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畢業論文範文代發表

  音樂教育是通過對音響的審美因素的反應來進行的情感教育,音樂教育自古在中國就受到先哲們的重視。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論鋼琴教學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

  鋼琴被我們譽為是音樂上的明珠,一直受到音樂家的推崇和喜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鋼琴也開始走進了平常人家的家庭。體驗、感知、融入才是音樂世界的敲門磚。匈牙利著名的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認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形成完美的品格所要建立的基礎,沒有了音樂也就沒有了完美的人。

  一、分析學生的認知特點,是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前提

  ***一***兒童以直觀表現的形式來認識外界事物

  低年級學生正是處於生理和心理上的發育期,身心發育和性格發育都不成熟。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是遵循這樣一個過程:動作感知——前運算——具體運算——形式運算,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前後順序是不能改變的。2—7歲得兒童經歷的是一個動作感知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兒童主要是通過各種感覺運動形式來轉化為一般的表象或是形象思維。他們語言的出現和發展,促使兒童開始頻繁的運用符號來代替或重現外界事物,漸漸出現了表象思維。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相對具體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2—4歲為前概念或象徵思維階段,即兒童開始出現憑藉語言符號象徵遊戲、延遲模仿等示意手段表徵外在客體的能力。4—7歲為知覺思維階段,即兒童此時已經開始從前概念思維向運算思維階段過渡。7—11歲的兒童,開始具有邏輯思維和真正的運算能力,先後會獲得各種守恆的概念,但運算的形式和內容仍以具體事物為依據。

  ***二***兒童個性傾向的發展

  個性傾向性是指決定個體對待客觀事物的態度與行為的內部動力系統。由需要、動機、興趣、信念和世界觀等多種心理成分組成。其中,需要是個性傾向性的源泉和基礎;動機是個性發展的內驅力;興趣是認識傾向的表現形式,是個性發展最現實、最活躍、最能動的因素;理想、信念、世界觀是人意識到的需要系統,是個性傾向性的集中表現,是個性心理的核心,它指導著人的行動,影響著人的整個心理面貌。個性傾向性中各種心理成分從不同的層次和水平上,對人的心理活動進行組織和引導,使心理活動有目的、有選擇地對客觀現實進行反映,共同決定個人行為的動力。因此,個性傾向性也叫個性的動力系統。

  兒童的個性傾向發展,是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而發展的。2—3歲得兒童,在性格上傾向於自主和羞愧。這個階段的開始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機能以及開始注意到身體的能力惡化限制。如果在這個階段,孩子的成長需要能夠得到充分的滿足,那麼孩子就會獲得充滿自主能力的感覺。反之,如果這個階段未能滿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容易產生害羞和羞愧的感覺。當年齡到了4—5歲得時候,孩子的個性傾向開始導向主動性上面。這個時期,孩子喜歡幻想、創作和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有很強的主動性。如果這正主動性受抑制和得不到家長的鼓勵的話,那麼孩子就會有內疚感。6—11歲,兒童的性格開始有勤勉和自卑的傾向。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與別人比較和競爭。

  二、運用正確的教法,是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途徑

  ***一***實施多元化的教學方針

  在中小學教育的課程教育中也存在著多元性,即音樂教育與語文、數學、政治、前史、物理、化學、地輿以及道德、體育等課程都有著嚴密的聯絡。其實音樂課程完全能夠和其他課程的教育相結合。比方說教育生唱一些簡略的英文歌曲,這要也能夠使學生學學英語單詞;再比方說能夠讓學生朗誦歌詞,這要就能夠進步學生的文學涵養,進而有助於語文課程的教育;還比方教授一些愛國主義的歌曲,以此來培育學生的思維情趣,這也是思維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音樂教育》副主編吳斌在《中小學音樂課程變革設想》一文中從前指出,“中小學音樂教育大概經過引導學生自動參加音樂活動,進步學生的音樂體現和鑑賞才幹,使其取得審美的體會和享用成功的歡愉,以培育學生的音樂喜好和喜好,並奠定其終身學習音樂、享用音樂、開展音樂才幹的堅實基礎;與此同時,經過音樂教育,著力培育和開展學生的發明力和意志力,併為其它方面的學習發明有利條件,以推進學生的全面開展。”經過採納音樂課程與其它課程有機交融的教育方法,進而進步學生的歸納本質和才幹,只要這樣,才幹真實完成本質教育的意圖。

  ***二***加強教師的教學方法

  老師在課堂教育中要靈活安排展開一些文化藝術競賽活動及評比,並對每項活動都進行程序和成果的評估,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找到自身的閃光點,體驗到自身成功的高興,得到活躍的自身認知,並在這以後的行動中得到更快的展開。面臨學生五顏六色的特性,需要在教育中注重每個學生的特性,尊重他們各自的喜好、喜好、專長和選擇,使他們的特性得到充分的個性體現,以充分發揮他們的表現力和創造力,推進學生身心的調和、健康展開。老師在教育程序中,要根據不一樣學生的特性,分類引導,多管齊下,運用多種教育方法和手法來進行教育實習。例如:需要經過恰當的方法對教育內容和形式加以改進,加強音樂教育的現實性及可操作性,並注意聯絡社會現實生活,防止空泛機械的說教。要注重情感教育,要以情教人、以情育人、以情感人。要活躍安排展開一些有利的教育活動,例如安排音樂競賽、才藝展現等活動,活躍引導、激起學生自動認知,學會分析疑問、認知自身,培育活躍向上的情感,經過音樂教育推進個別學生的全面展開。

