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素質教育論文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迅速,職業素質教育成為一門新興行業,在其發展過程中,提高就業能力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然而,目前的職業素質教育還停留在初級階段,遇到了發展的瓶頸,亟待解決。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談職業學校職業素質養成教育》

  摘要:通過對在專業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現象和畢業生調查中反饋的資訊,結合筆者的教學經歷,闡述了目前職業學校在學生職業素質養成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職業學校;職業素質;專業教學;養成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2***03-0081-02

  兩個案例揭示了職業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

  案例1 畢業生調查中,有高達59%的企業認為畢業生組織協調能力、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態度、創新能力、文化知識與人文素養表現“一般”,而只有7%的管理者對畢業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創新能力“比較滿意”,24%的管理者對畢業生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態度、文化知識與人文素養“比較滿意”。企業對高職學生質量要求做了一個排序,結果依次是:誠信、敬業、責任感、合作精神等職業品質,其次才是工作經驗、職業技能和知識水平。調查結果充分說明企業要求學生具有很高的職業素質。在他們看來,高職學生論工作經驗不如農民工,論操作技能不如中專生,論知識水平不如本科生。他們掌握的那點專業技能,企業最多培訓一個月就行了。要的是學生來到企業服從管理,能自覺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肯吃苦,有高度的主人翁精神,求真務實做事,以及一切以企業利益為重的職業素質。對映到學校,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職業素質養成教育,讓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完全適應企業的崗位職業素質需要。

  案例2 有這樣兩個故事:故事一,某1班學生在完成當天實習任務後,學生會把工具、裝置擺放整齊,衛生打掃得乾乾淨淨。問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學生說:老師要求這麼做的,每天教學安排中都會留有固定時間來完成。故事二,某2班學生在完成當天實習任務後,學生沒有進行相關整理,衛生沒有打掃就走了。問他們為什麼不打掃衛生,學生說:這不是我做的事,我負責打掃教室衛生。又問:平時老師強調過嗎?學生說:老師提過,不記得了,反正老師又不查。學生的回答令人深思。有的教師將職業素質教育滲透在專業教學中,但也有許多教師將職業素質教育與專業學習分離,認為專業教師只要負責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至於職業素質的教育那是德育工作,與我無關。

  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出具有一定的專業理論基礎、有較強的實踐操作技能、並具備良好職業素養的優秀技術型人才。雖然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從總體上說,職業技術學校的職業素質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教育觀念落後、目標模糊、方式方法簡單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職業道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分析職業技術學校職業素質存在的問題,筆者擬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職業學校在學生職業素質培養中出現的問題

  學校的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相脫節

  學校師資和資金等其他方面因素會導致在落實過程中大打折扣,導致學校培養出的人才規格仍然與企業用人需求有較大差距。職業技能上的差距企業可以通過短期培訓加以彌補,而職業素質的差距卻需要長期的培養和薰陶。

  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不夠科學

  第一,忽視了教書育人。大部分專業教師認為職業素質教育屬於德育工作,由政治課教師負責就行了,專業教師只負責專業知識和技能訓練。第二,訓練方法有問題,認為職業素質的養成只需加強說服教育就行。第三,教育方式、方法有問題,沒有體現“以人為本”。第四,忽視了典範效應和為人師表的職業道德。第五,對“先成人,再成才”理解不夠深入。筆者認為,所謂“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專案教學法”,一旦失去學生的支援,再好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也只是擺設,理論上聽起來有用,無法實施。

  忽視了對學生養成教育的重視

  職業素質的培養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養成而非傳授。而絕大多數學校恰恰忽視了對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教育。這樣,僅靠課堂上的講授和訓練,想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素質是非常困難的。

  職業素質養成沒有行之有效的實施方案

  第一,人才培養方案中沒有體現對學生職業素質養成的培養體系。第二,沒有規劃職業素質養成的課程體系。第三,沒有行之有效的職業素質養成實施途徑。第四,沒有健全的職業素質養成評價體系。

