋友們,教唱完成後要進行歌唱擂臺賽。然後將小朋友分為若干小組,比賽演唱歌曲《大鹿》。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小朋友們進行表演唱,力求表現出與其他組不一樣的,屬於自己的內容。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擔任組織和評委的角色,而每個學生都是歌唱選手。然後教師對每組小朋友的歌唱表演進行點評,並且評比出最佳表演小組,可給予“表演星”等稱號作為獎勵,積極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學習。又例如在進行歌曲《小花貓和小老鼠》教學時,可以給學生欣賞一些小花貓與小老鼠的視訊,讓學生感受小花貓與小老鼠的靈巧特徵,並且提前製作一些貓、鼠頭飾,讓學生戴上,然後以輕快、風趣、幽默的曲調進行演唱。演唱完畢後,教師可向學生提問,“說說你最喜歡哪一段歌詞?”、“你能給大家演唱一段你喜歡的歌詞嗎?”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與教師之間互動起來,積極調動課堂趣味性。通過這樣的遊戲、評比、創編、表演活動,不僅僅能夠引導學生體會到同學間合作的樂趣,同時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感知音樂美的能力,真正做到寓教於樂的教學目的。

  ***二***利用學生的主體性實現生動音樂教學

  實現生動音樂的教學根本在於變更原有的課堂模式,在音樂教學中利用好學生的主體性也能夠很好的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在音樂知識的教育中,往往存在一些理論性的知識,對於這類知識如果教師只是單純的進行理論性講解,那很容易導致課堂氣氛枯燥乏味,學生難以理解,印象淺薄。因此,在這類音樂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大力挖掘學生的主體性的精妙之處,利於使用肢體語言進行教學,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教學質量,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4]。比如說在教授《國旗,國旗真美麗》這一課時,老師完全可以避免對學生的簡單傳授,如果只告訴學生歌曲,帶學生唱那麼就不能達到這一課所要達到的目的,而且容易導致課堂的氛圍死板。因此,在教授《國旗,國旗真美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拿出一面國旗,讓學生面對國旗行少先隊隊禮,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在進行授課前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交流有關國旗的知識,讓學生自己對國旗有一個心理上的感受,這樣可以便於下一步的教學工作的開展。這樣的教學方式,通過將枯燥難懂的音樂理論知識轉變成通俗易懂又具有特色的肢體語言,不僅使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形象化,同時也使整個課堂教學的氣氛變得更加活躍、有趣,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

  ***三***利用音樂的節奏性提升課堂教學趣味

  音樂本身具備的律動性就是一種極具趣味性的東西,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把握並且利用好音樂本身所具備的這種律動的特性,來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小朋友具有愛動的天性,這種天性與音樂的律動性具有非常好的契合性[5]。基於這一點,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配合著音樂的律動,活躍起來,從而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例如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跟隨自己演奏的旋律,用不同的形狀的動作來表示音符的高低,例如在旋律低時,學生可以將手放在身體下方進行搖擺,而在旋律高時,則將手舉過頭頂進行搖擺。例如在進行《杜鵑圓舞曲》樂曲欣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感受整支曲子的3/4拍的節奏感,並且讓學生對三拍子舞曲的特點進行理解。然後再次引導學生辨聽《杜鵑圓舞曲》中各個部分所表現的不同音樂形象和音樂情緒,引導學生積極討論,用不同的肢體動作對舞曲各個部分的旋律進行表現。還可以鼓勵個別小朋友跟隨旋律進行舞蹈,然後通過師生的一致努力,編排出簡單的舞蹈動作,讓全班的小朋友們都跟隨舞曲旋律動起來。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能夠使學生對整個舞曲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同時還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整個音樂教學課堂趣味盎然。

  三、結語

  將趣味教學模式引入到小學音樂教學中,不僅能夠增加音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實現音樂的趣味教學,提高音樂教學趣味性以及音樂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並不是不可能的,只要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能夠圍繞教學大綱,積極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就能夠實現寓教於樂的趣味教學目的,從而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使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氛圍中,不斷地提高其音樂審美能力。

  作者:伍菊香 單位:崑山市陸家鎮菉溪小學

  參考文獻:

  [1]葛玉婷.小學音樂教育與良好性格培養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09,02.

  [2]次仁德吉.音樂是用來聽的:有感一堂小學音樂示範課[J].西藏教育,2011,03.

  [3]曹靜.淺談小學音樂教育中畫面感的應用[J].小學教學參考,2010,21.

  [4]陳蔓茵.淺談小學音樂創編教學[J].中國科教新導刊,2010,24.

  [5]陳青青.關於小學音樂教育中趣味教學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07.

  篇三

  《 流行歌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作用 》

  摘要:現如今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生活習慣以及生活觀念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從而導致人們的精神世界也發生改變,大眾文化也隨著出現了新的派別,追著時尚和流行成為了一種明顯的趨勢,當然流行歌曲作為大眾文化的一種也不例外。而且一些優秀的流行歌曲深受小學生的喜愛,也符合當今時代發展的潮流。因此,為了更好地拓展我國小學階段小學生音樂的學習領域,提高小學生對不同音樂領域的鑑賞能力,不斷分析和研究流行歌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作用就顯得特別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流行歌曲;小學;音樂教育

  由於受我國以前相對比較傳統的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音樂教師認為音樂教學作為一種傳播藝術的正式活動,就得中規中矩,就得從經典傳統的歌曲中幫助學生尋找靈感,提高鑑賞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片面地理解流行歌曲,甚至在教學中貶義和排斥流行歌曲,拒絕流行歌曲對小學生的影響,從而忽視了流行歌曲也有優秀的勵志的歌曲。而且也沒有充分認識到在新形勢下將優秀的流行歌曲擴充套件到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可以更好地體現流行歌曲的可操作性,體現新形勢下小學音樂教學的時代性。