  三、結語

  低年級學生的鋼琴教育是一項長期的音樂性教育活動,它是與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髮展相適應的基礎幼齡兒童教學。當下的兒童鋼琴教育,應該摒棄商業化、利益化的教育傾向,走更健康、更適合兒童鋼琴教育發展的路線。家長們也應該結合兒童自身發展的個性化傾向,引導兒童正確的走進音樂的世界,讓他們充分感受到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

  篇2

  淺析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審美體驗

  摘要:本文通過音樂教學中對音樂審美的體驗,明確音樂審美體驗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而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實現音樂審美體驗的重要條件。

  關鍵詞:音樂審美體驗 教學方法 音樂教學

  音樂教育,其實就是音樂審美教育。在音樂課程教學中,學生是審美主體,音樂是審美客體,音樂教學要以審美為核心,促進主體與客體的溝通,讓學生自覺投入到音樂審美體驗中,以心靈感應音樂,從而充分發揮音樂的美育作用和人文感化作用。筆者僅就幾年來的教學體會,對影響音樂審美體驗的因素以及教學方法的運用作初步探討。

  1 音樂審美體驗

  1.1概念

  沿用康德的思想,審美體驗應是由人的各種心理功能和諧運動而產生愉快的,才是美感體驗。音樂藝術自身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在聽眾心中留下的只是一些情緒、情感的反映,其中沒有直接的視覺具體性和造型性,不能表達確切的意涵。因此,開啟音樂審美體驗的視角,對於確立其在音樂教育中的地位大有裨益。審美體驗也是當代美學和教育學相關學科集中凝視和關注的核心問題。

  1.2音樂審美的原則

  音樂教育歸根結底在於審美教育。離開了音樂審美的準則和原則,音樂教學就有可能淪為機械、僵化的境地。哪怕最簡單的拍手拍擊節奏或歌唱一句短小的旋律,都必須遵守審美原則,要求發音的音質、音高、音色悅耳、準確並富有變化。一切形體操練和動作、舞蹈,也務須符合審美的要求。朗誦或歌唱中的語言聲調塑造和詞曲結合等,也要琅琅上口、流暢自如、妥貼結合。任何一個環節和具體細節,都要符合審美原則,審美要求的高度和深度是永無止境的。不講究精益求精,力求盡善盡美,就達不到音樂藝術學習和創造的最終目的。

  1.3音樂審美教育對開發學生創新能力,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特有功能

  音樂審美教育,不僅是以音樂專業院校培養音樂專業人才為目標的狹義音樂教育。而是廣義地指,在普通高校,中學開設音樂欣賞課,學生施以音樂審美教育的目的,不是強制要求所有學生都成為音樂愛好者,而是希望儘量多的學生從中樹立科學的審美觀念、培養健康文明的審美情感,提高審美能力,進而完善人格。在此基礎上,通過音樂審美教育所獲得的創新意識與能力觸類旁通,拓展為終身學習和從事各種職業的創新能力,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才。

  2 音樂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所採取的途徑和手段。它既包括了“教”的方法,也包括了“學”的內容。音樂教學法離不開具體的、特定的物件。音樂教學的物件有兩方面:一是接受教學的學生,二是所要學習的音樂。前者是人、特定的人,後者是物、廣義的物。從教學的角度來說,這二者都是客體,從學的角度來說,學生應當是學習的主體。如果教師不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不把音樂作為學習的本體,那就談不上因材施教了,也無法達到使學生真正領悟和掌握音樂的目的。

  普通音樂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通過音樂教學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教學的內容***領域***包括歌唱、器樂、律動、欣賞、創作和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音樂教學的目的和內容,決定了音樂教學方法的特殊性。我國學者徐碧輝在《美育:一種生命和情感教育》一文中認為“審美教育既是一種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其方法就不能等同於一般的知識教育”,“審美教育的方法從根本上說應是既非純感性的,也非純理性的,而是二者的融合”。“課堂教學的任務不僅僅是單一傳授某種知識,而是有機地把知識性、趣味性、審美性和道德性融合起來,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心境中全面地掌握知識,開啟智慧,陶冶心靈,培養高尚人格,得到美與善的滋養”。當今,我國音樂教育界在教學方法上有“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音樂教學方法”的提法,實際上是突出了教學方法的方向性。

  3 音樂審美體驗與教學方法的關係

  3.1引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對學生節奏感、音色感、和聲感以及調式、調性感等感官刺激來完成。而要實施這些因素憑單一的講授形式肯定是達不到的。因此,要求有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新穎多樣的教學方法。