  對學生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的幾點想法

  職業學校進行職業素質教育是重要的,又是無比艱鉅的,面對問題,也要勇於克服,目標不要定太高,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學生在校期間,應全方位、多層次地滲透職業素質教育,使職業素質教育的成效大大提高。

  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強化職業素質教育

  人才培養體系可突出應用教育,將職業素質教育以市場需求、技能發展為牽引,以“專業認識能力、專業實驗能力、專業設計能力、專業實施能力”為主線,將職業素質的培養融入專業教學當中,多方位、多層次地推進職業素質養成教育,讓學生從入校第一天開始,就受到企業文化的薰陶***參見圖1***。

  有目的、有計劃地規劃職業課程

  職業素質系列課程安排及作用如圖2所示。入學的第一年,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主選擇加入各類校內社團組織,通過職業體驗和興趣培養,找到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挖掘出自己的閃光點,有利於今後重點發展。第二年,通過職業規劃課程的引導,由學生自主完成職業生涯規劃。第三年,讓學生在實習、實訓過程中有計劃、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職業素質,提高職業技能。第四年,在校內、外實訓基地,引導學生的創業實踐活動,縮短與企業之間的距離,為走向社會奠定基礎。儘管在課程設定方面並不完全科學、有效且在全面達到職業素質養成的實施過程中也會有困難,但起碼應有目標、有計劃地強化學生的職業道德,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取得成效。

  以職業實踐為主線,加強滲透在課堂教學中的職業素質養成教育

  將職業素質養成教育滲透於課堂教學中,將企業文化融入教學目標中,在教學專案實施中,注重職業素質的養成。這就要求專業教師在進行單元教學設計時,不僅要明確教學內容的知識和能力目標,更要明確素質拓展目標。在確定每節課的知識點和能力點的同時,應強化每節課的素質培養點。專業教師在進行課程講授時,可通過生產實踐、專業前景介紹、個人價值取向等有效途徑,有意識地調整學生的心理潛質,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學生一旦投入進來,學習的廣度、深度就會自然而然地深入,學習也由以往被動式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專業課程中的職業素質養成教育應堅持滲透性原則,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滲透方式,將職業素質培養內容滲透到教學活動各方面,寓傳道於授業解惑之中,做到教書與育人水乳交融。

  加強習慣養成教育,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 實踐證明,從上述案例中讓學生自覺地在實習結束後整理現場、打掃衛生,可以看出真正的教育不在於說教,而在躬行實踐、身體力行。即在專業教學教程中,要通過反覆強調,長期訓練,讓學生形成意識,從而養成習慣。在執行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一要不厭其煩地宣教,讓學生打心眼裡接受其中的道理。二要放下身段,親力親為做好示範。三要有奉獻精神,監督學生完成的情況。四要對學生完成情況進行評價。

  構建有效的評價體系,是職業素質養成教育切實有效的保障 可把握以下幾個原則。第一,豐富評價內容,要改變以往單純“以成績論英雄”的做法,在學生日常評價中,要突出“職業素質”的內涵,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的表現都要納入評價系統,對學生個體如此,對學生集體也應如此。同時,學生畢業時,應在以往應知、應會的基礎上增加綜合素質測評,並以此作為推薦就業的參照。第二,在評價方式上,改革現有的考試製度,採用多元評價方式。可採用口試、筆試、開卷及閉卷等多種考試方式,考試內容以能力測試為主,這樣便可引導日常教學向發展學生素質的方向發展。除考試這種定量評價外,還可採取定性評價、模糊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

  參考文獻:

  [1]馬斌.略論高職生的職業素養及其培育[J].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3***.

  [2]解厚榮.如何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0,***8***.

  [3]張翔雲,胡振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量化評價方法[J].職業技術教育,2010,***2***.

  [4]凌晨.淺析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8***.

  [5]馬聯合.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調查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30***.

  [6]王國存,姚金鳳.談高職教育中的職業素養教育[J].教育與職業,2010,***8***.

  作者簡介:

  竺興妹***1975―***,女,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電氣自動化。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