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育畢業論文範文

  小學音樂課程標準要求,小學期間要學習並掌握視唱練耳的基礎知識,通過視唱練耳相關知識的學習也是提高音樂素養的重要方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課堂教學之小學音樂教育論文 》

  一、改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策略

  1.改變教學觀念,提出有效的教學目標小學生因音樂基礎及自身認知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對專業音樂知識的學習可能會感到枯燥。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改變舊的教學模式,加強課堂上與學生的聯絡,引發學生對音樂課堂的興趣,使音樂課堂能夠活躍起來。且提出合理的課堂教學目標,以音樂為基礎,將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音樂實踐活動相結合。教師制定好明確的教學目標,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

  2.明確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為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率,打造快樂互動的課堂,教師應摒棄單向灌輸的模式,給學生更多的自我表現的機會,使學生在課堂上擁有更多的主動權。快樂課堂教學法就要求小學音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特點,以學生為主體,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在課堂中邊學邊玩。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引導學生髮揮其想象力,讓其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制簡易的樂器並參與表演自制的節目。讓學生能夠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鍛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師應通過正確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且音樂課堂上應注意動靜結合,不僅要加強學生對於音樂知識的學習,還應注重學生在音樂實踐中的體驗,引導學生更多地參加音樂活動,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教師應採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音樂感興趣才會主動去學習。而傳統的課堂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感到課堂枯燥,降低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音樂是一門藝術,教師在傳授的過程中應讓學生在音樂的學習中體會到樂趣。且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在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將音樂與故事、遊戲、多媒體等結合在一起。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課程開始的講授,這種方式新奇有趣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的學習。小學生喜歡遊戲,若將音樂與遊戲結合,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不僅在遊戲中學到知識,還能獲得樂趣。

  且遊戲的過程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鍛鍊了學生的能力,並加強了教師與學生的聯絡,提高了課堂效率。如今科技快速發展,目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應積極結合多媒體,多媒體教學能夠讓學生通過影象、文字、音訊及視訊等了解更多的音樂知識,更深入地瞭解音樂。且通過畫面及視聽的直觀感受,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蘇教版小學音樂中第三單元第一課時《頑皮的小杜鵑》中,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對鳥的印象,讓學生模仿鳥的動作和杜鵑鳥的歌聲。然後通過多媒體將有關杜鵑鳥的視屏及音訊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杜鵑鳥,引發學生對課堂的興趣,積極參與進來。

  二、結語

  總之,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應讓課堂教學生動起來,併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讓學生能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音樂,並感受到音樂藝術的帶來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篇二

  《 多媒體小學音樂教育論文 》

  一、搭建音樂教學情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天性就是注意力很難集中,對於不感興趣的問題,他們很難給予關注,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抓住學生的偏好,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興趣是吸引他們學習的東西。至於興趣主要就是學生對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感興趣。多媒體以影象、動畫、聲音等優勢,全方位的給予學生多角度的感官刺激,可以在音樂的教學中創造既定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習熱情。多媒體技術輔助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扭轉了以往那種依賴教師口述、黑板和粉筆的教學模式,讓課堂變得更加靈動、生動和直觀,也使得課堂由靜態變成動態,優化了教學過程,提升了教學效果。

  在學習《春天在哪裡》這首歌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做好情緒的醞釀和情感的鋪墊。多媒體的使用,可以讓老師輕鬆自如,首先選擇一些關於“鳥語花香”,“春色滿園”的錄音或者是視訊,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發揮想象和聯想,讓他們置身於“碧綠的田野,爛漫的山花,濃郁的花香”等情境體驗之中,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強化小學生對歌曲意境的理解,有助於學生提高對歌曲的認知和情感的領會。在情境體驗之後,教師在講授此歌曲的時候,學生就會很容易理解和把握它的情感和韻味了,這樣自然就會提升音樂教學與學習的效果了。

  二、完美轉化知識,呈現知識的直觀化教學

  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由於受到年齡和閱讀的限制,對於抽象性的或者複雜化的問題還不能很好的給予全面正確的理解,所以在音樂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基本狀況,對於抽象性的音樂樂理知識和理論知識要細心的講授,最好採取有效的方法,實現教學內容的轉化。把複雜的知識簡單化,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把靜態的授課動態化,這樣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他們輕而易舉的理解那些較為繁瑣抽象的學習內容了。如,在學習《愉快的夢》這首兩聲部的合唱歌曲時,小學生一般還沒有接觸和了解分聲部歌曲,對於其中的技巧也沒有一定的掌握,所以如果採取理論的講授,很多的學生是不可能掌握和理解的,本身就很抽象的知識,再加上教學方法的滯後,那麼學生只能是一知半解。

  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就拓展了教學的路徑,優化了教學的過程,為了讓學生在演唱時做到聲部和諧、音高、節奏準確,教師可以將高低聲部用不同顏色顯示在螢幕上,並且用“音訊解霸”分別錄製兩個聲部的伴奏,這樣學生就能一清二楚地瞭解整個演唱的過程及存在的問題,方便教師開展針對性的指導。為了針對性地學唱歌曲,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在學唱時輪到哪個聲部就播放那個聲部的伴奏,並且將歌曲中的漸強、漸弱等速度記號設定成“移動播放”從而提醒和幫助學生,更快更好的學唱歌曲。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提升歌唱的水準,教師也可以配上歌唱的畫面或者MV之類的視訊,讓學生有感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一方面簡化了教學內容。另一方面通過直觀的授課,大大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優化教學結構,擴充教學容量

  音樂教學確實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以往的教學中使用最多的就是錄音機,這種裝置的使用在那個時期確實給音樂教學帶來了一定活力,但是在當下,相對於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來說,就顯得黯然無色了,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還非常的麻煩。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讓課堂變得簡單,易掌控,實現了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的創新,優化了教學過程,提升了教學質量。在學習《歌唱二小放牛郎》時,我先給學生按照原速進行播放,學生聽起來有些悲傷,心情變得沉重。

  然後我就加快播放速度,學生就沒有了原來的那種情感體驗,貌似變了一首歌曲似的,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音樂節拍的變化也會導致作品的韻味變化,讓學生多角度的認知音樂。多媒體教學的容量是非常大的,只要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依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都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適當的拓展教學內容,讓學生直觀的體驗與教學內容相似或者相關聯的知識,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多媒體技術以其自身的優勢贏得了一線教學老師的青睞,極大的方便的教學,優化了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體驗和感悟知識,實現知識的完美轉化,提升學生的接受能力,這都是傳統的常規課堂達不到的教學效果。至於如何讓多媒體發揮更大的優勢,還需要教師在具體的音樂教學中不斷的進行探索和創新。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