  選擇模仿的教學方法。授課時有目的的選擇一些音樂作品先由教師進行示範模仿,然後引導學生從曲調、歌曲、風格、音樂情感表現等方面進行模仿學習;通過這樣的模仿活動,不僅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讓學生主觀地進入音樂情景,直接接觸音樂要素。

  設計感知音樂的輔助手段。在課堂教學中,藉助樂譜以外的視覺符號可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如:演示型的多媒體課件能將文字、影象等直觀地呈現出來,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色彩繽紛、聲像同步的教學情境,這不但可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器官的功能,而且可讓學生直觀地去感知音樂,強化音樂表象與記憶。

  採用基礎理論相互滲透,基本技能交叉運用的教學方法。掌握專業知識的相互貫通和交叉融匯是培養學生綜合智慧的有效途徑。把學生所學過的音樂知識與技能交叉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思維和綜合理解能力。比如上“合唱課”時融人“和聲”的知識,上“音樂欣賞課”時增加“視唱”的練習.練習“視唱”時增加鋼琴曲的“旋律”等。這樣使學生在學習中,增加了多元的思考和多維的視角,進而提高了音樂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3.2提高學生審美情趣離不開好的教學方法

  音樂審美情趣的培養是潛移默化的,它可從培養學生興趣、選擇教材和營造教學環境等這幾個方面來綜合實施。針對學生的興趣,向學生傳授音樂語言 音樂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聽覺藝術,是用音高、節奏、力度、速度、音色等諸方面的資訊來表現音樂語言,使人從音響感知中產生審美體驗。據調查,當代學生大都喜愛通俗歌曲和現代流行音樂,這是因為它們的淺顯性和易接受性,欣賞它們不需要太多的音樂知識和音樂理論。其實不管是嚴肅的古典音樂還是通俗的流行音樂,每個音樂作品都由表現內容、曲式結構、曲詞關係、旋律表現特徵等音樂要素構成。因此,教師在授課時,一定要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作品,並將作品的音樂要素講清,從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讓學生逐漸找到學習音樂的基點,逐漸熟悉並掌握音樂語言,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選擇好授課教材,選用具有情感高尚、立意美、情景美、形式美的音樂作品為教材,不要拘泥於某一範圍或形式。因為學生審美趣味培養是通過這些音樂作品來實施的。選擇具有欣賞價值,能夠喚起美感的歌曲和樂曲為音樂教材是極其重要的,它是實現音樂教學以審美為核心的基礎和前提。究其原因,可以說跟音樂教學有很大關係。在學生和音樂溝通之間,教師起到主要的中介作用。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除了創造一個雍容典雅、清靜優美的校園和互動、有趣的課堂氛圍來誘導學生之外,教師還應適時開展如播放音樂,舉辦音樂欣賞或演奏會、音樂畫廊和音樂講座等活動,使學生處在一個音樂美的環境中。

  3.3強化學生審美情感需要恰當的教學方法

  審美情感的培養是通過創設情景來營造感悟音樂的氣氛和創造性體驗活動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來期待並努力促使學生以心靈與音樂溝通,激發他們的情緒,從而領悟音樂的情感內涵,讓他們逐漸由生理的快感向理性的美感深化。具體方法如:情景匯入。在分析音樂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選擇直接通過自身的表演或播放音樂來創設情景,或通過相關的媒體資源***如多媒體等***創設與音樂表現內容相關的情景,或將音樂與背景資源通過文學表述創設情景等手段來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強化學生的審美情感。

  設計創造性體驗活動創造性體驗活動的主要目的在於通過學生自己的創造活動來感受並理解音樂,為進一步感悟音樂意境做準備。其活動型別可有:***1***讓學生分組進行創作表演並相互評價,通過自身的創作和對他人的評價來強化和提高自身的審美情感;***2***選擇一些符合學生審美觀點的音樂作品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根據他們對音樂的理解用散文、詩歌、繪畫、舞蹈等創作形式表達出來;***3***教師還可以通過演示作品和提出啟發性問題來誘導學生進行深人的音樂賞析,參與到學生的表演和會話中。這樣可以加深學生自身對音樂創造性的理解以及對錶演和處理音樂的體會。

  設計音樂意境,音樂意境的設計可通過富有藝術性的語言,引導學生聆聽音樂、想象音樂,感悟音樂意境和理解情感內涵。授課時,教師應針對授課內容,有針對性地藉助美術、文學、詩歌或其他媒體資源引導學生,讓學生主動地投人到音樂的意境中,從而進行更完整更富有藝術性的表演。音樂教育是實施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隨著音樂教學改革的深入,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形式已成為音樂教育的重要手段。所以,音樂教育要緊密結合現代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影響音樂審美體驗的因素來設計相應的教學策略,讓音樂教育更好地發揮美育功能和人文感化作用,更好地培養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澤厚.美學四講[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吳文漪.思維·情感與音樂教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3]蔡覺民.音樂課程教學理念與策略[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4]***美***倫納德邁爾著,何乾三譯.音樂情感與意義[M].北京大學出版杜.

  [5]***法***米·牡夫海納.審美經驗現象學[M].文化藝木出版杜.

  [6]廖乃雄.音樂教學法[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