  一、流行歌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於實現音樂教學內容的創新

  在新形勢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引入優秀的流行歌曲,有利於實現音樂教學內容的創新,更有利於小學生對潮流樂曲的學習,也有利於小學生對聆聽、鑑賞、樂器、視演的學習;有利於督促音樂老師改進對小學生音樂聆聽、鑑賞、學習課堂的教學方法,利用小學生喜歡的流行歌曲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新穎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減少課堂死寂無趣的狀態,新增些許應有的“樂性”;有利於創新傳統音樂教學比較單一的教學內容,可以增加小學生對樂器音色的辨別和演奏,有目的性、有針對地引導學生凝神感受不同音色所滋生的“神韻”,並且可以通過讓小學生反覆聆聽,以熟悉不同樂器的音色,比如:古箏、古琴、二胡、葫蘆絲、笛子、鋼琴、吉他、薩克斯、架子鼓等樂器,以更好地達到創新教學內容的目的;而且隨著時代的進步,流行歌曲使用的樂器比較多,以此更好地培養小學生樂器音色辨別能力,在充分發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小學生在視演自己喜歡的流行歌曲,或是熟練樂器的同時,提高對小學生視演能力的培養。

  ***二***有利於提升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動力

  在新形勢下,根據時代發展的潮流趨勢,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引入優秀的流行歌曲,有利於突出學習是學習的主人地位,真正做到學習是學習音樂的主體,因為讓小學生通過學習自己喜歡的流行歌曲,它有利於提升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動力;並且通過音樂老師的引導,讓小學生真正體會到音樂的節奏如同不斷跳動的脈搏一般,時刻凸顯著音樂的生命和活力,使其始終顯示出勃勃生機,而這一生機勃勃的節奏感有利於激發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比如:在具體音樂鑑賞課堂上教節奏感較強的流行歌曲,可以通過強弱和長短頻繁交替樂曲更好地促進小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掌握,感受音樂的“動感”,可以交替性的讓學生偶爾處於“動感地帶”,偶爾處於“安靜街區”,以此更好地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動力,更好地培養小學生掌握音樂節奏的協調性和感知性,點燃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三***有利於發揮小學生主觀能動性

  在新形勢下,根據小學生喜歡的心理傾向,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引入優秀的流行歌曲,有利於真正實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將課堂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感受美,造成美。而且我們都知道在音樂教學中,每一首音樂都蘊藏著作者心底那份默默的情懷,意味深長、寓意深刻,而流行歌曲在當代產生,反應了我們新形勢下人們的普遍心理和情感。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引入優秀的流行歌曲,有利於老師引導小學生在聆聽欣賞的時候更好地避免偏離時代主線,偏離音樂情感歷史背景,從而更好地引導小學生盡最大可能發揮自己的情感理解能力去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而且也可以更好地避免老師一味地加入自己的情感理解,給小學生滲透了過多的自己情感成分,而過度忽略了小學生感受到音樂本身所具有的時代特色、藝術魅力和情感感染力,卻難以表達自己情感的被動式學習,有利於小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己營造專屬自己的“靈感庫房”,通過自己動手、動耳、動嘴、動腦、動心,而老師僅僅是個領路人。而且可以藉助現在小學生都普遍喜歡流行歌曲的現狀,利用他們喜歡流行歌曲的衝動勁幫助他們更好地消除小學生的依賴心理,促使他們通過自己聆聽和感知,並且克服表達過程中的羞澀和膽怯心理,自己表達音樂的情感,為他們今後學習音樂打下牢固的情感基礎。

  ***四***有利於小學生培養起對不同樂器的樂感

  我們都知道音樂如同大自然它包含著許許多多形象萬千的生命一般,包含從古到今、國內國外形形色色、風格多樣的歌曲,而且表現的樂器也是品種各具春秋。而且如今的流行歌曲所用的樂器不僅多,而且風格多樣。比如鋼琴是現代人們比較鍾愛的一種樂器,它被許多流行音樂所親睞,而且傳達的音樂“情思”各具特色。為此,老師通過流行歌曲的鑑賞和學習,可以更好地引導小學生用心靈去聆聽鋼琴伴奏的流行歌曲,去感受音樂所描述的情感意境,以幫助學生培養更好地樂感和靈感,提高學生音樂視奏的美感和藝術性。而且通過讓小學生反覆聆聽同一首流行歌曲用不同樂器演奏的效果,可以更好地熟悉不同樂器的音色,***如:古箏、古琴、二胡、葫蘆絲、笛子、鋼琴、吉他、薩克斯、架子鼓等樂器***,從而更好地培養小學生對不同樂器的音色辨別能力。除此之外,更利於加強小學生對樂曲風格熟悉程度的訓練,使學生在課堂上多聆聽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優秀音樂作品,多聆聽不同作曲家不同風格的作品,以擴充套件學生音樂“情思”體驗範疇,豐富小學生的音樂情感。

  二、結語

  在新形勢下不斷分析和研究流行歌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作用,有利於進一步引進流行歌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有利於加強對小學生聆聽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提高小學生音樂鑑賞能力,提高其審美能力和審美水平,為其以後的音樂學習奠下牢固的靈感基礎;更有利於培養小學生適應時代發展的思想和意識,更好地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胡娟 單位:江西省高安市第二小學

  參考文獻:

  [1]諸葛葛.淺析小學音樂教育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激發[J].課程教育研究,2015,***19***.

  [2]張璐.試析我國當前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5,***23***.

  [3]劉豔,王樹娥.小學音樂教育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5,***24***.

  [4]盛娟.探究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與小學音樂教育的聯絡[J].課程教育研究,2015,***23***.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